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踝螺钉联合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踝螺钉联合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踝关节优良率(73.81%)对比,观察组(93.18%)更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完全负重、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更短(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踝螺钉联合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可改善踝关节功能、踝与后足功能,缩短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赵海洋 《系统医学》2023,(11):102-105
目的 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下胫腓螺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铆钉修复下胫腓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患者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胫腓韧带损伤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骨折稳定性和功能关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铖  曾跃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49-1551,1554
【目的】探讨严重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Ⅲ~Ⅳ度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26例,其中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外旋型16例。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弧形切口显露,外侧采用外踝外侧直切口,如需处理后踝骨折则采用改良的腓骨后外侧弧形联合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顺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5.2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6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2例3枚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断裂。【结论】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严重的旋前/后外旋型骨折的踝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位置不佳行二次手术治疗, 1例患者发生螺钉断裂。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疗效相当,但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的复位不良率更高,存在术后断钉风险,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支撑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随机选取的92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患者行支撑钢板固定术,对照组46例患者行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完全负重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踝与后足评分(AFOAS)、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OAS评分[(85.9±9.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4.4±17.6)分],手术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钢板固定术能恢复骨折部位正常解剖结构,支撑效果好、固定牢靠,为早期锻炼提供条件,缩短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 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或松弛18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或松弛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及Good评级评估踝关节功能,并进行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同时修复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48.4±3.7)分,治疗后(88.2±3.8)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8分;单独修复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50.0±6.4)分,治疗后(89.5±3.4)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5分。Good评级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增大了腱骨接触面积,增加了骨腱愈合的概率,增强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其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罗盼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489-491
踝关节,也称距小腿关节,因其特殊解剖结构,处于跖屈位时易不稳而发生扭伤.日常生活的关节损伤中,踝关节扭伤较为常见.踝关节扭伤可分为急性扭伤和慢性不稳定性扭伤,急性扭伤可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为距腓前韧带(ATFL)拉伤以致轻微韧带纤维撕裂,无明显韧带断裂,踝关节轻度肿胀,外侧少许或无血肿,踝关节的活动度正常或轻度受限,可负重行走;Ⅱ级(中度)为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常伴有ATFL完全撕裂及跟腓韧带(CFL)部分撕裂、踝关节局限性肿胀及存在血肿、活动度受限;Ⅲ级(重度)为ATFL和CFL完全撕裂,可能伴有关节囊撕裂和(或)距腓后韧带(PTFL)部分撕裂,踝关节弥漫性肿胀、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刚性组及传统组,各35例。非刚性组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术中操作角度明显优于传统组,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骨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传统组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比例高于非刚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手术治疗)和对照组29例(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与Liu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分、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AOFAS总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Liu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弹力绷带外翻位固定治疗距腓前韧带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弹力绷带外翻位固定,对照组用石膏托固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9%,对照组总有效率9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为(14.6±2.3)d,对照组恢复工作时间为(18.3±1.7)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绷带外翻位固定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效果优于石膏托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术,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82.35%,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7.06%、88.2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2%、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对机体损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扭伤治疗后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共23例,采用改良的Brostrom法联合踝关节镜进行治疗,AOF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治疗效果。结果踝关节镜检查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滑膜增生,其中发生软骨损伤18例,Ⅱ~Ⅲ度损伤为主。术后1年患者AOFAS分项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采用改良Brostrom术式结合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短期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跨踝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踝关节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踝关节高能量Pilon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跨踝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骨折解剖复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随访6个月时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及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Kofoed评分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解剖复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跨踝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促进高能量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增大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74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术,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59%,并发症发生率为8.11%,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0.27%,并发症发生率为29.73%,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提高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旋后外旋型IV°(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SER-4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9例SER-4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2组,38例接受内侧三角韧带修复的患者为A组,其余31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患者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OF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及术后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则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行下胫腓拉力螺钉固定的患者术后均进行二次手术取出下胫腓拉力螺钉。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三角韧带修复在SER-4型骨折中可以牢固地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在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下胫腓拉力螺钉固定,且可避免后续下胫腓拉力螺钉取出术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空心螺钉内固定因其具有微创性,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形态,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3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并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形态。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断裂韧带的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21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踝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外侧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长度依次为(16.89±4.28)(、23.12±5.32)、(23.40±5.73)mm。内侧韧带呈三角形,其前、中、后部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0.63±6.24)(、15.19±5.43)、(17.16±6.45)mm。21例固定加韧带修复治疗病人优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6.2%。结论踝关节周围韧带是维持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并修复损伤韧带,行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和预防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9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6~8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 41例患者获随访.Baird Jackson评分:优3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7.80%.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肯定;精确修复并稳定下胫腓联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4月采用在踝关节镜辅助下探查和清理关节腔、复位和固定下胫腓关节、修复和重建损伤韧带的7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37.5岁。术后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4.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6个月根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6例,良1例。结论通过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以得到有效的复位以及可靠的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李有平  舒军峰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80-1682
【目的】比较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A组(45例)和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的B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踝关节活动度(ROM)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不同时刻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后1年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及外翻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A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0.05)。A组复位不良/固定不佳发生率高于B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踝关节间隙狭窄等现象。【结论】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和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三踝骨折,前者治疗透视次数多于后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后者,但内固定质量以后者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