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有哪些心理障碍及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治疗脑震荡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2例脑震荡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后,对42例脑震荡患者在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并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后较单药物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早.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的疾病恢复与护理干预有关,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护理组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时间为1周,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治疗1周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记录2组患者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略高于临界值,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名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护理干预前将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白血病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对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8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心力衰竭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衰复发率为1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P0.05)。结论综合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降低心衰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干预(MDT)护理模式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健康功能量表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护理组和MDT护理组,各97例。一般护理组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MDT护理组予以多学科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功能量表评分及SAS、SDS评分上的差异。结果 MDT护理组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MDT护理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 MDT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结核病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6例结核病拟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评分,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同时增加心理护理及系统的健康教育后,4周再次评分。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SAS分值。结果结核病患者术前SDS、SAS评分与结核病内科住院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比较SDS、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核病患者术前易出现心理障碍。护理干预可缓解或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 51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行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2周,随访1 a.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 a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随访1 a末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I0019-I00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赛乐特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2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心理干预1个月末起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干预2个月末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比较,干预1个月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2个月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心身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6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护理组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时间为1周,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治疗1周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记录2组患者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进行r检验和t检验。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略高于临界值,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911-3912
探究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进行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调整作息时间以及医疗知识科普在内的常规的术前辅导工作;观察组56例,在常规术前辅导的基础上,采取激励式心理干预,包括入院后心理辅导、术前激励法等。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较护理前相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忧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忧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通过提高手术成功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手术的成功率升高,适宜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李克特问卷调查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0.00%.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妇平产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让患者在产后24~72 h自评,根据指导语提示不记名独立完成评定。结果:60例分娩产妇的SAS、SDS总分均值分别与常模比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P<0.01);平产组与剖宫产组的SAS总分值比较,剖宫产比平产的产妇更焦虑(P<0.05)。结论:不论是平产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剖宫产的产妇焦虑更甚。对孕产妇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有利于产后身体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解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测验进行患者心理评估,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心理障碍。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5.12汶川地震伤员及来自灾区的伤员陪护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收治的68名地震伤员及59名伤员陪护进行心理评估并与中国常模比较,且按是否丧亲进行亚组间比较。结果:受试者SAS评分高于正常者41例(32.28%),SDS评分高于正常者45例(35.43%);受试者SAS、SDS评分高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1);丧亲亚组SAS、SDS评分高于未丧亲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地震伤员及陪护存在抑郁、焦虑情绪,采用SAS、SDS量表评估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筛选有心理障碍的地震伤员及陪护,对心理干预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1周后两组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治疗组SDS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加速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创伤性高位截瘫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施以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摆脱或缓解负性情绪的困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颈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调查了解32例住院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16例。在Ⅰ期治疗中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在随后的Ⅱ期治疗中对照组与试验组一样,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测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Ⅰ期治疗后SAS和SDS测量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试验组心理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Ⅱ期治疗后两组SAS和SDS测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心理状况改善与对照组接近。结论: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对其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3例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癫痫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常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将护理前后患儿的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护理在小儿癫痫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自杀病人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以降低自杀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50例自杀未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组病人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SAS、SDS、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杀病人采用系统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