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都已经表明,颈动脉斑块能够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现象正日益明显,可以说,对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其对人类的危害形式,以及如何诊断、治疗该疾病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对该课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肺癌合并肺部感染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方法:对46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主症、伴症、舌象、脉象进行观察、统计,根据其特点归纳为不同的临床证型。结果: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虽以痰热郁肺型为多,为21例占45.7%,但其他各型共25例占54.3%,这其中包括痰湿蕴肺、饮停胸胁、痰瘀互结、阴虚毒热、气阴两虚5型。说明临床辨证中不能一概以痰热型论治,需要具体辨证论治。结论:针对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化痰、清热、逐饮、利湿、祛瘀攻其标,祛病即止,同时注意固护正气,扶正祛邪,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所造成的。西药调脂药物有转氨酶升高、肝损伤等副作用。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纯中药治疗,配合积极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及舒畅的情志,能够达到根治目的。兹列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例1陆某,男,50岁,干部.1998-07-21初诊.患者四季少汗,心悸而烦,失眠多梦1年余.西 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常服谷维素、安定等药,疗效平平.今时值暑季,患者周身无 汗,皮肤灼热、痛痒而红,心悸不安,烦躁失眠,精神疲倦,大便干燥.舌质淡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诊断: 无汗证.辨证:心阴亏虚,汗源不充.治宜滋阴养心.处方:太子参30 g,生地黄、玄参、天门冬、柏子仁、麦 门冬各15 g,百合、丹参各20 g,当归12 g,茯苓25g,制大黄10 g,灯心草2 g,五味子10 g,甘草10 g.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5剂.药后周身微有小汗出,皮肤痛痒大减.又服7剂,遍身汗出如常人,惟心 悸时作.原方加何首乌20 g、酸枣仁10g、合欢花25g,又服5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肺部感染是成功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近年来,笔者结合中医干预治疗,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特点是在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疱易破呈糜烂面,棘细胞松解征(尼氏征)阳性。笔者于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本病,颇多效验,此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例1.赵某某,女,42岁,199。1年4月18日初诊。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最近因工作不顺心,郁闷心中,逐渐自觉咽喉部不舒服,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曾到医院检查,未见食道异常,排除了食道癌的可能。经服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消失,精神食欲皆差,梦多易惊醒,胸中烦闷,嗝气则舒,人逐渐消瘦,腹胀,大便干结,小便基本正常,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病因为肝郁及脾,使脾运不健,郁而生痰,痰气郁结,辨证为梅核气。治宜舒肝理气,化痰解郁。处方:天竹黄12g,山楂15g,桔梗15g,枳壳15g,瓜蒌壳15g,香附15g,木香15g… 相似文献
9.
10.
便秘临床多见 ,尤多见于老年人。治则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如清热润燥、润肠通便等法。近年来一些医者一见便秘便用麻仁丸、通便灵之类 ,只辨病不辨证 ,使病情只能暂缓一时 ,致便秘久久难愈 ,往往形成顾标失本之弊。笔者认为治疗便秘当从辨证入手 ,审因探源 ,从本论治才能根除顽疾。现举 2例 ,以资论证。1 肺肾阴虚便秘刘某 ,男 ,4 9岁。 19970 910初诊。便秘 3年余 ,近1个月加重 ,大便六七日一行 ,便干如珠 ,伴有口咽干燥 ,干咳少痰 ,骨蒸劳热 ,腰膝酸软 ,小便短赤 ,舌红少苔 ,脉细数。辨证为阴虚肺燥 ,大肠失养。治宜补肾养肺 ,润燥通便。… 相似文献
11.
病例1:患者,女,47岁,2004年8月2日来诊。自诉2002年底全身突发散在风团,痒感甚,西医诊为荨麻疹,给予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后反复发作,夏天加重,迁延至今未愈,两年来 相似文献
12.
郭国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94-94
案1:归脾汤加味治疗腰椎穿刺后眩晕张某,女,39岁。2008年5月3日初诊。患者素有失眠,多梦,心悸。近日因阵发性抽搐,于2008年4月6日到某医学院附院诊治。头颅CT排除占位性病变,查脑脊液未见异常。自诉腰椎穿刺术后即感眩晕,平卧2小时后返回旅社途中眩晕加重,平卧于地,稍有好转。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又称胃痛,与情志刺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度有关。忧思恼怒,肝气犯胃,气滞中脘则胃脘痛;肝郁化火,胃热气滞则胃脘灼痛;寒积中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潴留,则脘痞腹胀,泛吐清水;偏嗜辛、辣、煎炸油腻,邪热蕴中,脾胃损伤,胃痛日久,郁热耗损胃阴,则胃阴不足;劳倦伤脾,脾胃损伤,则中气不足;久病不愈,损伤胃络,则呕血便血。根据临床实践,分为肝胃不和、肝郁化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瘀血内着诸型论治,分述如下。 1 肝胃不和型 《沈氏尊生书》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本性暴,且正克也”。胃脘 相似文献
14.
15.
17.
18.
朱曾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61-63
癌症。对癌症的辨证论治 ,既要掌握一般规律 ,又要掌握特殊规律 ,要想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从总体上讲 ,是不能脱离辨证论治的。现在住院病人 (如手术后 ,化疗、放疗中等等 )同时服用中药 ,除了中西医结合之外 ,本身就是一种辨证论治的现象。对于癌症的防治 ,到目前为止 ,尚缺乏理想的方案和方药。但是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西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 ,现在多种癌症的 5年存活率较 30年前的4 %~ 5%提高到 50 %以上 (以为肝癌、乳腺癌等 9种常发癌症的平均统计数 ) ,而且生存质量也不断改善、提高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其中有中西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