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2008年宁德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监测,及早发现鼠疫疫情,采取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采其肝脾及血清检测F1抗体和检蚤,并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家栖鼠主要为褐家鼠和黄胸鼠,野栖鼠主要为黄毛鼠和板齿鼠;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7.46%和2.90%。家栖鼠平均染蚤率42.00%,总蚤指数为1.19,鼠体寄生蚤以印鼠客蚤占绝对优势。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且媒介蚤指数呈下降的趋势,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监测鼠疫的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以及早发现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方法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06-2013年采用笼夹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采其肝脾,对鼠及蚤标本分别培养鼠疫菌及进行鼠疫血清F1抗体检测,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家栖鼠和野栖鼠主要以黄胸鼠和臭鼰靑(食虫目)为主,室内外平均鼠密分别为0.494 7%,0.689 2%。家栖鼠平均染蚤率为29.53%,总蚤指数为0.348 2,鼠体寄生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占绝对优势。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相对稳定,密度低,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3.
2001~2005年百色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百色市近年鼠疫监测结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鼠疫暴发流行.方法 在全市9个监测县内,每年每个县布点10~44个,采用笼夜法捕鼠.现场鉴定鼠体蚤,分离鼠血清和鼠脏器进行IHA抗体测定和病原学分离.结果 2001~2005年共监测773个点,捕鼠24 011只,年均鼠密度8.98%.主要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55.91%,其次为褐家鼠和小家鼠.捕获15 360只鼠,染蚤鼠数6 122只,染蚤率为39.86%.鼠疫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0.1‰(2/19 835),鼠脏器培养阳性率为0.23%(21/9 212).鼠体、寄生蚤病原分离阴性.结论 加强鼠疫监测,开展灭鼠、灭蚤工作,是控制人间鼠疫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厦门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481只,分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428只,食虫目动物53只,家栖鼠密度为5.07%,黄胸鼠密度为1.00%,野栖鼠密度为4.57%。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01。未查出鼠疫F1抗体和抗原。结论褐家鼠仍是厦门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现象,局部黄胸鼠密度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鼠疫宿主、媒介构成特点、密度、指数现状及疫情态势,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笼(夹)夜法在全州9县1市捕鼠,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梳检鼠体寄生蚤并进行分类鉴定,计算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采集动物和寄生蚤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6-2014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8属12种,优势鼠种是褐家鼠(74.85%),其次是黄胸鼠(13.29%),检获鼠体寄生蚤4科8属9种,优势蚤种是缓慢细蚤(41.04%)和不等单蚤(24.27%),其次是印鼠客蚤(14.19%)和人蚤(12.53%),9年间黄胸鼠密度和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均在云南省鼠疫应急预案预警标准之下;培养动物肝、脾各24 812份,鼠体蚤8 764组,未分离培养到鼠疫菌,检测鼠类血清11 032份、指示动物血清411份,未检出鼠疫特异性抗体。结论 楚雄州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存在鼠疫传播的危险因素。要密切关注黄胸鼠构成及密度、印鼠客蚤构成及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毗邻地区的疫情态势,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采取措施防止鼠疫疫情的输入和传播。同时要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报告水平,增强群众报告和防护意识,及时发现鼠间鼠疫,防治鼠间疫情扩散到人间。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我省交通要道局部地区开展鼠疫宿土动物及媒介监测工作 ,了解我省鼠疫疫情态势 ,指导防治实践。方法 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鼠笼和鼠夹法 ;血清学监测采用鼠疫间接血凝实验。结果 鼠疫监测点的鼠种构成以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和黑线姬鼠为主 ,其中以褐家鼠密度为最高 ;农村住宅区域鼠密度高于城市 ;鼠疫宿主动物血清的鼠疫菌F1抗体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我省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 ,但鼠疫宿上动物活动频繁 ,提示我们注意防范鼠疫疫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鼠密度、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为我省鼠疫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对捕获到的鼠进行梳检、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平均鼠密度为0.47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2.09%。结论达乌尔黄鼠是该地的优势种群,对鼠疫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型夜行鼠常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但小型夜行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群落间鼠疫流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新晃县鼠疫监测结果,了解新晃县鼠类种群结构及现状。 方法 按照《湖南省鼠疫监测防控实施方案》进行鼠疫宿主、媒介昆虫、动物血清学监测。 结果 2010-2015年共布笼14 430次,总捕获率为4.99%,室内捕获率为8.96%,室外捕获率为1.01%,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鼠;2010-2015年梳检带蚤鼠94只,获蚤数209只,鼠体染蚤率为13.04%,鼠蚤指数为2.22,主要是印鼠客蚤;采集鼠血清721份及鼠心、肝、肺、肾、脾各322份,鼠体F1抗体为阴性。 结论 黄胸鼠、褐家鼠为新晃县优势鼠,未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南平市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媒介种群和密度等,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平市3个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分析鼠密度、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指标;采集鼠肝、脾和血清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 南平市2010-2019年家栖鼠平均捕获率为3.24%,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12%,黄胸鼠染蚤率高于...