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胃散最早记载于金元大家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全方由升麻、黄连、当归、地黄、牡丹皮组成,功效为清胃凉血,主治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而致牙痛,是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之一,被列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根据《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通过系统梳理该处方在历代医家记载中的临床使用情况,确定处方原文出处、剂量、功能主治及相关药材的基原信息等。通过古今文献考证,从处方来源、历史沿革、方义衍变及方中各药味的本草考证方面对清胃散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及简要分析,为该方临床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及复方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脾散合五皮饮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脾散合五皮饮加味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中医经典名方治疗肺心病心衰顽固性水肿,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电解质、肺部感染、血气分析的变化,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83%,对照组占74%,检测指标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实脾散合五皮饮治疗肺心病心衰顽固性水肿的疗效确切,在综合治疗中明显优于纯用西药。  相似文献   

3.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张亚明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兴化225700)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古称“消瘅”,后世谓“消渴”。是以消水、消食、消浚、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主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4.
陈霖  元颖  赵元林 《河北中医》2001,23(6):448-449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 ,其发生率约占所有SLE患者的5 0 %~ 80 % ,有病理检查其发生率可高达 10 0 %。近年来 ,以环磷酰胺加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方法。此法虽然对控制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活动有较好的疗效 ,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所造成的一系列副作用 ,如感染、高血压、柯兴征、发生恶性肿瘤的潜在危险性增加等 ,往往使临床治疗陷入矛盾中。中医中药的配合运用 ,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狼疮性肾炎属于中医学水肿、阴阳毒、虚劳等范畴。临床可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梳理华盖散的历史沿革、处方演变及现代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以“华盖散”及其异名“华盖汤”为关键词,检索中医智库、中华医典、爱如生中国医学库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获取与“华盖散”有关的古籍条文信息及现代临床研究文献,系统梳理与分析华盖散的历史源流、处方组成、制法、用量、主治病证、药材基原、药材炮制方法及现代临床应用。结果 纳入华盖散相关的古籍信息198条,涉及中医古籍93种。华盖散由炒紫苏子、赤茯苓、炒桑白皮、橘红、炒苦杏仁、麻黄、炒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宣肺解表、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风寒束表之咳嗽上气,痰气不利等。制法建议为煮散,将七味药物粉碎成粗粒,每次用量折合为紫苏子1.27 g、赤茯苓1.27 g、桑白皮1.27 g、橘红1.27 g、苦杏仁1.27 g、麻黄1.27 g、甘草0.64 g,加水300 mL,煎取210 mL,去药渣,饭后温服。纳入临床研究文献21篇分析华盖散的现代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治疗。结论 笔者考证并总结了经典名方华盖散的关键信息,可为其复方制剂的研发和临床运用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肝病实脾"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实脾”之说,是由《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演变而来,是肝病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此,对“肝病实脾”之论深加研究,对认识肝病的发生发展,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意义甚大。“肝病实脾”之机理1·肝(胆)与脾(胃)的关系1·1经络方面足厥阴肝经与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该方有着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用的组方特点,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被历代医家推崇沿用至今,现代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文章通过方药考证和文献收集,整理了自东汉至清末民初的古籍共计76部,从半夏泻心方...  相似文献   

8.
泻白散作为国家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其复方制剂研发逐渐成为热潮.经典名方研发首先应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出发,夯实研发基础,基于以上思考,该研究采用溯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泻白散方源、病机、功效、方义、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辨分析,以进一步推进该方的文献考究工作.考辨结果表明泻白散组方源头可追溯到《银海精微·卷上》中的...  相似文献   

9.
托里消毒散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65首方剂,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历史源流、方药组成与剂量、主治病证、煎法服法、药物炮制等方面将有关托里消毒散的古籍总结梳理和考证。据考证研究,托里消毒散具体成方年代未有定论,最早可追溯至明代薛己《立斋外科发挥》,其流传广泛,处方组成版本较多,现代影响力较大的版本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由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12味药组成;其药物基原基本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其中白芷推荐使用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甘草推荐使用豆科植物甘草Glycryyhiza uralensis,所有药味均建议生用;药物剂量建议每服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3.73 g,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各1.87 g;制用法建议水煎服,加水400 mL,煮取160 mL,每日2~3服;该方具有益气养血、托毒透脓之功,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疮疡类疾病的正虚邪实证,在现代其治疗病症十分广泛,涉及皮肤及软组织、五官、骨骼、消化、泌尿生殖、乳腺及肛肠等诸多系统病症,也同样主要用于正虚邪实之证。该研究经考证,总结了托里消毒散的古今应用,确定了其关键信息,为其更广泛地临床运用、深入研究及制剂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胃散是治疗口腔疾病常用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记载清胃散的古籍,筛选出有效数据411条,涉及中医古籍106部。从清胃散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组方原理、用药剂量、制法用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典名方清胃散源于李东垣《脾胃论》,由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5味药物组成,有清胃泻火,凉血散郁之功,主治“阳明经中热盛”所致的牙痛、头痛、喜寒恶热。治疗病证记载352条,多遵李东垣之说,并有所扩展,高达70种,其中牙痛(132条)最多,约占总病症的22.49%;其次为头痛(60条),占10.22%。同时,发现清胃散现代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系统病证,其中,口腔系统应用(197条)最多,占72.69%;其次为皮肤系统(28条),占10.33%;再者为消化系统(27条),占9.96%。病证范围虽广,但病机总属“胃火上攻”。通过对记载清胃散古籍文献的挖掘梳理及现代临床应用的统计分析,以期为经典名方的研发申报提供更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平胃散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甘草、陈皮、苍术、厚朴四味药物组成,用于"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痛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秽恶心噫气,吞酸,面色委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  相似文献   

