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治疗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构建新西兰大白兔VX2肿瘤模型72只,随机分为4组(各18只)。超声导引下分别予瘤内单次注射0.9%氯化钠溶液(A组)、单次注射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B组)、2次注射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2 d,C组),3次注射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3 d,D组),剂量均为2倍肿瘤体积。治疗前、治疗后每间隔4 d检测肿瘤大小及从心脏采血3 mL。计算肿瘤生长率,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各组肿瘤体积于各时点均不同程度增大,但B、C、D组肿瘤生长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最低(效果最佳)。各组各时点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瘤内注射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的辐射增敏效应。 方法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125I植入组(B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C组)和125I植入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D组),每组20只。移植瘤直径达2 cm时行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20 Gy,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移植瘤的体积及接受剂量。按每只裸鼠每天给予20 mg/k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连续给药14 d,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的速度和瘤体体积的变化,分别于第15、30天时处死裸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通过RT-PCR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αvβ3 mRNA水平。 结果 第15、30天时,D组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与B、C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第30天时的重量抑瘤率和体积抑瘤率均较第15天时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第15、30天时,D组与A、B、C组VEGF、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与A、B组VEGF、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第30天时的VEGF表达水平和MVD较第15天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第15、30天时,与A组相比,B组αvβ3 mRNA的表达有所增加,并随时间的延长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和D组αvβ3 mRNA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移植瘤的近距离辐射增敏作用明确,VEGF、MVD、αvβ3 mRNA的表达变化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MVD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在40例CCRCC组织标本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HIF-2α和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染色阳性28例,HIF-2α染色阳性25例,VEGF染色阳性24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HIF-1α、HIF-2α分别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HIF-1α、HIF-2α或VEGF阳性肿瘤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未发现HIF-1α、HIF-2α和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在CCRCC中HIF-1α、HIF-2α与VEGF表达相关,并可能诱导VEGF的过度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且与CCRCC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但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组织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和MVD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F-1α及VEGF在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和MVD的变化,探讨血管新生在C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CMS患者(CMS组)及15例长期居住西宁地区健康人(对照组)骨髓组织中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和MVD的变化(用CD34单抗标记的血管计数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MS组HIF-1α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及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67%及33.33%)(P〈0.05);CMS组MVD为31.93±6.1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4.94±6.18)(P〈0.01)。CMS组HIF-1α阳性表达率、VEGF阳性表达率、MVD及Hb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CMS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升高,MVD增加,提示HIF-1α与VEGF协同促进血管生成和红细胞增殖,参与C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阻断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的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肿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肿瘤组织缺氧产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材料与方法24只Wistar大白鼠肝左叶种植Walker-256肿瘤后随机分为两组,肿瘤植入后第8d行肝动脉结扎和单纯开腹手术。术后第1、3、7、12d各处死3只大鼠,取出肝肿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平均光密度;SPSS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动脉结扎术后第1、3d,肝动脉结扎组的HIF-1α及VEGF表达显著高于剖腹对照组(P〈0.05)。术后第7、12d,HIF-1α与VEGF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结扎组中,HIF-1α与VEGF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0,P〈0.05)。结论肝动脉阻断后缺氧微环境刺激肿瘤细胞通过HIF-1通路产生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臭氧瘤内直接注射对兔VX-2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只为A组(模拟穿刺),治疗组3组(B~D组)各30只:B组瘤内注射20 ug/ml浓度臭氧、C组瘤内注射40 ug/ml浓度臭氧及D组瘤内注射60 ug/ml浓度臭氧,于肿瘤种植后2周后直视下进行治疗,A组仅模拟穿刺,B、C、D三组按肿瘤体积2倍量不同浓度的O3多点穿刺直接注入瘤体内,术前均行CT灌注扫描,术后第4、8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率,并于第8天CT灌注后后全部处死取肿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A、B、C、D4组肿瘤生长率V4/V0分别为:2.06±1.10,1.43±0.80,1.54±0.82,1.62±0.92;V8/V4分别为:2.34±1.93,1.80±0.72,1.98 ±1.28,1.56 ±0.86;V8/V0分别为:4.58 ±3.14,2.64±1.59,2.93±1.56,2.27±1.34.V4/V0结果显示A、B两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V8/V4各组间比较P>0.05;V8/V0结果显示A、B两组P =0.008,A、C两组P=0.029,A、D两组P=0.001,B、C、D各组比较P>0.05.