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DCB成形术治疗的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靶病变1年初期通畅率,次要研究终点1年二期通畅率、保肢率和临床症状改善等。 结果 共入组31例患者36条患肢(左侧19条),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72.7岁。14例患者16条患肢表现为重症肢体缺血(Rutherford分级4~6级)。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3.3%(30/36)。6例患者靶病变需植入补救性支架,支架辅助技术均获成功。无患者发生远端动脉栓塞和腘动脉损伤,无死亡。平均随访7.8个月,有7例腘动脉再闭塞,其中3例系补救性支架植入患者,补救性支架再闭塞率为3/6。术后1年靶病变初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3.2%、83.6%,保肢率为86.1%,截肢/趾均发生于Rutherford分级6级患者。患肢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3上升至术后0.76,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DCB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安全,近期效果满意。补救性支架似并不能显著提高靶病变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近距离放射治疗球囊(BTB)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新型球囊,为提高下肢ASO介入干预后近期和远期通畅率提供了新方法。BTB治疗原理是在采用球囊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同时联合放射线进行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IVBT),进而抑制血管内膜增生。IVBT所用β射线穿透性较弱,γ射线穿透性较强,各自均有利弊。10多年来,BTB在外周血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虽然这些试验研究的综合结论目前尚无定论,但BTB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贫血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91例接受DCB治疗的股腘动脉AS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分为贫血组(n=36)和无贫血组(n=55)。对比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再狭窄危险因素。 结果 91例患者平均年龄(70.76±7.51)岁,男63例。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CB 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0.2%。共有18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其中贫血组12例(33.3%),无贫血组6例(10.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9);再狭窄组贫血患者占比(66.7%),大于无再狭窄组(32.9%)(P=0.009);贫血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66.7%)显著低于无贫血组患者(89.1%)(Log-rank 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OR=5.297,95%CI=1.179~23.800,P=0.030)、重度钙化(OR=12.213,95%CI=1.806~82.579,P=0.010)是股腘动脉ASO患者DCB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贫血与股腘动脉ASO患者DCB术后再狭窄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 59,平均(0.3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 ~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 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球囊与长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行介入治疗的7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按照2007年版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分型,A型18条患肢,B型39条,C型20条,D型9条;临床Fontaine Ⅰ期0条患肢,Ⅱ期35条,Ⅲ期45条,Ⅳ期6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腘动脉及膝以下水平病变仅采用微球囊扩张成形术;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病变球囊成形后根据血管情况可放置长支架.结果 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4.2%,81条患肢使用球囊及微球囊成功进行血管腔内成形术,其中58条患肢共置入66枚长支架,血液循环均得以重建和改善;5条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肢,未能完成血管再通.结论 应用微球囊行膝关节及以下血管腔内成形术有较好的疗效;长支架可应用于股总动脉及股浅动脉长段慢性闭塞症治疗,但不宜跨关节放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ilver HawkTM直接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Silver HawkTM斑块切除系统累计治疗32例ASO患者,临床表现(Fontaine分类):Ⅱa级2例,Ⅱb级18例,Ⅲ级8例,Ⅳ级4例。踝肱指数(ABI)为0.18~0.67,平均(0.46±0.05)。术后对临床症状以及管腔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2个闭塞病变均经腔内开通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30%),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Fontaine分类:I级以上26例,Ⅱa级6例。术后患肢ABI为0.76~1.16,平均(0.92±0.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2个月,ABI为0.73~1.16,平均(0.89±0.06);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lver HawkTM直接斑块切除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TurboHawk定向斑块旋切术(DA)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的近中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6例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接受DCB联合DA治疗,17例接受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联合DA治疗。对比两组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随访(11.28±1.63)(9~15)个月。DCB+DA组术后6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与POBA+D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18/19)对82.4%(14/17),P>0.05],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高于POBA+DA组[89.5%(17/19)对64.7%(11/17),P=0.029]。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最小管腔直径(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DCB+DA组患者MLD显著高于POBA+DA组(P=0.029),远期管腔丢失(LLL)显著低于POBA+DA组(P=0.018)。 结论 DCB联合DA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具有较好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比较血管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与常规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3例,18例行常规介入治疗(常规组),15例行介入联合溶栓治疗(溶栓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血管开通率、临床疗效与并发症,随访其血管通畅情况。 结果:常规组的血管开通率、临床有效率均为88.89%(16/18),溶栓组分别为93.33%(14/15)、100%(15/15)。两组的术后足背动脉搏动均增强,ABI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溶栓组ABI提高幅度较常规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血栓相关并发症2例,溶栓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3.33%(15/18)、83.33%(15/18)、72.22%(13/18)及62.50%(10/16),溶栓组分别为100%(15/15)、100%(15/15)、80.00%(12/15)及71.43%(10/14)。溶栓组血管通畅率数值高于常规组。 结论:经皮血管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的血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阳和汤配合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阳和汤口服;治疗时间均为介入术后3个月;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治疗后3个月随访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比较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介入治疗后3个月2组ABI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治疗有效率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苍白、皮肤温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可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ABI,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5.
手术联合腔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症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等症引起。患者多为高龄,且多合并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较为棘手。我们1年来对6例8肢多节段硬化闭塞病患者行手术联合支架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等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内膜下成形术及多种新器材的问世,提高了髂股动脉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自制约束保暖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73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应用自制的约束保暖套对患肢进行制动并保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约束保暖套护理患肢温暖,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达到97%以上,患肢发凉症状明显改善,穿刺部位无出血及血肿发生,约束对患者的睡眠及心理状态无明显影响.结论 自制约束保暖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36例及单纯高血压组(HP) 33 例,使用64排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动脉造影的12分段积分法,分析2组病例各个血管节段的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侧支程度.结果 膝以下小动脉斑块中,DM组以硬斑为主,HP组以软斑为主,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DM组与HP组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DM组与HP组均有侧支循环形成,DM组明显多于HP组,且以膝以下血管为主,HP则以膝以上为主.膝以上大动脉病变中,DM与HP组血管斑块均以混合斑块为主,二者检出率、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