12.
保元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的经典名方之一,已具有500多年应用历史,现代广泛用于治疗元气不足、虚损劳怯等。通过分析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结合现代研究,分析、总结了保元汤来源、组成、药效等,综述保元汤的古代和现代文献研究概况,为建立保元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通过研究发现,保元汤早期用以治疗小儿痘疹类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历代医家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赋予了保元汤新的内涵,使其临床治疗疾病的范围得到扩充。现代医家将保元汤及其加减方临床用于冠心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等多种疾病,充分说明保元汤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文飞  谢鸣 《世界中医药》2022,(22):3275-3282
升降散为中医升降气机、开郁透热的著名方剂。临床上,该方或其加味方,或与西医药联合使用,用于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皮肤等在内的多科及多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现基于循证的角度,对近10年来关于升降散临床运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评析,为该方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置管引流热灌注化学疗法联合实脾饮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腹腔置管引流、热灌注和化学疗法,治疗组同时服用实脾散。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0%,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置管引流热灌注化疗联合实脾饮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梳理《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的历代衍变情况、古今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在现代的应用转化情况,一方面为鳖甲煎丸的二次开发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为经典名方的转化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与整理鳖甲煎丸的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对鳖甲煎丸的古代及现代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其源流、方义衍变及主治病证变化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对鳖甲煎丸的市场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研发过程及市场应用情况。结果:自《金匮要略》后,鳖甲煎丸在历代均有流传,但其变化不大,治疗疾病单一,为治疟母的专方。从药物剂量比来看,鳖甲煎丸中鳖甲和赤硝为主药,并重用虫类药。现代文献分析发现,鳖甲煎丸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均主要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调研发现,鳖甲煎丸在由经方转化为中成药时,其思路基本为"尊古",其组成、用量、制法等基本遵循了《金匮要略》中原方的记载。中成药制剂已被收录于多个疾病诊疗、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对比其他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鳖甲煎丸的临床应用较广,成本较低。结论:鳖甲煎丸在古代为治疗疟母的专方,现代则多用来治疗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疗效确切。此外,鳖甲煎丸已成功地转化为现代中成药制剂,并在市场上得到较好的反应,为其他经典名方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蛇黄散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蛇黄散,并观察其治疗初期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蛇黄散采用原方药材烘干、粉碎、混匀等一系列方法制成,用薄层色谱法控制质量,并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其在应用初期疮疡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制备方法简便可行,质量控制合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60.5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制剂工艺简便,质量稳定,治疗初期疮疡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洪郭驹 《河南中医》2013,33(7):1009-1012
五苓散立足于脾藏中土,下启少阴肾水,助肝木肺金左右运转,外开太阳膀胱,只要符合方证病机和用药法则,即可果断用方.  相似文献   

18.
心胃相关理论溯源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胃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典医籍入手,回顾了祖国医学关于心胃相关理论的有关论述,包括心胃生理上的经络相通、气血相依、五行相生,病理上的母子相传及治疗上的心胃同治;初步理清了心胃相关理论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过程。随着心胃相关理论的日臻完善,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特别是在指导治疗心系、神志疾病及脾胃消化系统疾病中,重视心胃发病的相关性,认为情志因素是脾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阳明胃腑的寒实闭阻可导致心胸气血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心系疾病;治疗上心胃兼顾,在脾胃疾病诊治上除了调理脾胃之外应重视养心安神,诊疗心系疾病时不忘温中而散胸痹之寒、通胃腑而畅心脉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所包含的明清时期瘟疫治方用药的相关文献进行挖掘及整理分析,探索瘟疫用药及组方规律,为瘟疫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数据库,以“瘟疫”“瘟”“疫”“时疫”“时邪”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及因子分析对挖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药物175味...  相似文献   

20.
中药龙胆的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敏敏 《中医药导报》2007,13(10):100-102
以国内有关文献为依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系统总结龙胆中药的传统应用、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效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概况。研究发现:目前关于龙胆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严龙胆的质量评价、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值得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