结论 经皮穿刺瘤内直接注射20 μg/ml、40 μg/ml及60 μg/ml浓度的臭氧均可效抑制兔VX-2肿瘤生长.20 μg/ml、40 μg/ml及60 μg/ml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兔VX-2瘤的抑瘤效果虽无显著性差异,但60 μg/ml的臭氧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ES)基因治疗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BALB/c雌性裸鼠40只,建立皮下EMs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均分为4组(n=10):A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B组,肌内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C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空质粒20μg;D组,病灶局部注射等量培养液.观察治疗21d后裸鼠皮下异位病灶生长情况,检测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治疗后第3、7天时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治疗21d后内生殖器(子宫、卵巢)重量及与体重的比值.结果 A、B、C、D组病灶生长倍增时间分别是7.49、7.02、6.67、6.15d;A、B组注射ES基因后病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51%、43.05%.治疗21d后,A组MVD值(32土10/mm~2)较B组(56±14/mm~2)、C组(82±19/mm~2)、D组(82士19/mm~2)明显减少(P<0.05),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间VEG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C、D组比较,A组在治疗第3天VFGF mRNA明显下降,第7天显著回升,而B组变化不明显.A、B组的内生殖器与体重比值(分别为0.008 6±0.002 5、0.008 O士0.003 4)较C、D组(分别为0.011 6士0.014 0、0.012 0士0.023 0)明显下降(P<0.05).结论 20μg脂质体介导pcDNA3.1(+)-hES治疗裸鼠人EMs有效,但须注意其对子宫、卵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索(Rh-endostatin)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肿瘤周边的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3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单纯TACE组;B组:TACE+内皮抑素组;C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3组于治疗前后均行CT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肝动脉指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各组于第1次灌注扫描后分别处死1只肿瘤兔,介入治疗后10d行第2次灌注扫描,并处死所有肿瘤兔.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VD、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肿瘤周边CT灌注参数HBF、HBV、HAF、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均有明显降低,B组较A组明显增高;B组中MVD、VEGF较A、C组显示减低,A组MVD、VEGF较C组稍显增高(P<0.05).3组中肿瘤VEGF与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B组中HBF,HBV、HAF、PS分别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5),而A、C组中HBF、HBV、HAF、PS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 TACE联合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癌与单纯TACE比较,可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显著地抑制治疗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联合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VEGF、HIF-1α及CD3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10只)、B组(10只)、C组(10只)、D组(10只)、E组(10只),其中A组大鼠建立普通深Ⅱ度烫伤模型,并予以创面覆盖浸有5.0 m L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B组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深Ⅱ度烫伤模型,并予以创面覆盖浸有5.0 m L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C组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深Ⅱ度烫伤模型,并予以创面覆盖浸有5 U诺和灵30R+5.0 m L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D组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深Ⅱ度烫伤模型,并予以创面覆盖浸有25μg rhGM-CSF+5.0 m L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E组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深Ⅱ度烫伤模型,并予以创面覆盖浸有5 U诺和灵30R+25μg rhGM-CSF+5.0 m L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分别于烫伤后第3、7、11、15、21天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并采集创面组织,检测创面组织中VEGF、HIF-1α、CD31及HIF-1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第3、7、11、15、21天各组大鼠创面均逐渐缩小或愈合,愈合率逐渐升高,其中尤以A组、E组大鼠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生长速度最快,愈合最快,B组大鼠创面变化最慢,且烫伤后第11、15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两两对比,除A组与E组及C组与D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两两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烫伤后第3、7、11、15、21天,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HIF-1α、CD31的相对阳性表达量及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HIF-1α、CD31的相对阳性表达量及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两两对比,其中烫伤后第3、7、11、15、21天,E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相对阳性表达量分别与B组、C组及D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烫伤后第7、11、15、21天,E组大鼠创面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与B组、C组及D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联合rhGM-CSF治疗1型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可显著提高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改善局部缺氧状态,从而加快新生毛细血管再生,有效减轻创面组织炎症反应程度,促进创面坏死组织清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兔VX2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24只荷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ml;TAE组:单纯碘油(UFLP)0.5~0.8 ml栓塞,TACE组:碘油抗癌药混悬液(UFLP THP)栓塞,UFLP 0.5~O.8 ml,THP 2 mg.