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胃肠道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分别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 :( 0 .30 92± 0 .0 5 9) ,( 0 .2 0 6 4± 0 .0 4 4 ) ,( 0 .2 85 8± 0 .0 81) ,( 0 .2 0 0 9± 0 .0 80 )h-1。结论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均能较好地吸收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1-(2-氯)苯基-9-丁基-β-咔啉(DH-330)在药效学剂量或之上时对实验动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提供安全性评价数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观察DH-330 (50,250,500 mg·kg-1)对小鼠自主活动、协调功能和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通过测定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动脉平均压观察DH-330对大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DH-330剂量为药效学有效剂量的10倍时(小鼠500 mg·kg-1、大鼠350 mg·kg-1)单次给药后会导致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协调能力降低,对戊巴比妥钠催眠阈下剂量的效果无协同作用,但该剂量下会使麻醉大鼠血压降低及心电图异常,其余各剂量组和各观察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DH-330在有效量的10倍时可能会诱发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毒性。DH-330在有效剂量的10倍以下时,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未见有毒理学意义的影响,因此在药效学有效剂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RP HPLC法测定骆驼蓬总生物碱片中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 0 .0 1mol·L-1硫酸铵溶液 二乙铵 (6 0∶40∶0 .4,用磷酸调 pH至 (3.8± 0 .1)为流动相 ,进样量 2 0 μl,分别在 32 0 ,372nm处用RP HPLC法测定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含量。结果 :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分别在浓度为 2~ 2 5 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 (10 1.8± 1.8) %和 (10 1.3± 1.4) %。结论 :该法简便 ,准确 ,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骆驼蓬种子中大量制备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单体。方法取骆驼蓬种子压榨后的油饼,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获得含生物碱的浸膏,该浸膏先后用体积分数为10%的硫酸和25%的氨水处理得到骆驼蓬种子总生物碱,再用氧化铝柱层析和溶剂重结晶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得到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单体。结果目标产物经过1 H-NMR、13 C-NMR、IR和ESI-MS等定性分析,再采用HPLC/DAD定量分析,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的产物色谱图中以面积归一化法计质量分数达到98.7%和99.8%。结论该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对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去氢骆驼蓬碱为原料,在NaH催化下先用卤代烷烃对9位氮原子进行烷基化,然后用溴化苄将2位氮原子进行季铵化,得到一系列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用 MTT 法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6个新的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结构经1H-NMR、MS和红外光谱确证。与去氢骆驼蓬碱相比,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去氢骆驼蓬碱9-苯丙基取代能够明显提高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HPLC建立大鼠血样中去氢骆驼蓬碱(HM)及衍生物9-丁基-1-甲基-N-(2-羟基)乙基-β-咔啉-3-甲酰胺(编号:H-2-104)的检测方法,考察重复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HM低、中、高剂量组和H-2-104低、中、高剂量组(35,70,140 mg·kg-1),每组8只。开展重复给药毒性实验,对首次给药至给药结束28 d后大鼠体内HM,H-2-104的毒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HM及衍生物H-2-104均能检出,其线性范围均为66.67~500 ng·mL-1,出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要求。研究发现给予HM后,大鼠体内Cmax与AUC0-t分别为(301.78±67.24) ng·mL-1和(234.18±98.35) ng·mL-1·h (低浓度),(478.65±99.74) ng·mL-1和(71...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12):1590-1594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330的测定方法,并对大鼠灌胃DH-330后的药动学行为进行评价。方法:以替硝唑为内标,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色谱分析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5%甲酸水溶液(15∶55∶30,V/V/V),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扫描,离子源温度为124℃,DH-330检测质荷比(m/z)为335.8→334.8,内标m/z为247.0→81.0。取6只Wistar大鼠,灌胃DH-330混悬液(50 mg/kg),分别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25、0.5、1、2、4、6、8、12、24 h时于大鼠眼底静脉丛采血,测定DH-330血药浓度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采用Kinetica 5.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DH-330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5.05~2 004 ng/mL(r=0.999 8),定量下限为25.05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准确度相对误差(RE)为-9.76%~4.55%,提取回收率大于85%(RSD<5%);稳定性RE为-2.53%~2.29%;不受基质效应或进样残留效应的影响。大鼠灌胃DH-330后达峰浓度为(1 162.43±241.72)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为(3 242.93±652.31)ng·h/mL,半衰期为(1.93±0.61)h,平均滞留时间为(3.23±0.30)h,清除率为(16.80±5.30)L/(h·kg),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54.78±19.64)L/k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率高等优点,可用于大鼠血浆中DH-330血药浓度的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DH-330的半衰期短,吸收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其具有高的亲脂性,可能主要集中分布于组织中。  相似文献   

