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基。《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根源,为医不读《内经》,则学无根本;而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为辨证论治之典范。之后,中医学术虽然代有发展、流派纷呈,医学著作汗牛充栋,然而追溯这些学说、流派、著作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咽干、咽燥、咽痛证是咽部病证常见症状,其病机多为阴虚津伤、阳虚阴耗、实热内盛及客寒、客热或感受疫毒之邪等。整理《伤寒杂病论》中涉及咽部证治的20余条条文,总结仲景治疗咽干、咽燥、咽痛证十四法,主要包括温中回阳、酸甘化阴法,辛寒清热、养气生津法,清胆火、和少阳、利枢机法,急下存阴法等等,临床中可结合病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以《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的条文为依据,通过两书中化瘀法的应用比较,探讨《温病条辨》对《伤寒杂病论》化瘀法的发展与创新,对化瘀法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治未病探略黑龙江中医学院王历《内经》“不治巳病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在《伤寒论肿得以兔分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讲谓。治未病”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来病防病,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即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采...  相似文献   

5.
试述《伤寒论》体质论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水气病的论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论治水气病,是把病因、病位、病证、病理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内经》理论为依据,重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运用发汗,逐水,渗利三法或单用或兼用,分清主次,灵巧自如,融汇贯通。其辨证论治独具特点,现就学习所得作如下介绍。辨证:善用对比同...  相似文献   

7.
试谈《伤寒论》对人参的应用阎怀增(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063000)关键词《伤寒论》,人参,临床应用《伤寒论》全书所载113方,93味药,补多于泻,热多于寒,里多于表。应用人参之方多达22首,较发表之麻黄、攻下之大黄,多近两倍。本文试图对《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8.
9.
10.
作者认为,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研习<内经>,发皇古义,攻读<伤寒>,崇尚经方,是为中医学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中医学术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认真研读,潜心体会,方能明其要妙,契其真谛.方法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四句话和"读、习、写、用"四个字.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特色不能丢,中医思维不能少,在临床治疗中,做到辨证求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中医学经典历经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能够流传至今,其中必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原理,值得学习、研究、发掘、整理、探讨,进行理论创新,使之发扬光大。熟谙中医经典理论不仅能够提高中医思维能力,切实指导临床工作,促进临床辨证水平和临证疗效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在临床实践灵活运用而创立新的理论,推动学术的发展,进而解决中医当下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不寐"又称失眠,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不寐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卧起不安"或"不能卧"等,其内容多分散于各条文中,本文拟就其论治不寐的内容分析如下。1以神机失用的不寐为主要表现,兼以其他神志病症此类不寐发病机制多为邪气侵袭人体,失治误治损伤人体气血阴阳;抑或素体本虚,脏腑阴阳失  相似文献   

14.
15.
《伤寒论》问世之前,中医的主要流派是“医经派”与“经方派”。此处“经方”只是经验方之谓,与后世崇尚的仲景方之“经方”含义不同,后者之“经方”是“以经论方”也。迨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祖国医学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得以问世,中医有了诊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该著“有论有方”、“以论统方”,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从根本上改观了汉以前中医临床缺乏系统理论的局面。笔者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仲景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正荣 《四川中医》2010,(11):38-39
《伤寒杂病论》全书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辨证施护思想,为中医护理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著作的条文为基础,从整体性、灵活性、饮食调护、情志社会、医德思想等六个方面对全书的辨证施护思想进行理论探讨,希望服务于中医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纵观今之临床,“悸证”颇为常见,既可单独成病,又可为失眠、眩晕、耳鸣、胸痹、虚劳等病证所兼见,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衰等病亦常见此症.目前对本证之机制研究甚为深入,其新药开发更是方兴未艾.然其治法药物多囿于活血化淤或养阴益气,其于临证,似有偏颇.故完整掌握仲景“悸证” 论治体系,于今之临床、科研无不具有裨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从《伤寒论》流传之后,宋代医家对它进行研究的日益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朱肱的《伤寒类证活人书》;庞安常的《伤寒总病论》;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郭雍的《伤寒补亡论》;韩祗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不寐之论治,源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认识以阴阳为纲,以六经为辨证体系,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和脏腑经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与《黄帝内经》对不寐类病证广泛抽象的论述相比,《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论述更加详尽准确,其创制的多首有效方剂,理法方药完备,更具临床指导性。笔者从理论升华、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不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