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难治性面瘫的形成原因和治疗的措施。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同时结合临床的治疗经验,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阐述难治性面瘫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的对策等。结果:导致难治性面瘫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及体质因素、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前期治疗中的失治、误治等。结论:难治性面瘫应尽早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患者的体质,综合运用电针,刺络拔罐等疗法,必要的时候可配合中药治疗,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介绍傅云其主任中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傅云其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上衷中参西,精准分期,针药并用;巨刺健侧贯穿治疗始终,同时联合应用滞针抽提、面部闪罐及电针对穴等多种针灸疗法。难治性面瘫注重颈面同治,辨证施治,重用微针刀松解颈项肌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滞针提拉法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面瘫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滞针提拉法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3%,对照组总有效率4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和面部残疾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滞针提拉法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于难治性面瘫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多发疾病,多以针刺、针刀、药物注射等治疗手段为主。笔者发现,临床上关于针刀治疗面瘫的研究最早在1996年,至今已有相关报道27篇,多与针刺、水针、手法整复、闪罐、药物等综合疗法为主。本案例笔者亦用针刀作为治疗手段,对患者口腔内侧约外与地仓穴相对的反应点进行割治,联合艾条灸疗翳风、地仓穴,内外兼治,并口服阿司匹林中西结合,治疗效果确切,为治疗顽固性面瘫寻求更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用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味结合本体感觉促通术(PNF)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PNF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玉屏风散加味口服。观察治疗后2组Portmann简易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结合PNF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微针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微针刀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微针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仿针刀针刺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难治性CS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针刀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仿针刀针刺治疗,针刀组仅采用针刀治疗。2组均每10 d针刀治疗1次,共3次;观察组于每次针刀治疗后休息2d,续以仿针刀针刺治疗,每天1次,连续5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SR 20分法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针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84.4%(P0.05),但愈显率分别为81.3%和56.3%(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针刀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愈显率分别为81.3%和53.1%(P均0.05),观察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刀组;2组治疗后CSR20分法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而观察组较针刀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6个月CSR20分法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2组疗效均稳定,组间比较观察组仍优于针刀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仿针刀针刺治疗难治性CSR疗效优于单用针刀治疗,具有疗效好,愈显率高,远期疗效稳定的特点,是治疗难治性CSR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温针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5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面部常规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足三里.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5%、87.0%,对照组分别为22.7%、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值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面瘫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有关,温针灸足三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较好降低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此文主要基于"祛瘀生新"及"去菀陈莝"理论探讨针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论治难治性下肢溃疡的心得体会.方法 总结针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难治性下肢溃疡的临证经验,并结合难治性下肢溃疡的基本病理过程,进一步探讨难治性下肢溃疡的临床论治.结果 针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可以有效治疗难治性下肢溃疡,值得探讨研究.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与牵正散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将12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牵正散、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连续治疗lO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唇、颔、舌运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0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6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3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治疗组43例,在针刺及电针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柴胡桂枝汤治疗对难治性面瘫患者面神经肌电图和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难治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60)。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试验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柴胡桂枝汤,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评分、House-Brackmann(H-B)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指标、瞬目反射引出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48%。治疗4周后,试验组鼻肌、眼轮匝与口轮匝肌的传导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患健侧波幅比值则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Sunnybrook评分高于对照组,而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侧R1、R2检出情况优于对照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柴胡桂枝汤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较好,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肌电图、瞬目反射指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埋线针刀疗法是长效针灸,是针灸疗法的发展和延伸,具有穴位埋线、针刀松解、穴位注射的作用,完全解决了埋线的过敏反应和线软的难题,避免或者降低了神经、血管等特殊部位的操作风险,融合了速效和长效的思路与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还扩大了疾病谱。发布《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的目的是规范技术操作、保障临床安全和临床疗效。本规范规定了埋线针刀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适用范围、注意事项、适宜病证、禁忌和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黎凯教授认为面瘫二周后风邪渐去,面神经充血水肿逐渐减轻,单纯针刺取效较慢,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有利于加强面部经络气血疏通,缩短病愈时间。针刺直接作用于面神经,通过经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性刺激,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营养代射,提高局部神经的兴奋性,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梅花针叩刺可以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加快神经组织代谢,增强面部肌肉、神经组织的营养及神经髓鞘的修复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面部功能恢复。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更好地达到治疗面瘫恢复期的目的,为治疗面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优良  何萃  黄敏  梁兴森 《中国针灸》2012,32(4):345-348
目的:探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刺血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患侧第3腰椎横突尖等3个点后再辅以手法治疗,刺血组取气海俞或委中穴行刺血治疗,联合组予针刀松解和刺血两种疗法联合应用.3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使用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即刻,各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但SCODI评分除联合组(P<0.05)外,其余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各组患者SC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后即刻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针刀松解和刺血均是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有效疗法,可有效改善疼痛和腰活动功能,且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梁繁荣教授基于经筋理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梁教授认为面瘫病位在太阳、阳明经筋,经筋失养是面瘫的基本病机。根据面瘫发病的不同阶段,从调理经筋整体入手。急性发作期经筋浅刺以驱邪外出为主,恢复期经筋透刺以益气养血、疏调经筋为主,后遗症期以经筋浮刺、排刺和刃针松解为主以揉筋解痉。每阶段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协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康复训练方案,进行个体化分期论治,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敏热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对其采用敏热灸联合刺络拔罐方法进行治疗,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35例,占70%,显效10例,占20%;好转4例,占8%;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结论:敏热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从顽固性面瘫的病因病机、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及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穴位的选择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尝试探讨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问题以及提出更好地解决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