于术后2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TAE组和TACE组HIF-1α、VEGF表达与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呈正相关(rs=0.537,P<0.01;rs=0.423,P<0.05).结论 TACE能明显上调HIF-1α的表达,HIF-1α通过调控其下级基因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影响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早期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48只,随机分为:A 组(对照组)、B 组(模型组)、C 组(电针足三里组)、D 组(电针非穴组)、E 组(造模后注射α-银环蛇毒素组)和 F 组(造模后注射α-银环蛇毒素+电针足三里组),每组8只。A 组开腹后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采用 Chiang 方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模型,C、F 组术后持续电针双侧足三里穴1 h,D组采用相同频率和时间刺激非经非穴,E、F 组术后腹腔注射α银环蛇毒素。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天活杀,剪取磨损盲肠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术后第3天,磨损盲肠出现炎性水肿,局部组织未发生明显粘连;与 A 组比较,其余各组 TNF-α、NO 和 NOS 含量明显升高(均 P <0.01);C 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行手术处理的其余各组(P <0.01或 P <0.05);与 B 组相比较,D、E 及 F 组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降低或升高(P >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有效降低腹腔粘连形成早期组织 TNF-α、NO 和 NOS含量,减轻组织炎性水肿;阻断胆碱能受体α7亚基后给予电针足三里处理,组织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降低。足三里穴发挥抗炎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放射线联合p53基因及内皮抑素治疗C57BL/6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A)、放射组(B)、放射线联合p53基因组(C)、放射线联合内皮抑素组(D)及放射线联合p53基因和内皮抑素组(E)。第1天C、E组瘤内注射p53基因腺病毒(1×1vp),第1~14天D、E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内皮抑素(1.5mg/kg)。第4天B、C、D、E组小鼠肿瘤区单次照射(6 MV X线DT 15Gy)。每日测量肿瘤体积;检测各组肿瘤标本P53、Ki6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值(MVD)。结果 4个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均低于空白组(P=0.000),其中E组生长最慢(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4个治疗组P5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00);4个治疗组Ki67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但变化趋势不同:B、C组Ki67的表达值接近,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P=0.000),D、E组的表达则呈现波动性;第5天时E组VEGF的表达最低(P<0.05);肿瘤生长过程中各组MVD值均持续升高,C、D、E 3组MVD值在各时间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放射线联合p53基因及内皮抑素的抑瘤效果优于单独放射治疗及放射线联合p53基因或内皮抑素。三者均有自己的作用机制,但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阻断对兔肝VX2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组(D组)各10只。所有实验兔均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VEGF的表达强度。结果A组左外叶肝组织部分呈凝固性坏死,HE染色呈均匀红色。B组兔左内叶明显萎缩,肿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制,其瘤体最大径平均为(2.55±0.46)cm,明显小于D组(3.59±0.37)cm(t=5.57,P〈0.001)。实验A、B、C组及D组的平均VEGF表达强度值分别为0.10±0.06,0.66±0.21,0.28±0.09和1.48±0.32。A组明显低于C组(t=5.07,P〈0.001),B组明显低于D组(t=6.38,P〈0.001)。结论门静脉阻断可使兔肝VX2移植瘤的VEGF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点与动态增强CT表现的相关性,以阐述其动态增强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46个肾上腺肿块(腺瘤23个、非腺瘤18个、增生结节5个)均行动态增强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首先评价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表现,而后分析肾上腺肿块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时间-密度(T-D)曲线、廓清率(Wash)]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腺瘤与非腺瘤间T—D曲线类型和7min延时点相对廓清率(Washr)和绝对廓清率(Washa)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肾上腺肿块T—D曲线廓清迅速组(A、C型)与廓清缓慢组(B、D、E型)间、7min延时点Washr≥34%组与〈34%组间、Washai≥43%组与〈43%组间MVD、VEGF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廓清曲线为A、C型,和(或)Washr≥34HU,和(或)Washai≥43%组均提示为腺瘤,反之提示为非腺瘤。T—D曲线廓清迅速组、7min延时点Washri≥34%组和Washa≥143%组MVD、VEGF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廓清缓慢组、〈34%组和〈43%组;由此提示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与MVD、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腺瘤和非腺瘤间MVD和VEGF表达存在显著不同。结论MVD和VEGF可能是导致腺瘤和非腺瘤具有不同的T—D曲线类型和廓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联合载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治疗小鼠H22肝癌皮下瘤的效果。 方法 制备空白微泡和载阿霉素微泡,检测其理化特性。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给药方式下体外细胞内药物浓度。构建BALB/c小鼠H22肝癌皮下瘤模型,将72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单纯MWA组(A组)、MWA+阿霉素组(B组)、MWA+空白微泡组(C组)、MWA+载阿霉素微泡组(D组),其中C、D组微泡经低频超声击破。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心、肾组织内药物浓度。病理切片检测各组残存活性肿瘤区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低频超声靶向击破微泡技术能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P=0.011);体内实验显示,D组抑制肿瘤生长显著优于A组(P=0.008 5),B组、D组小鼠生存时间均比A组显著延长(P=0.009,P=0.003),同时D组心、肾组织内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2,P=0.045)。D组残存活性肿瘤区MVD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0 1),B、D组肿瘤细胞Ki-67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MWA联合载阿霉素微泡超声靶向击破可提高肝癌细胞内药物浓度,抑制肿瘤增殖和微血管生成,弥补单纯MWA治疗适形性不足,同时降低药物心、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水平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脑胶质瘤(其中高级别肿瘤23例,低级别肿瘤18例)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检查,计算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值(T/WM)。