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中的血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情况,探讨提高现场实验室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在血糖、血红蛋白2个项目检测的过程中,采用调查前培训考核,实验室主要负责工作人员均按要求参加国家级培训班的岗前培训,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进行此项工作。检测过程中配备质量监督人员,对采样、运输和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开展监督。重点在于应用质量控制(质控)图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等措施,对检测及其结果加以控制。结果本次共测定血糖质控样45个,测定血红蛋白质控样36个,所有的质控点都落在最大允许线内,使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确保了检测工作质量。结论良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血红蛋白、血糖现场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血糖检测项目全程质量控制,探讨该质量控制方法在公共卫生调查项目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ITALAB Selectra 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液体单剂型)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质控系列样品及2093份血液样品进行血糖检测,每测定50个样品做一套质控系列样品检测。结果八次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结果经国家实验室评分均为优秀,其质控系列样品全部测定点检测结果均在可控范围内,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结论血糖生化全程质量控制在本次大规模公共卫生调查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实现了对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实时监控,有效保证了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公共卫生调查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沙区居民血液中血糖、血红蛋白值,分析这两项指标与年龄、民族的相关性,得到我市沙区居民饮食习惯概况,帮助指导我市居民健康膳食方式,膳食营养均衡,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血红蛋白、血糖的检测.结果 通过调查获得了我市沙区居民不同民族间的血红蛋白(汉族155.85±24.40、少数民族151.33±12.05)、血糖(汉族5.39±1.50、少数民族4.54±0.45)的均值,及不同年龄组的血红蛋白及血糖的均值.前瞻性了解可能发生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值.通过问卷、实验室检测,了解我市居民基本营养状况.结论 调查发现我区居民血糖高值有低龄化出现的趋势,不同民族的血红蛋白值有差异,应逐步调整各民族不良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尿病患者除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外,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可靠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亲和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观察空腹血糖。结果:5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HbAlc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同时也观察到HbAlc水平明显升高者,FPG/HbAlc比值较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河南省随机抽样 14个县 /区 ,按照全国统一方案进行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这是河南省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膳食营养状况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甲型、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和乙肝疫苗免疫水平检测的综合调查研究。因此实验室部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室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以及血糖和血红蛋白两个项目的现场测定。为了保证实验室血样采集 ,特别是血红蛋白、血糖现场测定的准确、可靠 ,必须建立完善、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采取了统一的血样采集方法、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实验室用品…  相似文献   

6.
赵玉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40-154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空腹静脉血2ml,肝素抗凝血,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和配套的试剂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另外采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观察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9.12±3.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8.78±3.26)%,对照组空腹血糖(4.25±0.8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4.19±0.24)%,两组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10.8366,%P<0.001;$T=12.2413,$<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其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值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魏世锦 《现代保健》2010,(17):94-95
目的 探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尿病合并妊娠(DM)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糖代谢异常患者20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15例,糖尿病合并妊娠(DM)5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尿11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血糖≤5.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控制理想;2例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控制不理想.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尿病合并妊娠期(DM)患者仅检测血糖是不够的,需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相关治疗的情况,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糖尿病提供更加客观、有效的策略。方法对入选的319例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分为血糖控制理想、一般、不良三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三组病人的具体诊疗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比较。结果在诊疗行为中发现,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患者的规律运动和按医嘱用药三项对血糖控制有统计学意义;而检测血糖频率和门诊随访频率对血糖控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规律运动、按医嘱用药可使血糖控制在一个较为王单摁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浅析培养基质量控制与标准检验方法及评审准则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微生物实验室在实施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或规范过程中如何对培养基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评审准则的要求,对微生物实验室在培养基质量控制过程中发生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在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评审工作中,发现有不少实验室对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不规范。结论要做好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检测人员除了要掌握好微生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外,还要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的原则,以及与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准则有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PLC-723 G7)进行方法性能监控、应用能力分析,旨在充分了解其性能以保证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在糖尿病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治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病理医学院(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的能力对比检验要求和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进行精密度、稀释线性分析、标本稀释后的稳定性、不同仪器间比对、干扰物质的影响、能力比对、质量控制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 显示干扰试验不受各种共存物影响;标本稀释后稳定性监测良好,稀释有效性试验良好;不同仪器间比对:与BIO-RAD VariantII型分析仪进行相关性比较,Y=0.986X 0.072,r=0.998 0;CAP的 PT回报结果:与靶值很接近,结果L:5.3%、M:8.7%、H:11.4 %;CAP结果L:5.23%、M∶ 8.61%、H:11.27%;质量控制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ty Index)计算:CP=Tea/3S,CP=3.57,CP>1.33.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PLC-723 G7)的应用能力满足临床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长期接触所形成,可以反映患者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1].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HbA1C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1C作为糖尿病的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现已被临床上广泛使用[2].在我们日常的检测工作中,有时候同一个样本可能需要不只一次的检测,冻融次数是否会造成结果的偏差,不同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临床检测工作很重要.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冻融次数对不同HbA1C检测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学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意愿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研究组的护理方法为综合护理,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在老年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81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在正常参考范围内≤6.5%有32例,>6.5%有49例.通过统计,有60.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标准.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5.
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通过了资质认定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的认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已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室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质量控制考核方法,以达到控制检测过程的质量。因此,实验室除了在检测过程中开展日常质量控制外(平行双样、加标回收、标准物质质控等),还应在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中制定出所采取的质量控制考核方法,并对考核结果做出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笔者结合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就质量控制考核方法及能力评价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实验室砷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 参照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程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尿中砷的测定进行分析误差预测.结果 各种溶液测定的总标准差(st)均小于其水平的5%(W),总平均回收率可信限(R/d =0.97)在允许范围内,质量控制考核结果为满意.结论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中砷,实验室分析误差可控制在容许值内.  相似文献   

17.
王名南  盘国雄 《中国保健》2008,16(8):378-37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1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美国津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宋艳文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94-2295
[目的]本文应用临界值质控图技术观察实验结果在临界值质控图中的变化,并对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经过20次实验,用临界值对照血清绘制质控图.[结果]把检测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使检测数据和结果达到给定置信水平下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可靠度,确保检测工作质量.[结论]该技术适用于抗HIV初筛实验室日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华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32-13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诊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的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静脉血糖、指尖快速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GSP(果糖胺)、GA(糖化血清白蛋白)等.而单纯的血糖测定只是检测静态瞬间血糖数值,极易受到饮食、药物、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体现一段时间内血糖的真实水平.因此在临床上,GA(糖化血清白蛋白)与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同一时间段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0例志愿者,逐一的检测所有人员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C肽等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C肽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诊断过程中在常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C肽,能够进一步为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