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CT引导下立体定向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使用脑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后行射频热凝治疗,温度控制在72~74℃,持续时间60 s。结果:150例患者中,疼痛完全消失的临床治愈139例;24 h偶有疼痛,但无需服用药物处理,显效6例;疼痛减轻或疼痛发作频率减少,需服用药物,但药物量较术前明显减量2例;疼痛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8.0%。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立体定向毁损在CT引导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与靶点的位置及毁损点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据美国1945~1969年统计其发病率为每年4/2.5万,女多于男,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大,8%并发于多发性硬化症。其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多数认为非单一病因,有时手术中可见半月神经器质性变,如肿瘤、血管畸形、动静脉瓣及岩骨嵴纤维条索压迫等。但大多数均难找到明确病变,故认为和神经受压及脱髓鞘病变等因素相关。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未明确,故缺乏病因疗法。内科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尼莫地平等只能减轻疼痛发作,且有副作用。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临床疼痛诊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射频热凝术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疼痛是口腔门诊患者中常见的主诉之一。鉴于三又神经痛治疗的特殊性以及可能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在诊断前要谨慎甄别。2000年1月-2004年7月,在临床工作中作者遇到18例其他疾病患者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半月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注射,在患者术后的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不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爆发痛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阳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11-111,113
目的对射频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TGN)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96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对组,每组48例。实验组使用射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比对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或者封闭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5.8%(46/48),比对组患者有效率为72.9%(35/48),两组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名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减退或者角膜反射迟钝现象,2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1例结膜下出血,以上患者在手术后15d内均已恢复,没有发生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颅神经受损、重度感觉异常等。对比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没有其他严重的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结论使用射频治疗仪治疗TGN,其疗效明显好于药物治疗或者封闭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射频温控热凝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入本院的68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CT引导下经过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器治疗后,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患者经治疗后1周、1月的疼痛强度评分较治疗前低,且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例(5.88%)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发现后来这些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射频温控热凝器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深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射波刀治疗的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老龄组),同期治疗低龄组40例,诊断依靠磁共振特征除外肿瘤及其他疾病。老龄组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入桥脑段前2.05~3.03mm处,神经治疗长度6.01~7.95mm,准直器选择5&7.5mm,处方剂量为60~64Gy,剂量归一80%,靶区覆盖率75.08%~100%。随访时间1~3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缓解时间、麻木发生时间、麻木程度,复发及复发时间差异性。结果老龄组40例患者有效38例(95.0%),无效2例(5.0%);疼痛消失期0~210d,平均34d;面部麻木4例(10.0%);麻木发生时间1~12月,平均4个月;复发0例。低龄组40例有效36例(90.0%),无效4例(10%);疼痛消失期0~120d,平均36d;面部麻木11例(27.5%);麻木发生时间2~12个月,平均6.5个月;复发1例,复发时间为6个月。老龄组与低龄组比较,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麻木发生时间、麻木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波刀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初始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频热凝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下肢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62例以下肢痛为主的F B S 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护理满意度97.5%)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护理满意度62.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护理工作之中,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30例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采用CT引导配合神经电刺激和诱发电位三重定位方法介入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l30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操作方法采用CT引导介入半月神经节穿刺行温控射频热凝未治疗.治疗持续到三叉神经痛支配区域痛觉完全消失,触摸扳机点不再出现疼痛为止. [结果]疗效以"优良、好转、无效"来表示, (1)成功率:①优良:91.5.%(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完成消失,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②好转:5.5%(术后仍有轻度疼痛,不服药,或小剂量药物可以控制);③无效:3%(症状无缓解).④有效:97%(优良、好转为有效). (2)安全性:无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发生. (3)复发率:3.5%(平均随访时间1年). (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感染及死亡病例. [结论]CT引导介入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关键环节是穿刺针可否准确地到达月神经节.采用CT引导穿刺配合神经电刺激和诱发电位三重定位方法可提高半月节穿刺准确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射频温控热凝术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可靠及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症状的颈椎病患者40例进行随机分组,A组20例进行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治疗;与B组20例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比较,通过疼痛评分及工作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治疗后1个月15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5例病人部分缓解;6个月后18例病人疼痛评分为0分,0.1~3分的2例;工作及生活自理满意的为18例(P<0.01)。B组病人治疗后1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0例,5例病人部分缓解;6个月后疼痛评分为0分的11例,0.1~3分的3例;工作及生活自理满意的为10例(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所致颈肩部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探讨药物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局部注射维生素B1和B12封闭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注射药物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颈源性头痛患者在脉冲射频治疗基础上联合臭氧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有颈源性头痛患者52例,为本院2014年-2017年间收治,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与联合组(26例)。比较不同方案对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改善更具优越性(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颈源性头痛患者用脉冲射频与臭氧两种手段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任立强 《现代保健》2010,(8):116-117
目的观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Ⅱ、Ⅲ支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CT扫描确定卵圆孔位置及穿刺角度和深度,并给予电生理引导确证,静脉全麻下每分支分别给予65℃和75℃射频热凝各90s。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经卵圆孔穿刺入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后7d总有效率97%,随访6个月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6%,未见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转移性乳腺癌患者57例,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全部按以上方案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5例,占8.77%;部分缓解28例,占49.12%;稳定13例,占22.80%;进展11例,占19.29%.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57.89%,临床受益为46例,临床受益率为80.70%.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0度2例,轻度29例,中度24例,重度2例,威胁患者生命无;白细胞减少0度25例,轻度11例,中度9例,重度7例,威胁患者生命5例.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并且其毒副作用大部分处于可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日平静时、穿刺前10分钟、射频热凝时血压及射频热凝时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10分钟、治疗后血压比较(p<0.00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使射频热凝术患者在术前、术中血压保持相对平稳,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腔注射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靳松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70-170
针灸在治疗三叉神经中的临床应用,针灸治疗的取穴.临床治疗的统计分析,及其他方式治疗疗效对比分析.典型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次/隔日,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祛风化瘀止痉汤内服,1剂/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愈率46.67%(28/60),总有效率85.00%(38/60);对照组治愈4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愈率66.67%(40/60),总有效率98.33%(51/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田艳枫 《智慧健康》2023,(16):105-108
目的探究脉冲射频治疗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行西药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及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脉冲射频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前SA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而在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更优,观察组的睡眠时间更长,并且入睡时间更短,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所恢复,观察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疱疹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在治疗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时,选择脉冲射频治疗仪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