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灸组(n=30)、运动康复组(n=30)和联合组(n=30)。针灸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运动康复组给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针灸结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均干预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3组病人干预前后上肢自发性疼痛进行评定,并于干预前后测定水肿程度,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定3组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肩手综合征的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3组干预前VAS评分及水肿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联合组VAS评分及水肿程度均明显低于针灸组和运动康复组(P0.05);3组干预前FMA及M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联合组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运动康复组(P0.05);联合组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针灸组的60.00%(18/30)及运动康复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自发性疼痛,减轻水肿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体感模拟训练疗法。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Brunnstrom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上下肢及运动FMA评分、上下肢及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上下肢与运动FMA评分、上下肢与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运动想象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根据康复评定结果给予相应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想象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双侧肢体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w,应用表面肌电图仪测试3组偏瘫侧三角肌、肱二、三头肌、腕伸肌的中位频率(MF)、均方根值(RMS)。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各组上肢功能运动进行评估,并对治疗前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组三角肌、肱二、三头肌、腕伸肌MF、RMS及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双侧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能更好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病人FMA、BBS、TUG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BBS、TUGT、MBI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Thera-Band弹力带治疗,能够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病人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被动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TE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67.23±9.00)分、(57.48±8.42)分、(66.03±7.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0±8.19)分、(44.97±8.83)分、(49.37±7.48)分(P<0.05)。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14.72±3.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3±3.81)分(P<0.05)。结论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神经及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表现为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头针治疗组、虚拟现实(VR)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恢复治疗,头针治疗组头针康复治疗,VR治疗组给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治疗组给予头针康复治疗同时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比较四组干预前、干预后12 w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左侧额颞叶低密度缺血灶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前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12 w内,头针治疗组、VR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FMA、MMSE、MBI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FMA、MMSE、MBI评分较头针治疗组、VR治疗组明显增加。术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联合治疗组12 w后可见左侧额颞叶低密度缺血灶较前明显减少。结论头针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诊疗系统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伴焦虑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干预期间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给予营养神经、抗血小板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诊疗系统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焦虑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递质[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训练依从性、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干预3个月后LOTCA评分、MoC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LOTCA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HAMA评分分别低于本组干预前,MBI分别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MBI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WSI亚型患者FMA、MBI评分高于IWSI亚型患者(P0.05);对照组IWSI型患者手、上肢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WSI亚型(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上肢、手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P0.05);观察组各亚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WSI亚型患者(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对照组CWSI亚型患者(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CWSI患者治疗效果优于IWSI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制性塑性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躯体平衡功能以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再学习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强制性塑性训练模式,应用简易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量表分别评估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躯体功能恢复效果;并比较两组训练早期、远期的依从性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1周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依从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2周、1个月时,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1个月时,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塑性训练模式不仅有助于恢复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躯干平衡能力,还能够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健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质区(M1)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17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假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侧双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s)波幅、患侧上肢握力、患侧上肢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MEPs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侧MEPs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握力、FMA评分、MA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握力、FMA评分、MA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可提高患侧上肢握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9年6月,纳入116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阶段康复护理。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2、8、12周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时FMA-UE、WMFT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时FMA-UE和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阶段康复护理对手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将病人分为早期介入组(于常规治疗后14 d内开始康复治疗)和晚期介入组(于常规治疗后30 d后开始康复治疗),各52例。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2周、4周和6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FMA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和6周,早期介入组病人NIHSS评分和MBI评分显著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FMA评分与晚期介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增强病人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定型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AC及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21,(5)
目的分析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低频rTMS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强上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恢复情况及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偏瘫病人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康复技术治疗: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能力训练、下肢分离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进技术、骨盆控制训练。每日2次,每次2h。试验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治疗,进行Ⅰ~Ⅵ阶段患肢(上下肢)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积分降低,FMA评分及ADL的BI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NIHSS积分较低(P0.05),FMA评分、ADL的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Brunnstrom技术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经颅磁诱发拇指对掌肌的运动电位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量表(MBI)评分和徒手肌力(MMT)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诱发出MEP波较治疗前改善,中枢传导延长时间缩短;两组治疗后肌力、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60.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与改善损伤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通路密切相关;早期运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间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常规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TEF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TEF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