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45例。结果:Pa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硬膜外麻醉组术后30min仍高于放气腹时(P〈0.05),全麻组低于放气腹时的水平(P〉0.05),但放气腹时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低,P〈0.05;PaC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放气腹时、术后30min比较,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03硬膜外麻醉组放气腹时明显高于术后30min(P〈0.05),而全麻组术后30min低于放气腹时,P〈0.05;但各值均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呼吸厦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都在5分钟内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麻醉组术后镇旆明显优于全麻组。绪论: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木具有简单方便,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恢复快,药物蓄积少,经济有效,便于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高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刘立鹏  徐静  刘颖 《现代保健》2012,(10):29-30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对40例行LC患者选择气管插管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50μg/ml)。对其诱导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时、CO2气腹完毕时等心率(HR)、血压(SBP、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苏醒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恶心、呕吐、头痛、术中知晓及满意度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I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无术后呼吸抑制问题,更安全可靠。结论:对于短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来说,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优于其他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全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共计60例。根据麻醉时瑞芬太尼的给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静脉推注给药的20例为对照组,靶控输注给药的20例为观察一组,分步靶控输注给药的20例为观察二组。在患者苏醒时通过记录血糖水平、皮质醇水平、醛固酮水平和心跳次数来反映麻醉后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循环情况;另外统计各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OAA/S(镇静/警觉评分)评分结果。结果在应激状态和循环情况方面,观察二组患者平均心跳为(70.1±4.0)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恢复方面,观察二组平均拔管时间为(15.2±2.6)min,出恢复室时间为(30.1±4.7)min,OAA/S评分均值为(28.6±5.5)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全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的复合麻醉组合采用靶控输注形式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的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且拔管后的意识状态等评分也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CO2气腹建立后,对照组患者的SBP、DBP以及心率等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平稳,在CO2气腹建立后的5 min其临床数据变化较小.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于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的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6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28例,观察记录患者心率(HR)、血压、空腹血糖、皮质醇的变化,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A组HR波动性小,趋于稳定,手术30 min HR[ (86±12)次/min]低于同期B组[(94±1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术中的血压稳定性优于B组,B组患者手术30 min血压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皮质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3±7.8)、( 12.3±3.7) min,均短于B组的(12.4±3.9)、(20.1±6.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0.71%(3/28)]低于B组[39.29%(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操作更简单,可控性强,无明显刺激,苏醒快,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3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将患者分为靶控输注异丙酚(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指标。结果显示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I组(P〈0.05),术中T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I组。从而得出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是通过调节目标(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麻醉深度的一种给药方式,具有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力学反应小、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在介绍靶控输注的分类、优越性、麻醉的实施、常用药物及输注系统的基础上,对开放回路式靶控输注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闭合回路式靶控输注的目前现状和研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该类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30 min(T3)、撤除气腹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AA/S镇静评分,及术后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GA组患者T1、T4时点的SBP、DBP、HR低于EA组(P0.05);T2、T3时点GA组患者SBP、DBP、HR高于EA组(P0.05);T2、T3、T4时点GA组患者WBC、COR、CRP、GLU均高于EA组(P0.05);EA组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苏醒后VAS评分及意识状态OAA/S镇静评级指标均优于GA组(P0.05);EA组患者肺部感染仅发生1例,未发生ALI/ARDS、SIRS并发症,GA组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ALI/ARDS及SIRS并发症。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快患者苏醒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9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24例)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25例)。静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P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静脉泵入0.25μg/(kg·min)雷米芬太尼,s组采用1%~3%七氟烷吸人和静脉泵入0.25μg/(kg·min)雷米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气腹后30min(T11)、手术结束时(T2)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同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等指标。结果HR:S组R较Tn下降(P〈0.05)。SBP和DBP:S组T1和T2 SBP均下降(P〈0.05),T2DBP下降(P〈0.05)。血糖:两组血糖T1时均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组T1[(5.58±0.24)mmol/L]与Tn[(4.86±0.3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s组T2较T0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醇:P组T。[(226.44±16.37)μg/L]和R[(244.33±18.87)μg/L]与T0[(202.21±15.18)μg/L]及s组同一时间点[T1(209.39±9.95)μg/L和T2(215.53±9.35)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T2与TO[(204.35±8.0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LC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似。从神经内分泌方面分析,七氟烷较丙泊酚能更有效地抑制老年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9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24例)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25例).