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IF—1α表达及定量研究肿瘤MVD,评价T/WM与HIF—1α表达及MVD的相关性。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高、低级别肿瘤的T/WM、HIF-1α阳性表达率及MVD分别为3.39±1.43,95.7%,44.13±16.1和1.46±0.55,55.6%,18.83±7.07,2组间T/WM、HIF-1α表达及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21,z=-3.938,t=-6.745,P均〈0.05)。(2)所有病例中HIF—1α强表达8例,中度表达9例,弱表达15例,阴性表达9例。T/WM及MVD均随HIF—1α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41例胶质瘤的T/WM与MVD呈明显正相关(r=0.759,P〈0.05)。结论脑胶质瘤的^18F—FDG摄取水平与HIF-1α表达及MVD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可在术前一定程度上间接评估肿瘤的乏氧状态及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栋  肖恩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2):1369-1373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搜集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HCC标本136例,单纯手术57例(A组),灌注化疗+手术11例(B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68例(TACE组).TACE组按栓塞方式又分为:化疗药+碘油33例(C组),化疗药+碘油+明胶海绵23例(D组),化疗药+碘油+无水乙醇+明胶海绵12例(E组).按手术切除距末次栓塞时间分为≤30 d组(24例)、31~60 d组(25例)、61~90 d组(13例)、>90 d组(6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并检测各组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对CD31阳性血管内皮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MVD:A、B、TACE组残余肿瘤组织平均MVD分别为(44±18)、(48±23)、(55±22)个/高倍视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TACE组高于A组(t=-2.897,P<0.05);TACE组(C组、D组、E组)残余肿瘤组织平均MVD分别为(56±22)、(54±24)、(52±19)个/高倍视野,各TACE组之间(C组、D组、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2,P>0.05).≤30 d组、31~60 d组、61~90 d组、>90 d组平均MVD分别为(50±19)、(55±24)、(62±29)、(53±10)个/高倍视野,均比A组高(假设A组为TACE术后第0天所采集的标本,以此作为对照组),但≤30 d组(t=-1.39,P>0.05)和>90 d组(t=-1.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0 d组(t=-2.06,P<0.05)和61~90 d组(t=-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组、B组、TACE组比较,残癌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9,P<0.05),TACE各亚组(C组、D组、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0,P>0.05).对所有标本VEGF表达强度与MVD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MVD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445,P<0.05).结论 TACE治疗后HCC残存癌细胞VEGF的表达强度增高,肿瘤组织MVD增多.不同栓塞方式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栓塞后肿瘤组织MVD的多少可能与栓塞后经历的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重组人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联合照射对小鼠胃癌移植瘤生长抑制情况及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5,RGS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uth factor,VEGF)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ed factor 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照射协同抑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制备32只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对照组)、恩度组、单纯照射组(RT组)、恩度联合照射组(恩度+RT组),共4组,每组8只。通过肿瘤生长曲线和抑瘤率两个指标比较4种治疗对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及检测RGS5、VEGF、HIF-1α的表达情况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瘤作用RT组、恩度+RT组与NS对照组、恩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6,P<0.05),其中,恩度+RT组抑瘤作用最强。恩度组、RT组及恩度+RT组的MVD值均降低,恩度+RT组最明显。恩度组、RT组及恩度+RT组HIF-1α表达比对照组减弱,其中联合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2、13.1,P<0.05)。与对照组相比,RT组VEGF、RGS5表达量升高,恩度组和联合组表达量降低,但恩度+RT组与恩度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RGS5、VEGF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0.71,P<0.05)。结论 恩度联合照射可通过抑制肿瘤HIF-1α的表达,下调VEGF、RGS5的表达,抑制移植瘤血管生成,使肿瘤血管趋于正常化,改善乏氧抑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转移(16例)组、病灶内胆管扩张(8例)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病灶内胆管扩张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强化形式组间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SI(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有相关性.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首次剂量3 mg/kg,2周后相同剂量再次注射。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M组(模型组,肾动脉注射磷酸缓冲液),A组、B组、C组(肾动脉分别移植1×106个/mL、2×106个/mL、3×106个/mL BMSC,细胞悬液均为0.5 mL),每组各9只。另取9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组,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4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Masson染色评估肾纤维化程度,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BMSC移植4周后,A、B、C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M组改善,体重改变最明显,体重增长变化为C组>B组>A组,但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M组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化改变,肾组织大面积蓝染,A、B、C组虽也有不同程度肾纤维化改变,但程度和范围均较M组减少(P<0.05)。PASM染色显示M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明显增厚,A、B、C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增厚程度下降(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C组肾组织不同部位TGF-β1、FN表达与M组比较均下降,尤其是C组下降最明显,仅在部分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见少量弱阳性表达。结论 BMSC移植治疗可延缓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早期肾纤维化形成,且该作用随细胞移植数量增加而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