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肢体肌肉痉挛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是阻碍其肢体功能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除痉挛,尽快帮助患者度过痉挛期成为中风康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笔者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患者肌电图H/Mmax的变化,初步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活性、抑制肌紧张和肢体痉挛作用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一直是阻碍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的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况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以期总结出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2):1641-1642
目的:观察柔筋胶囊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柔筋胶囊组和盐酸乙哌立松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此外柔筋胶囊组加用柔筋胶囊4粒,3次/d,盐酸乙哌立松组加用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柔筋胶囊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力、能显著降低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痉挛期肢体的功能恢复较慢,致残率高。因此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提高疗效,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提高了极大的帮助。然而推拿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unnstrom分级理论认为,偏瘫恢复过程中,痉挛出现在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在此期间,如何诱导分离运动的产生、抑制痉挛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痉挛的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起着关键的作用。现笔者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偏瘫肢体痉挛是脑卒中严重的后遗症,容易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痉挛状态,早期临床表现为疼痛,进而出现关节的挛缩、畸形,影响肢体的随意运动,后期影响站立平衡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近年来笔者通过表面肌电图(SEMG)评价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取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肌张力(MAS)、肢体功能状况(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观察组肌体痉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新 《山西中医》2012,(3):56-58
脑卒中偏瘫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痉挛程度很难得以改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偏瘫痉挛大多采用物理疗法、运动康复药物和局部药物注射、外科手术等西医手段以及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治疗[1]。临床观察显示,各种治疗方法对偏瘫痉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中医配合运动康复所取得的疗效更加显著,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治疗问题也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因本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150万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脑卒中发病3周内,约90%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因此可引发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发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笔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联合中医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肢体摆放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肢体摆放结合运动想象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56 d分别进行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肢体摆放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70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n=35)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35)联合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者痉挛状况,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结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中存在选穴、治疗方法较多,但对照组设立单一,各治疗方法疗效缺乏可比性,选穴配伍重复度高。结论:针灸治疗应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纳入标准和评定标准,使各种疗法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结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中存在选穴、治疗方法较多,但对照组设立单一,各治疗方法疗效缺乏可比性,选穴配伍重复度高.结论针灸治疗应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纳入标准和评定标准,使各种疗法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朱卫士 《光明中医》2016,(21):3177-3178
目的探讨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现代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状态,同时通过简化Fugl-Meyer评价法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痉挛状态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时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联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在治疗结束之后依据Ashworth痉挛等级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性评定、集体运动能力等级、自理能力等四个数据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亦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脑卒中治疗方式的选择;参照组(47例):选择康复理疗方法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47例):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BI评定结果以及生命体征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BI评分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参照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对于患者偏瘫肢体症状的改善可以获得确切效果,对于BI评定结果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促进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