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Carto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导引下施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RFA)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接受Cano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导引下RFA治疗的28例PSVT患者(Carto组),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接受X线导引下RFA治疗的36例PSVT患者(X线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X线辐射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差异.结果 Carto组术中X线辐射时间(2.6±2.3) min,显著低于X线组(15.8±9.5) min(P<0.001),其中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零X线辐射.Carto组、X线组手术功率分别为28/28(100%)、35/36 (94.4%) (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62.7±34.4) min、(149.4±46,2) min(P>0.05).Carto组无并发症发生,X线组1例AVNRT患者消融中出现一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患者.结论 Carto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导引下PSVT RFA安全有效,显著降低X线辐射时间,部分AVNRT患者可实现零X线辐射,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CARTO组(在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和对照组(在常规X线下行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均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105.8±23.8minvs117.1±21.6min,P>0.05),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6.3±2.6minvs16.2±7.0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2.7±1.5vs5.8±2.4,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73.2±80.5svs355.8±96.4s,P<0.05);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随访6~9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病例。结论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AVNRT安全有效,较常规X线透视下标测定位准确可靠,可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3.
王莹  曾山  孟凡鹏  王健宇  赵鹏 《武警医学》2022,33(5):383-385
 目的 探讨增加导管接触力诱发消融法治疗常规消融失败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10至2021-04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的顽固性AVNRT患者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采用Carto-3系统,按照常规方法消融,出现持续性交界区心律,达到有效消融终点后仍能诱发AVNRT。采取增加导管接触力压迫原消融区诱发心动过速的方式,探寻不可诱发点,在该点位加压持续消融。结果 5例手术全部成功,操作时长为(9.4±2.4)min,不可诱发心动过速的平均接触力为(15.4±2.2)g,加压消融最大接触力为(10.4±2.3)g,相比常规消融(5.8±1.6)g,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计放电时长为(68.6±8.5)s,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8.6±14.4)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对于常规消融达到有效终点仍可诱发心动过速的顽固性AVNRT病例,采用增加导管接触力诱发消融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消融术后复发线性消融与常规方法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AVNRT消融术后复发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19例,与常规方法消融29例的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放电时间和操作时间。结果:线性消融放电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方法消融,而慢径消融率、手术成功率及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消融过程中,各有1例出现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对于常规方法消融后复发的AVNRT患者,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及常规方法消融均安全、有效,两者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应用VIZIGO可视可调弯长鞘的经验。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中应用VIZIGO鞘(A组)或固定弯形长鞘(B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将肺静脉分为后壁(PST)、下壁(INF)、前壁(ANT)、顶部(RF)及嵴部(RG)等不同分区,比较肺静脉各分区消融时间和消融导管稳定性。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无并发症发生。与B组相比,A组肺静脉各分区消融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其中PST[(5.48±1.24) min比(7.3±1.68) min]、INF[(3.98±0.64) min比(5.18±0.76) min]、RF[(4.48±1.21) min比(6.13±1.32) min]消融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导管压力标准差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PST(3.8±0.78 比5.65±1.45)、INF(2.95±1.12比3.83±0.87)、ANT(3.78±0.92比4.45±1.08)导管压力标准差呈明显降低趋势,(均P<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使用VIZIGO鞘管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消融导管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单侧股静脉路径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12例。根据不同的股静脉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116)经传统双侧股静脉路径穿刺置鞘,左侧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右侧放置标测和消融导管,B组(n=96)经改良路径穿刺置鞘,即经单侧右股静脉分别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标测和消融导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股静脉穿刺时间、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所需时间、X线总曝光时间和消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穿刺股静脉成功所需时间分别为(446.56±89.25) s、(439.57±67.79) s(P=0.52),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所需时间分别为(2.21±1.23) min、(2.05±1.13) min(P=0.33),消融时间分别为(71.34±15.48) min、(69.76±18.03) min(P=0.49) ,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3.34±1.87) min、(3.19±1.19) min(P=0.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各1例,B组出现穿刺处血肿1例;均未发生股动静脉瘘、心脏压塞、左心房食管瘘、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经单侧右股静脉路径行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刘惠亮,罗建平,丁韬,张海波(北京100039)关键词导管射频电流消融,X线,窦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电流消融(RFCA)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1],我们在普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飞行员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方法对1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飞行员进行了电生理(EP)检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E)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AF)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对其中12例采用RFCA治疗。结果RFCA即刻成功率为100%,全组无并发症发生。1例房性心动过速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所有飞行员术后地面观察6个月后,返院进行随访复查,同时进行飞行鉴定。12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均未检测到术前的同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延迟成功率为100%,医学鉴定合格。1例AT仍有发作,飞行不合格。结论对于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应作为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医学鉴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7,术中采用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辅助导航)和对照组(n=19,采用二维路径图导航)。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微导管超选病变血管导引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间手术时间[(95.80±12.50) min比(103.70±9.60) min]、微导管导引时间[(5.82±1.94) min比(8.47±2.48) min]、X线透视时间[(35.76±4.72) s比(51.16±5.80) s]、对比剂用量[(27.06±2.77) mL比(33.05±5.46) mL]、辐射剂量[AK:(88.48±21.67) mGy比(234.99±40.60) mGy,DAP:(7.11±1.07) Gyc/m2比(13.40±3.34) Gyc/m2,]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肱动脉“高位”穿刺点止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53例肱动脉高位穿刺患者[女17例,男36例,平均年龄(75.7±8.9)岁],按不同止血方法分为Ex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组(ExoSeal组,n=37)和手按压止血组(MC组,n=16)。分析两组间止血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8±2.9)个月。 结果 ExoSeal组平均止血时间[(3.3±1.4) min]与MC组[(12.7±3.0) min]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后平均制动时间[(3.2±1.2) h]与MC组[(5.9±1.4) h]相比显著缩短(P<0.05)。围手术期ExoSeal组出现皮下血肿(<6 cm)1例,穿刺点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MC组出现皮下血肿(<6 cm)1例,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瘤径3 mm)1例,穿刺点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 结论 Ex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肱动脉高位穿刺术后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穿刺点术后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