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只灰兔分为实验A、B、C3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1只。tPA10U,15U,25U(0.1mL),分别注入实验A、B、C3组兔的左眼作为实验组,0.1mLBSS分别注入右眼作为实验对照组。实验后分别观察0.5h、1h、2h、1d、7d的情况。扫描电镜、眼底检查、超声波用于PVD观察,透射电镜和视网膜电图用于药物安全性判断。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底和超声波检查发现实验A、B、C3组PVD发生率分别为25%、50%、100%,实验组总PVD发生率为58.3%,对照组无PVD发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2)。扫描和透射电镜显示实验C组发生完全性PVD,A和B组内界膜表面有玻璃体胶原残留。透射电镜和光镜检查发现各实验组的视网膜组织细胞未见异常,用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tPA能诱发人工PVD,25U在兔眼能安全和有效地诱发完全性PVD。  相似文献   

2.
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水清  武忠弼 《眼科研究》1991,9(2):105-107,I005,I006
  相似文献   

3.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由免疫抑制剂和抗增生剂组成的药物缓释系统,在抑制动物及人类早期PVR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增生膜,相关药物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针对PVR增生膜中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特点,我们选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作为增生膜降解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为其激活剂,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PVR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肝素对兔眼PC-IOL(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对照组,tPA组和肝素组),常规晶体囊外除及PC-IOL植入,术中分别应用0.2ml(tPA25ug)和肝素100U/ml灌注液,于术后1,3天和1,3月分别取后囊膜行纤维蛋白和后囊膜增厚程度检测,结果:tPA,肝素对后囊膜上的纤维蛋白反应在术后1,3天均有抑制作用,二组的后囊增厚程度在术后1月时均较对照组为轻,结论:tPA,肝素对术后早期后囊膜混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重度眼内纤维蛋白渗出者22例(22只眼)进行治疗,其中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4例,球内异物3例,玻璃体积血2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眼内炎1例。纤维蛋白渗出出现在术后1 ̄5天(平均2天);渗出位于瞳孔区者11例,前房者10例,玻璃体者1例,给药时间在术后5 ̄15天(平均8.6天)。前房注药者21例(5 ̄30ug),玻璃体注药者1例(25ug)。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肝素对兔眼PC-IOL(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对照组、tPA组和肝素组),常规晶体囊外摘除及PC-IOL植入,术中分别应用0.2ml(tPA25ug)和肝素100U/ml灌注液,于术后1、3天和1、3月分别取后囊膜行纤维蛋白和后囊膜增厚程度检测。结果 tPA、肝素对后囊膜上的纤维蛋白反应在术后1、3天均有抑制作用,二组的后囊增厚程度在术后1月时均较对照组为轻。结论 tPA、肝素对术后早期后囊膜混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动态观察了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半合成性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结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特点是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和边集以及胞浆的广泛空泡变性。此外,该药尚能抑制细胞分泌胶原纤维和合成细胞微丝的功能,故其为防治眼内纤维增生性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临床发现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术中应用曲安奈德(TA)有止血作用,但其机制并不清楚.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过程中眼内应用TA止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1-2014年纳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因PDR接受玻璃体切割术且术中眼内应用TA的患者12例12眼,作为TA组,同期因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接受玻璃体切割术且未用TA的患者共32例32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术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开始时均采集玻璃体样本0.6 ~0.8 ml.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TA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AI-1)含量,比较TA组和对照组术前玻璃体样本中上述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 TA组术眼玻璃体中u-PA、t-PA和PAI-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45、127.44和0.42 ng/ml,对照组分别为22.94、142.37和0.27 ng/ml,TA组术眼玻璃体中u-PA平均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8,P<0.05),TA组和对照组术眼玻璃体中t-PA和PAI-1平均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92、-1.847,均P>0.05). 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中u-PA平均质量浓度高,易致眼内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应用TA可减少或阻止出血其机制可能与t-PA和u-PA平均质量浓度降低而达到降低出血倾向,并通过增加PAI-1质量浓度而发挥止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实验性前房出血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实验性前房出血的治疗观察赵培泉,王文吉,宋后燕,朱运松基因工程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已被证实是一高效、特异的新型纤维蛋白溶解剂。我们通过实验拟观察t-PA对实验性前房出血的治疗作用。1.材料与方法:取健康成年日本...  相似文献   

10.