静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P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静脉泵入0.25 μ g/(kg.min)雷米芬太尼,S组采用1%~3%七氟烷吸入和静脉泵入0.25μ(kg·min)雷米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气腹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同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 HR:S组T2较T0下降(P<0.05).SBP和DBP:S组T1和T2SBP均下降(JP<0.05),T2DBP下降(P<0.05).血糖:两组血糖T1时均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组T1[(5.58±0.24)mmol/L]与T0[(4.86±0.3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S组T2较T0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醇:P组T1[(226.44±16.37μg/L]和T2[(244.33±18.87)μg/L]与T0[(202.21±15.18)μg、L]及S组同一时间点[T1(209.39±9.95)μg/L和T2(215.53±9.35)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T2与T0[(204.35±8.0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LC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似.从神经内分泌方面分析,七氟烷较丙泊酚能更有效地抑制老年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P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组).结果 E组硬膜外给药后SBP、MAP、DBP、HR明显降低,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用异丙酚后3分钟下降(p<0.01),其中28例(93.33%)仍属正常范围.E组术中血压明显低于P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P组VT、SPO2在泵入异丙酚后有所下降,PetCO2增加,但仍在正常范围,与E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手术,术中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但应注意两者复合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 C)监测在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靶控输注麻醉下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验判定麻醉深度,观察组采用Io C监测判定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2 min(T3)、拔管时(T4)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Io C值,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苏醒各项指标以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T0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合作评分2分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出恢复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采用Io C监测能准确指导麻醉深度的判断,并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的药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恢复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2-04/2013-0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插管时点(T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降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19-10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实验组(n=53),两组前期处理与麻醉诱导方案相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实验组则在麻醉诱导完成后应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的差异,统计两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SBP、DBP与Sa O2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T1(首次腹部穿刺)、T2(建立CO2气腹10min后)、T3(术毕拔管即刻)的HR、SBP、DBP与T0(麻醉诱导前)相比有明显改变(P<0.05),与实验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给予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有助于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加快术后恢复,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叶春芳 《工企医刊》2000,13(5):67-68
我院于1997年11月~1999年6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PC)60例,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中BIS值差异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靶控输注麻醉中维持BIS值为31~40,41~50及51~60,比较3组产妇麻醉前后MMSE评分、连线试验用时、MMP-9、NSE及S100β水平。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用时均显著高于B组、C组及麻醉前(P0. 05); B、C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麻醉后MMP-9、NSE及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P0. 05); B、C两组患者麻醉后MMP-9、NSE及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靶控输注麻醉中BIS值维持在31~40范围可显著保护认知功能,调节MMP-9、NSE及S100β水平,临床受益优于BIS值维持在41~50和51~60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心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体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91-3392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HR、BP的变化。[方法]将4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GA)组和硬膜外(E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 min、气腹后及放气后5 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结果]EA组术中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及气腹后E明显增高(P﹤0.05),术毕基本恢复(P﹥0.05);GA组气腹后NE和E均明显增高(P﹤0.05),术毕E仍未恢复(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术中均存在明显心血管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全麻轻。  相似文献   

18.
刘涛 《药物与人》2014,(9):66-66
目的:对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I3年7月-10月间进行妇科腹腔将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而B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较好,且相较于A组,B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较长,呼吸抑制率较高,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较少,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均有较好临床效果,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术的安全性和麻醉效能。方法 30例择期婴幼儿腹腔镜术患者,年龄11个月~2.5岁,ASAⅠ~Ⅱ级,按麻醉维持方法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异氟醚吸入组(E组,n=15)。术中麻醉维持,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E组持续吸入1.5%异氟醚氧流量2L/min,两组按需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5min(T3)及手术结束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结果与E组比较,P组T4时点的MAP较低,HR较慢(P〈0.05),其他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E组,差异显著(P〈0.05),且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术均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但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速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丙泊酚TCI麻醉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引发的应激反应有无抑制作用,为围手术期抑制应激反应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切皮后(T2)、建立气腹后(T3)、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4)、术后4h(T5)、术后8h(T6)、术后12h(B)、术后24h(T8)的心率(HR)、血压及中心静脉压(CVP),并在以上时点采集颈内静脉血6ml,测量血清皮质醇(Co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血清Cor水平在T1~T8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水平在T2-T8时点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TNF-α在T1-T7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IL-6在T4~T8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地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