8.
去氢骆驼蓬碱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正文试验法筛选出去氢骆驼蓬碱(harmine,1)脂质体的处方组成,并采用醚滴注-超声法制备脂质体。其包封率为29.42±0.74%,粒径为0.10±0.03μm。与水溶液比较,它能显著提高1在小鼠肺、脾、肾和肝等脏器中的分布总量。给家兔iv和ig上述两种剂型后,1在兔体内的药时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harmine,HM)及其衍生物1-(4-甲氧基)苯基-9-丁基-β-咔啉(DH-004)对脑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小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IL-12和IL-6含量;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改变;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  相似文献   

10.
艾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杜守颖  宋逍  陆洋  李冬雪 《中国药房》2011,(39):3651-3653
目的:研究艾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艾片中龙脑含量,分别研究灌流流速、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对艾片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流速、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对艾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艾片的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方程。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肠道对左旋延胡索乙素及其消旋体的吸收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延胡索乙素(THP)的吸收机制,并研究其消旋体与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应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THP及l-THP在灌流液中的浓度变化。灌流液中THP质量浓度为8,16,32 μg·mL-1时,THP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吸收系数均无统计差异(P>0.05),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吸收系数也无统计差异(P>0.05); l-THP和THP在大鼠肠道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在肠道灌流液中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THP吸收显著增加,而l-THP吸收几乎不变。THP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无特殊吸收窗口;THP消旋体与l-THP的吸收差异可能与P-gp与右旋THP的选择性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 ,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 3方面对尼莫地平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尼莫地平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 ,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87、0 0 6 2 0、0 0 5 97、0 0 4 89h-1。在 4 8~ 14 3μmol·L-1浓度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 pH 5 0~ 7 4内药物吸收不受 pH值影响。 结论尼莫地平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 ,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适于制备日服 1次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水飞蓟素-两亲性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水飞蓟素-两亲性壳聚糖胶束 (SM-OGC), 以提高水飞蓟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采用透析法制备SM-OGC, 测定载药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并以水飞蓟素混悬液为对照,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考察SM-OGC的口服吸收。结果表明,SM-OGC平均粒径为 (162.4 ± 3.0) nm, zeta电位为 (+32.6 ± 0.98) mV,包封率为 (39.17 ± 0.98) % , 载药量达到 (28.15 ± 0.43) % 。SM-OGC在各个肠段吸收皆显著高于水飞蓟素混悬液对照组 (P < 0.05), 且十二指肠吸收最好,结肠、空肠和回肠吸收相近。OGC胶束对水飞蓟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格列松大鼠在体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西格列松在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质量浓度药物的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pH值条件下药物的表观吸收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松的吸收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药物在较大质量浓度下(100 mg.L-1)也无饱和现象,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药物吸收有pH值依赖性,pH值越低吸收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3种F127/SWCNTs载体系统的稳定性及对小肠P-糖蛋白(P-gp)药泵的抑制作用.方法:将F127/SWC-NTs稀释至不同浓度后于4℃放置15d,检测CNTs含量、粒径、Zeta电位等参数的变化;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以P-gp特异性底物罗丹明123(R-123)大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6.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7.
游剑  李青坡  于英伟  崔福德 《药学学报》2004,39(10):849-853
目的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 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酮表观吸收系数均较低,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玛酮和莪术二酮二者在体肠吸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莪术醇,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灌流液中莪术油在0.4-1.2 mg·mL-1时,三成分的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均为被动扩散过程,且三成分无特殊的吸收窗。  相似文献   

18.
卡马西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研究卡马西平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结果卡马西平在整个肠道均吸收良好,吸收速度按十二指肠、结肠、回肠、空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度常数依次为0.230、0.182、0.178、0.165 h-1。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结论卡马西平的吸收窗比较长,适合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糖胞苷的5′-缬氨酸酯前体药物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研究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和酚红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阿糖胞苷5′-缬氨酸酯前体药物的小肠渗透率是原药阿糖胞苷的10.6倍,在小肠内的吸收存在浓度依赖性,能够被小肠寡肽转运蛋白的专属底物头孢氨苄明显抑制。结论阿糖胞苷5′-缬氨酸酯前体药物是小肠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是由小肠寡肽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