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俊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8):35-37
湿疹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主要特点为皮损对称分布、呈多形性、易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剧烈瘙痒、渗出倾向等。在中医学中湿疹被划分为“浸淫疮”、“湿疮”、“湿毒疮”、“血风疮”等范畴,西医中的阴囊湿疹、婴儿湿疹、耳周湿疹、异位性皮炎与中医中的“绣球风”、“奶癣”、“旋耳疮”、“四弯风”相似。近年来,湿疹发病率不断上升,西医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因此临床上治疗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物或激素类药物,虽然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疾病,但不良反应较大,病情易反复,难以治愈。有中医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饮食不当、痰浊瘀血、外感六淫、气血两虚、毒邪侵袭等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及患者体质不同,中医治疗时需遵循辨证分型的原则。目前中医治疗湿疹历史悠久,临床中已存在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多种方法,其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佳,得到了许多医者一致认可。本文对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湿疹患者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婺源县中医院就诊的60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73例,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药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西医组(n=87)和中西医组(n=86),西医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进行治疗,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中西医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本院自制中药汤剂进行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评价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7.9%、36.0%、89.5%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组13.8%、21.8%、7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41.9%与单纯西医组的6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2-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外敷结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外敷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李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6):152-155
目的 评价联用中药汤剂和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此阶段抽选出92例展开对比分析,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原则分组,对照组46例接受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46例选择甲巯咪唑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8.
刘海燕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3):314-314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78例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9)与参照组(n=39);研究组予以香连丸治疗,参照组予以盐酸雷尼替胶囊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快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状态,目前已经成了我国慢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加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也就成了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次研究对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消痞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以中医“辛开苦降”法为原则组成验方消痞和胃汤治疗,对照组70例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3%、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48.6%、总有效率68.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社区医学杂志》2017,(6)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8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为(4.63±1.57)d、住院时间为(18.36±2.52)d,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84±1.79)d、住院时间为(23.17±3.1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02、10.583,均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能缩短恢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2)
目的 分析自拟中药汤剂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感染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8例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在三联Hp根除治疗基础上给予胃康灵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三联Hp根除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评分、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进行检测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胃黏膜不完全型肠化、异型增生的病理评分降低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3)。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为87.31%(117/134)高于对照组的69.40%(93/134)(P<0.001)。两组患者的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三联Hp根除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中药汤剂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病理变化程度、提高Hp根除率、降低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对于抑制胃黏膜病变进展、降低胃癌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情况,为传统中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跟踪调查2010年1~12月我中心老年住院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情况,对其服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汤剂服用率与患者年龄之间呈线性变化趋势。患者服药最短3d,最长接近1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最高,占50.98%。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最低,占8.33%。结论年龄愈高的患者对中药治疗的接受度愈高,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针刺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与综合组(给予针刺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综合疗法),每组43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6.
宗迎春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8):111-111
目的:讨论应用清化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奥美拉唑实施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清化汤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来说,应用清化汤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具有配伍灵活,制作简便,吸收快,疗效好的特点。历来为中医治病最常用的剂型。目前中医诊病大多以现代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与传统诊法相结合,其准确率大大提高,但临床疗效有时却不能令人满意,药味越开越多,剂量越开越大的现象并不鲜见。我们认为中药调剂,汤剂的制备和药剂员素质是中药汤剂临床疗效不可忽视的3个因素,并结合我们多年的工作体会作一分析。1 中药调剂1.1 饮片质量 中药饮片质量的标准,除考虑商品美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止嗽散加减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来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止咳散加减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分级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对象:我院2009年-2011年间就诊的67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35例)和保守治疗组(32例),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结合中药汤剂,保守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H/FSH比值及血睾酮值均下降(P〈0.05),手术治疗组下降水平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治疗组中,25例(71.4%)患者治疗后有排卵,卵泡直径为(2.12±1.27)cm;保守治疗组中则有18例(56.25%),卵泡直径为(1.69±0.97)cm,两组治疗患者排卵率及卵泡直径平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合中药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有较好的疗效,可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自汗盗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中药汤剂,实验组给予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结论:治疗自汗盗汗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疗效比传统中药汤剂更好。中药配方颗粒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