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噪声性听力损失,为企业噪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自贡市1 042名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收集和测量各岗位噪声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防护水平、暴露水平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高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 042名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疑似职业病21人,占2.0%;职业禁忌证84人,占8.1%;听力损失247人,占23.7%;高血压166人,占15.9%;心电图异常102人,占9.8%。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听力损失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禁忌证和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噪声暴露水平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噪声引起员工听力损失无性别差异,且随着工龄增长,听力损失发生风险增加,在不能实施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时,个体防护措施是控制噪声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赵莉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44-1845,1847
目的为了解某制药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旨在检出疑似职业病、职业病禁忌证及其他主要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在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进行体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制药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粉尘(滑石尘、煤尘)、甲醛、氨、氢氧化钠、酸(盐酸、硫酸)、硫化氢、锰等。在检查的833人当中,229人有1项或多项结果异常,异常检出率为27.49%。检出听力下降29人,占噪声作业人员的15.20%;其中噪声观察对象6人,占噪声作业人员的3.10%。高温作业禁忌证4人,占高温作业人员的2.23%。粉尘作业禁忌证2人,占粉尘作业人员的1.81%。甲醛作业禁忌证1人,占甲醛作业人员的1.00%。未检出疑似职业病检出其他主要疾病是:脂肪肝114人,占体检人数的13.68%;高血压66人,占体检人数的7.95%;胆囊炎及胆结石31人,占体检人数的3.72%;心血管疾病18人,占体检人数的2.16%。结论该企业应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的健康状况,以及检出有职业病禁忌证及其他主要疾病的职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接触有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对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在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现场环境噪声的检测合格率为53.3%,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共721人,听力异常检出率37.2%,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噪声作业人员(P0.05),且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延长而增加(P0.05);现场环境粉尘检测合格率87.5%,181名粉尘作业工人胸片检查未检出疑似尘肺病改变,肺功能异常检出率6.1%,与非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物检测合格率为100%,31名苯作业工人血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血小板或中性细胞数降低。结论该企业目前最主要和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噪声,且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受损严重,应加强对噪声危害的控制和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4.
闫瑾 《职业与健康》2011,27(8):874-875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探讨噪声作业工人工龄与高压高频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怀柔辖区内1 630名工龄在1~20年的噪声作业人员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随工龄增长成明显上升趋势,在16~20年组高达43.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工龄长短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听力损失检出率和工龄长短相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和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16~20年组高达63.33和9.38%。结论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有随工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1—12月选取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包括检维修人员和驾驶员在内的1 957名噪声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测量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各岗位噪声8 h等效A声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维修人员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噪声职业禁忌证15例;驾驶员检出听力职业禁忌证12例,血压职业禁忌证3例。异常检出率列前3位的项目依次是听力(20.8%)、血压(10.9%)和心电图(10.6%),听力异常以高频听力异常为主。检维修人员听力和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驾驶员(P<0.05);噪声作业人员听力、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左、右耳听力异常检出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1)。结论 噪声对重庆市轨道交通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噪声作业尤其是检维修岗位的噪声危害防控措施。驾驶员应将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和噪声同时纳入职业健康监护范围,以早期发现听...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轨枕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禁忌症与职业病,为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某轨枕厂接噪作业人员161人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1人中,听力损失59人,检出率为36.65%,检出率有随工龄、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血压异常29人,检出率为18.01%,检出率有随工龄、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心电图异常35人,检出率为21.74%,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结论职业噪声可造成进行性、永久性听力损失,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常熟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加强个人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常熟市接触噪声的3631名作业工人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听力损失检出率达42.32%,噪声强度相近时,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触多种危害因素组与单独接触噪声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噪声作业人员的岗前体检,尽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取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尤为重要,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中噪声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2017年依据《职业健康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对佛山市南海区某汽车制造厂接触噪声作业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702名接触噪声作业在岗人员检出患有目标疾病15例,检出率2.14%,其中疑似职业性噪声聋4例,检出率0.57%;职业禁忌证11例,检出率1.57%。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19.23%,血压异常率7.41%,心电图异常率6.98%。不同年龄、工龄组目标疾病、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大,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致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联系。方法 通过“国家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北京市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 987名噪声作业工人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者1 907人,异常检出率为5.96%;检出高血压5 697人,高血压检出率为17.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的影响后,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OR=1.137)及接触噪声工龄有关(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4 a者相比,接触噪声5~9、10~14、≥15 a者检出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064、1.113、1.208)。结论 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噪声作业工人尤其是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工人的血压监测及高血压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北京市各行业苯及苯系物接触作业人员374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总结,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374名接触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检出职业禁忌证35人,其中白细胞下降12人,占总检查人数的3.21%;纯音听力测试结果异常25人,占108名受检者的23.15%。不同性别组及工龄组接触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白细胞减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对苯及苯系物接触作业人员的防护工作水平较高,性别、工龄对接触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影响不明显。接触苯及苯系物工作人员还会接触噪声,其中听力下降的检出率较高,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还应增强对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2011—2015年机场安检人员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了解长期接触机场噪声对安检人员听力的影响,为加强该职业人群的防护提供循证依据,更好的保护职业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1—2015年安检人员连续5 a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比较5 a间安检工作人员的听力损失变化。