卢海  张风 《国际眼科杂志》2007,7(3):692-694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表达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于玻璃体手术中采集PDR 35眼玻璃体,同时采集因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20眼玻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PA及PAI的表达浓度,并与VEGF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R眼玻璃体中VEGF、t-PA及PAI的表达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眼玻璃体(P<0.001).t-PA及PAI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在PDR眼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不仅有VEGF,可能同时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手术区的瘢痕化。本文对t-PA预防滤过性手术瘢痕形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0只新西兰兔双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手术结束时,随机选一眼前房内注入t-PA(25μg),对侧眼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周,对病理切片上的瘢痕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其结果显示t-PA治疗组巩膜表面的瘢痕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2),t-PA对术后的眼压无影响,未见药物的毒性作用,并发症很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苏拉明对体外培养的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时效关系,了解它对RPE细胞的作用方式,进一步阐明其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优势。方法9块96孔细胞培养板,每块取12孔,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孔。2组各孔内均接种浓度为5×104个/ml的RPE细胞0.1 ml。换液后实验组加250 μg/ml苏拉明,对照组不加。4 d后2组均更换成正常培养液;在生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RPE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加药后1、2、4 d及撤药后1、2、3、5、7、9 d随机抽取1块培养板终止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同一培养板上两组RPE细胞增生情况。随机化区组 t 检验比较两组吸光度值的差异,计算细胞增生抑制率。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RPE细胞在接种后第7天完全融合。实验组细胞间隙较对照组稍增大,接种13 d时细胞仍未融合。实验组RPE细胞加入苏拉明后第1天,增生抑制率为14.85%,第4天达最高25.79%;撤药后第1天下降到12.35%,然后逐渐又上升,到撤药后第3~5天达顶峰超过20%,之后逐渐回落,到第9天达14.71%。结论苏拉明对血清诱导的RPE细胞增生具有长时间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撤除药物后还能再次引起后抑制作用,整个过程呈现特殊的双峰型抑制效应。(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5-27)  相似文献   

13.
肝素钠治疗眼睑黄色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红平  余彬  翟影 《眼科》1999,8(1):33-34
黄色瘤是脂质代谢障碍的皮肤病,好发于眼睑称睑黄色瘤。本病影响美观,既往手术切除,非手术疗效不满意。我院于1991年始应用肝素局部注射60例,102只眼,110处黄色瘤,取得良好的效果,治愈率达100%。肝素可改善睑黄色瘤局部的微循环,消除了局部组织内脂肪,使真皮内的黄瘤细胞脂肪清除,使之恢复到正常皮肤。本方法治疗睑黄色瘤方便,简单,是一种疗铲好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fos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兔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抑制作用。方法将9只兔(18只眼)分为c—fos—AS-ON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眼)。c—fos—AS—ON治疗组以平衡盐溶液(BSS)配制2pgc—fos—AS—ON和10μg脂质体的混合液0.1ml、对照组以0.1mlBSS分别与2.5×10^5个/ml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稀释液混合后同时注入玻璃体腔,观察两组在玻璃体腔注射后第7、14、21、28天PVR发生的程度。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组PVR程度逐渐加重。第7天两组PVR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4、21、28天,c—fos—AS-ON治疗组的PVR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c—fos—AS—ON治疗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2.5%。结论c—fos—AS—ON对兔实验性PVR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蛋白渗出的预防作用。方法:11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并盲法给药。在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对照组灌注液为乳酸钠林格氏液,LMWH组于灌注液中加入LMWH-速避凝,浓度为6u/ml。术中观察眼内出血,术后1、3及7天观察眼内纤维蛋白渗出、房水混浊及眼内出血情况。结果:LMWH组术后第1、3、7天眼内纤维蛋白渗出及房水混浊轻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晚期渗出型AMD的28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PDT或抗VEGF药物单一治疗,17只眼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5~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治疗后第1、2周以及每一个月行常规视力、眼压和光相干断层扫描(()CT)检查,每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渗漏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32只眼中,视力提高20只眼,占62.5%;不变9只眼,占28.1%;下降3只眼,占9.4%.黄斑渗漏消失17只眼,占53.1%;减少12只眼,占37.5%;增加3只眼,占9.4%.CRT减少23只眼,占71.8%;增厚9只眼,占28.2%.单一治疗组治疗次数2~7次,平均治疗次数(3.4±0.5)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1~4次,平均治疗次数(2.3±0.2)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5,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PDT、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AMD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视力.