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福建省卫生厅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对历史上曾发生过鼠疫流行的永春县进行鼠疫监测,及时掌握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的动态,为鼠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7年4~9月份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及媒介蚤类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永春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春县是闽南历史上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疫区之一,鉴于当前国内外疫情的严峻态势,为及时获取永春县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疫情动态,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福建省卫生厅2003年鼠疫监测工作会议精神及监测方案要求,遂于今年4~9月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及媒介蚤类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南沿海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和鼠疫耶尔森菌携带情况监测结果,为制定该地区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浙南沿海地区6个鼠疫历史疫区设监测点,参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分别开展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0-2012年6个鼠疫监测点捕获宿主动物3目4科10属13种共12 233只,其中啮齿目2科7属10种,食虫目1科1属1种,食肉目1科2属2种.主要宿主动物为臭鼩鼱、褐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41.03%、35.02%和13.30%.室内鼠密度为8.96%,室外为7.31%;平均染蚤率为4.63%,总蚤指数为0.134;鼠体蚤以缓慢细蚤为主,占73.55%.宿主动物血清学和病原学分别检测11 714份和10 799份,均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在浙南沿海地区未发现鼠疫活动迹象,但是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广泛,种群较多,应加强鼠疫宿主和媒介监测以及病原学检测,积极防范鼠疫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全省 10 3个县 (市 )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 ,动物细菌学检验 63 849只 ,检出鼠疫菌 13 1株 ,其中鼠类检出 12 9株 (黄胸鼠 117株、褐家鼠 10株、小家鼠 1株、大足鼠 1株 ) ;昆虫细菌检验 16895组 ,分离到鼠疫菌 5 1株 ,均分离自印鼠客蚤 ;鼠疫间接血凝检验动物血清 183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82~2003年鼠疫监测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黄胸鼠为室内优势鼠种,鼠密度处于较高水平,22年共检测鼠血样10748份,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我市未发现鼠疫的传人或发生流行,但仍然存在外源性传人或内源性流行的威胁,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2014年黑龙江省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分布情况,为黑龙江省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防治策略。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以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监测黄鼠数量;以5m夹线法监测野外夜行鼠数量,对捕获到的鼠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黑龙江省连续五年平均鼠密度为0.03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1.11%。结论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的泰来县是黑龙江省主要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是达乌尔黄鼠,主要媒介是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次要宿主为小型夜行鼠。  相似文献   

16.
石渠县位于四川西北部甘孜州西北角 ,东经 97°31′~ 99°15′ ,北纬 32°2 0′~ 34°0 0′,北与青海称多、达日、玛多县接壤 ,西与西藏江达县和青海玉树县隔金沙江相望 ,属羌塘高原亚区 ,气候干燥寒冷 ,为典型大陆性气候 ,年均气温 - 1 6℃ ,极端气温 -45℃以下 ,年降水量 5 96mm ,多集中在 6~ 9月。全县地势高而起伏较小 ,平均海拔 4 0 0 0m以上 ,呈高原宽谷剥蚀地貌 ,为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原。 1997年首次从青海田鼠分离鼠疫菌 5 1株 ,经鉴定为田鼠型鼠疫菌 ,1999年相邻的呷依乡发生人间肺鼠疫 ,发病 5人 ,均死亡 ,并从 1尸体中分离鼠疫…  相似文献   

17.
1996~1997年通过监测于扎鲁特旗巴彦宝力皋地区的大山屯——炕门坝——板子庙以西一带,发现鼠疫动物病大流行。共检出鼠疫菌8株,黄鼠血凝阳性材料71份,疫源面积波及20km2。现总结分析如下。1自然地理概况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南坡低山丘陵区,属山...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监测和分析,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 200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2010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20只,捕获率7.52%,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褐家鼠占94.06%;两次监测均显示褐家鼠为本市优势鼠种。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01)。2005年发现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2010年发现35只鼠形动物寄生79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10.93%,总蚤指数为0.25。染蚤率(χ2=31.2,P〈0.001)和总蚤指数(χ2=1 130.0,P〈0.001)呈下降趋势。2005年获鼠血清458份,2010年获鼠血清315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05年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2010年鼠脏器压印培养320份,均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深圳市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鼠疫媒介生物密度呈下降趋势,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动物间鼠疫相关信息,及早发现鼠疫疫情。[方法]对2000~2009年吕梁市所属临县、兴县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野外累计布鼠夹20 800夹次,捕鼠1 491只,平均鼠密度为7.17%;捕获的野鼠中,子午沙鼠占59.02%,长尾仓鼠占30.99%,大仓鼠占8.12%,其他鼠类占1.88%。室内布鼠夹7 490夹次,捕鼠1 344只,平均密度为17.94%;捕获的家鼠中,小家鼠占90.92%,褐家鼠占7.81%,大仓鼠占1.19%,子午沙鼠占0.07%。合计调查活体子午沙鼠2 351只,鼠体染蚤率为38.66%,平均蚤指数为4.62。合计探鼠洞1 850个,发现染蚤洞干53个,洞干染蚤率为2.86%,蚤指数为0.92。合计挖鼠巢141个,鼠巢染蚤率为37.59%,蚤指数为1.91。2000~2009年合计检测各种鼠血清11 483份,间接血凝试验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鼠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鼠血清间接血凝试验F1抗体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