结果接触机场噪声的安检人员以男性为主,各年份安检人员随接触机场噪声工龄的增加,听力异常检出人数(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2015年各工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飞行区与公共区接触机场噪声安检人员的听力异常检出人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检人员听力损失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安检人员在机场不同区域的噪声接触对其听力损失的差异性较小。该职业群体的职业健康教育与职业防护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噪声作业人群听力损失现状及趋势,为企业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后续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共14 871名噪声作业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人员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10、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0.4%(15/4 278)、0.3%(14/5 171)和0.04%(2/5 42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2.3%(97/4 278)、3.0%(156/5 171)和3.5%(191/5 422);复查检出率分别为13.4%(574/4 278)、17.4%(899/5 171)和15.2%(823/5 422)。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类型员工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年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不同年龄组、工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类型和工种员工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岁年龄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4.9%)。1年工龄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4.0%)。不同年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类型和工种员工复查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6—2018年不同年份员工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职业禁忌证和复查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复查检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噪声在岗作业人员听力损失随年份增加有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和短工龄组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木质家具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为职业监管部门做好企业职业卫生许可证发放工作提供参考,对7家木质家具企业的96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各种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共42人,其中听力损伤35人,占接触噪声人数的39.3%;血常规异常4人,占接触苯人数的21.1%。复查后发现职业禁忌证7人,其中噪声接触者听力损伤6人,苯接触者白细胞下降1人。建议木质家具企业要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职工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有效地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焦化企业作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健康状况。方法 2011-2014年对某焦化企业作业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011-2014年作业工人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高温的浓度或强度的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6.6%、79.1%、70.1%、89.7%,其中2014年粉尘和焦炉逸散物浓度合格率均为100.0%。噪声职业禁忌证检出8人,总体检出率1.1%;粉尘职业禁忌证检出1人,检出率0.1%;噪声观察对象检出15人,检出率2.1%,未检出粉尘观察对象和职业病病人。结论应采取综合噪声控制措施,督促工人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重庆市江北区噪声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其发病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噪声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21年江北区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并用SPSS软件对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χ2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江北区接触噪声56 041人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88.19%)、国有经济(35.82%)、大型企业(48.79%);共检查噪声在岗作业人员29 897人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6.37%,疑似职业病检出率0.22%,职业病发病率0.15%。男性、年龄50~<60岁,工龄15~<20年的人群听力损失、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职业病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工龄的增加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0.01)。职业病平均诊断年龄(47.14±6.44)岁,平均接害工龄(10.60±4.56)年;制造业、集体经济、微型企业的听力损失检出率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国有经济和小型企业的疑似职业病检出和职业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不同行业、规模和经济类型企业的工人听力损失、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开平市2011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不同职业的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 266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中,共检出1项或1项以上阳性病例368人,阳性检出率为13.8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肺纹理增多(7.39%)、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增加(4.05%)、听阈异常(2.40%)、高血压(2.36%)和肺结核(2.08%);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和苯化物,共检出疑似职业病7例.其中疑似尘肺病6例,阳性率为0.78%;噪声性耳聋1例,阳性率为0.24%;检出职业禁忌证25例,其中不适从事粉尘接触作业8例,占所检人数1.04%;不适宜从事接触噪声作业12例,占所检人数2.88%;不适宜从事接触苯系化物作业5例,占所检人数4.81%.结论 开平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的力度,建立有效企业和监管部门职业病防治问责制度,重点做好职业病一级、二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年无锡市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不同经济类型和行业类型企业,不同性别、年龄、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异常率。结果 2018年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59 866人,检出听力异常5 132例,听力异常率为8.57%。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异常4 556例,听力异常率为9.94%;女性听力异常576例,听力异常率为4.10%,男性听力异常率高于女性(P0.05)。≥50岁年龄组听力异常率最高,为27.83%,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30年工龄听力异常率最高,为22.47%,听力异常率随工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无锡市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异常率相对较低,应重点关注男性,民营经济、集体经济性质企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服务行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20-421
采用流行病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9年所有在我院进行噪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的人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噪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18 351例,检出禁忌证者1 208例,检出率为6.58%;21~30岁组430例,31~40岁组355例,且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525.90,P0.05;禁忌证者任一耳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 dB的为174例,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21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40 dB的为813例。提示,噪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禁忌证检出率高,全社会应重视听力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某船厂打磨岗位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危害情况, 为企业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该船厂的加工车间、装焊车间、露天平台、船台、船坞等5个作业场所, 对其打磨岗位噪声声级进行定点检测。对2014-2016年4 958份打磨工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6年打磨岗位噪声检测均值逐年降低,分别为(101.4±1.7)dB(A)、(101.2±1.5)dB(A)和(91.8±1.8)dB(A),2016年低于前两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6年,打磨工听力损失检出286例(占5.77%),职业禁忌证检出38例(占0.77%)。3年间听力损失检出率、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2016年打磨工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听力损失均集中在30~50岁,听力损失检出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1);不同工龄段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打磨工工龄6年以上听力损失者占总损伤人数的85.0%;40~50岁听力损失者占总损伤人数的72.5%。
结论 该船厂对打磨工职业健康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较重视, 但打磨工的噪声危害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