联合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布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联合角膜接触镜对PRK术后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实验部分 :将 8只健康家兔双眼角膜上皮刮去 ,设左右眼对照 ,分别滴奥布卡因 布比卡因混合液 (奥 布混合液 )与生理盐水 ,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 ;②临床部分 :选择双侧眼屈光状态基本相等的PRK手术病人 80名 ,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 ,设左右眼对照 ,分别滴奥 布混合液与生理盐水 ,观察术后疼痛程度以及角膜上皮愈合速度。结果 :①兔左眼 (实验眼 )整体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 114小时 ,兔右眼 (对照眼 )为 111.6小时 ,二者差异没有显著性。② 71例患者诉左眼 (实验眼 )疼痛明显减轻 ,6例诉双眼均无明显疼痛 ,3例诉均有明显疼痛 ;三天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左眼为 96 .2 5 % ,右眼为 97.5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奥 布混合液基本不影响角膜上皮愈合 ,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配合角膜接触镜的使用 ,对PRK术后以及角膜上皮擦伤后止痛会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倍他洛尔对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大鼠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0.25%倍他洛尔治疗组(3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0只)。其中后两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各分为1、3、7 d组,每组10只大鼠。治疗组鼠右眼滴入0.25%倍他洛尔眼药水,生理盐水对照组鼠右眼滴入生理盐水。观察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鼠视网膜电图(ERG)b波振幅及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视网膜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从再灌注1 d开始,生理盐水对照组ERG的b波振幅持续下降,病理组织损害逐渐加重,视网膜中nNOS阳性表达明显增多,MDA水平持续升高,SOD水平持续下降,其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再灌注各时段倍他洛尔治疗组ERG的 b波振幅明显恢复(P<0.01),病理组织损害明显减轻,n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其中nNOS阳性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洛尔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Ca2+超载,抑制NO的产生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对大鼠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49-25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第4代RPE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姜黄素组和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设10、15、20 μg/ml 3个质量浓度。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姜黄素10、15、20 μg/ml分别在24、48、72 、96 h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时间段的半数抑制率(IC50)剂量。流式细胞仪(FMC)检测姜黄素15 μg/ml作用72 h后对RPE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且检测姜黄素15 μg/ml作用24、48、72 h后RPE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和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RPE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 姜黄素24、48、72、96 h的IC50分别是29.31、17.50、13.24、10.99 μg/ml。姜黄素使RPE细胞阻滞在G0/G1期。姜黄素15 μg/ml作用24、48、72 h后,RPE细胞的PCNA表达量分别为(565.04±23.60),(473.61±36.88),(396.15±32.45),凋亡率分别为(12.83±0.13)%,(32.27±4.51)%,(56.81±8.67)%,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RPE细胞出现凋亡特征。结论 姜黄素可以影响RPE细胞的PCNA合成,诱导其凋亡,从而有效抑制RPE细胞增生。姜黄素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防治PVR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抑制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12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平均分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一只大鼠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采用半导体激光围绕其视盘激光光凝8点后,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腔立即分别给予2.00 μl bevacizumab和乳酸林格注射液。激光光凝后7、14、21 d两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动态观察CNV的形态及渗漏情况。激光光凝后21 d摘除实验眼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两组CNV的高度,同时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NV斑块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光凝后7 d,ICG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均有CNV生成。FF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的渗漏强度始终比对照组弱,但bevacizumab组渗漏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bevacizumab组CNV平均厚度比对照组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VEGF表达阴性。结论 激光光凝后立即玻璃体腔注射2.00 μl bevacizumab可以降低CNV厚度并抑制其渗漏,但不能阻止CNV的生成,抑制CNV渗漏的效果不能长时间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