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据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高水平组(4 g/L)和正常水平组(≤4 g/L)。2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以及治疗脑水肿等措施。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3个月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判定治疗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结果高水平组患者入院72 h后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而NIHSS评分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采用头部CT血管造影(CT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将其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和无侧支循环建立组,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入院时、卒中进展时和侧支循环建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不同分级侧支循环、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 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46例患者成功建立侧支循环,54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建立组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P 0.05)。3~4级侧支循环患者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1~2级侧支循环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1~2级侧支循环患者(P 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数多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 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 0.05)。结论脑侧支循环形成可改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失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内静脉溶栓后24 h内疗效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溶栓组(n=118)和非溶栓组(n=51)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入院24 h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等)。结果(1)非溶栓组24 h后NIHSS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Z=-0.086,P=0.932),溶栓组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小于入院时NIHSS评分(Z=-4.629,P=0.001);(2)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比较,无论在END(SymbolcA@2=1.989,P=0.158)还是症状性出血(P=0.699)、脑梗死进展(P=0.176)、脑水肿(P=1.000)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能有效改善早期脑梗死症状,同时不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对50例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CT扫描测定脑梗死体积,随访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ACI患者血清100b蛋白在入院第1d开始升高,第3d达到峰值,第7d下降,第14、21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3d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峰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2个月后BI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S-100b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并可评估预后,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皮质-皮质下、基底节-丘脑及脑桥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并根据瘫痪程度进行分级.于入院3d内行SSR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脑梗死SSR异常率为40.4%,异常率以基底节-丘脑组最高、皮质-皮质下组次之,脑桥组最低;(2)SSR异常率高及波形缺失者,患者肢体瘫痪、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能力低.SSR异常及波形缺失与瘫痪程度、MES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而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瘫痪程度、MESSS及BI评分无关.结论 (1)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2)SSR异常及波形缺失反映了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析Mo 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年时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1);BI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1)。认知障碍组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NIHS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BI评分低于认知正常组(P0.01)。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所有患者Mo 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呈负相关(r=-0.736,P=0.000;r=-0.450,P=0.000);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75,P=0.000;r=-0.377,P=0.001);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31,P=0.000;r=0.483,P=0.000)。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康复有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于发病4.5 h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术的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n=113)与恢复不良组(n=6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效能。结果 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35.06%)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13例(64.94%)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95%CI:2.466~21.685,P<0.001)、心房颤动(95%CI:1.485~24.484,P=0.012)、基线NIHSS评分≥12.50分(95%CI:5.945~53.525,P<0.001)、出血性转化(95%CI:1.823~15.328,P=0.002)、责任血管中度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穿支动脉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形态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广西脑卒中中心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确诊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根据DWI特征,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梗死形态分为椭圆形和串珠形。对两种形态脑梗死患者的人口形态特征、危险因素、入院和出院时的NIH卒中评分以及出院3个月后Ranking评分进行评估,同时分析其卒中机制。结果共纳入189例患者,其中串珠状脑梗死69例(36.5%),而椭圆形脑梗死120例(63.5%)。两组患者的基线无差别。然而串珠形梗死组最大梗死直径较椭圆形组大(13.8±2.3 mm vs.10.6±3.2 mm,P=0.006)。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同样在串珠形脑梗死组较椭圆形组更常见(24.6%vs.5.0%,P=0.009)。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在串珠形脑梗死患者更差(30.5%vs.10.8%,P=0.01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串珠形脑梗死病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OR=7.55,95%CI:1.73~33.25,P=0.010),而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有关(OR=5.75,95%CI:1.53~28.70,P=0.030)。结论在穿支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死中,串珠状脑梗死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06—2018-09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采用MRI检查脑梗死情况,并行NIHSS评分。入院后1、3、7 d分别对患者脑动脉系统行TCD微栓子监测,统计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患者数和微栓子数,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巴氏量表评估生活能力指数。结果入院后第1、3天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天大面积脑梗死组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与小面积脑梗死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所有患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微栓子检测阳性患者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微栓子监测能侧面反映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并且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清铁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铁蛋白与患者病损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铁蛋白, 行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入院及住院3周时), 患者恢复情况以CSS减分值表示.结果入院时CSS≥15分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SS<15分组(P<0.01), 两者呈正相关(r=13.47,P<0.01).入院3周时CSS减分值少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 且在CSS≥15分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与脑梗死病损的严重程度及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部CTA影像结果,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采用NIHSS评分及ADL评分法评价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4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侧支循环的形成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 (1)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97例(27.6%),非进展性脑梗死255例(72.4%)。进展性脑梗死97例中,无侧支循环形成56例(57.7%),有侧支循环形成41例(42.3%);非进展性脑梗死255例中,无侧支循环形成者99例(38.8%),有侧支循环形成者156例(61.2%)。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较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几率低(χ2=10.195,P=0.002)。(2)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7例中,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治疗14d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均明显高于有侧支循环形成组(t=2.567,P=0.012;Z=-2.152,P=0.031);在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55例中,无侧支循环形成者治疗14d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均明显高于有侧支循环形成者(t=2.371,P=0.019;Z=-2.437,P=0.01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状况差,无侧支循环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差。无侧支循环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进展,且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12.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观察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含量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6个月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出血情况。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记录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连续服用3个月及6个月mRS评分及脑梗死复发、药物导致出血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 0. 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和致残率均低(P=0. 046,P=0. 037),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0. 03);但出血情况差别不大(P=0. 699)。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及残疾率均低(P=0. 037,P=0. 039)。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明显增加(P=0. 038),以胃肠道少量出血为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治疗意义,但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志愿者,检测血清Caveolin-1的水平,评价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N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aveolin-1水平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aveolin-1水平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END患者的Caveolin-1水平、女性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起病至入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hs-CRP水平均高于非END患者(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aveolin-1水平增高、女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及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END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veolin-1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ND具有预测价值,最佳截点为34.95 ng/mL。结论 血清Caveolin-1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END的危险因素,且对END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1—2019-12商丘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WB法检测血浆GSK-3β表达,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PTX3表达,检测脑循环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外周阻力。结果观察组外周血GSK-3β表达、PTX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外周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21分患者外周血GSK-3β表达、PTX3明显高于NIHSS评分<5分和5~20分患者(P<0.05);GSK-3β表达、PTX3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92和0.444,P<0.05);GSK-3β表达、PTX3与脑循环外周阻力呈正相关(r=0.466和0.45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SK-3β、PTX3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受损、脑循环外周阻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A,120例不伴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B,12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斑块内部新生血管分级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LCAM、PECAM-1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A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病例组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B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A检出不稳定斑块患者67例,稳定斑块患者36例,未发现斑块患者17例;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高于稳定斑块和无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病例组A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新生血管2~3级患者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新生血管0~1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患者的NIHSS评分为(13.9±3.6)分,NIHSS评分与血清ALCAM、PECAM-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73,r=0.530,P<0.05)。结论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LCAM、PECAM-1水平较单纯的脑梗死患者显著增高,且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内部血管形成、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与1个月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02—2016-03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患者入院时、14d和1个月时的NIHSS评分好转率和mRS评分好转率,分析CISS分型中各亚型与1个月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ISS分型与1个月时的mRS评分及NIHSS评分好转率显著相关(Wald值=50.765,P0.001),预测矫正百分比为68.0%。NIHSS评分好转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ADOEUELAACS,mRS评分改善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ADOELAAUECS。结论 CISS分型能够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发生组26例与未发生组64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分析NIHSS评分与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对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