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口肌训练在改善流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流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对照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口肌训练。根据流涎分级(TDS)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流涎评分情况,应用Pearman相关分析口肌训练配合程度与流涎评分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3.80%,低于研究组的8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流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操训练配合评分与流涎评分呈负相关(r=-0.901,P=0.000)。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口肌训练能有效提高流涎患儿的临床疗效,且患儿口肌训练配合程度越好,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神经电刺激和电调节技术已经广泛和成功地应用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对骶神经根进行电刺激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刺激方式.骶神经前根电刺激(SARS)配合完全性骶神经后根切除术,经临床验证可有效地提高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生活质量.骶神经电调节(SNM)无需切除神经即可调节难治性膀胱功能障碍,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刺激骶神经时通过传入和/或传出神经抑制了逼尿肌过度活动.综述了目前国内外SARS和SNM技术的最新发展,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用于改善重症肺炎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入住的重症肺炎引发的ICU-AW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联合组(7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早期活动,联合组给予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比较2组机械通气恢复情况(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率、ICU转出率)、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最大吸气末压力(MIP)]、肌力[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FVC、FEV1/FVC、MIP及MRC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明显升高(P<0.05);2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9.33%)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 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用于重症肺炎ICU-AW患者可有效促进机体恢复,提高肺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改善产后盆底疼痛患者盆底功能及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93例产后盆底疼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46,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频率8~80 Hz;脉宽:20~740μs)和观察组(n=47,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锻炼),1 m后采用阴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护理在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10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开展产后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d的盆底肌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肌力达3级以上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产妇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不满意、便秘、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子宫、盆底功能恢复,降低各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补中益气丸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后出现盆底肌功能失调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53例(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口服补中益气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盆底肌力指标及阴道紧缩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Ⅰ、Ⅱ类肌力肌电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肌肉收缩维持时间延长,肌肉收缩次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补中益气丸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可体现理想的治疗疗效,对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观察两组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盆底肌力以及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和膀胱功能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盆底肌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低频膀胱电刺激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调节尿动力学参数,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8.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7例髌股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19例,单纯肌力训练组(对照组)18例,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干预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膝前痛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级和功能水平,应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跑步测试时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减小(P <0.001),膝前痛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试验组<0.001,P对照组=0.001);且试验组膝前痛量表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跑步测试中的膝最大屈曲角度(P=0.01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P <0.001)、内旋力矩峰值(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87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5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治疗2 m后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相比,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P<0.05);观察组的SWAL-QOL评分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6,使用生物电刺激进行治疗)和对照组(n=52,使用盆底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尿失禁以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失禁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情况均有好转,其中以研究组的好转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的好转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强,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联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5月至2021 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和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两组连续干预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步行功能、10 m步行时间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患侧腿竖脊肌、腹直肌均方根(Rootmean square,RMS)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scale of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评分、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速、步频、患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腿前屈45°(竖脊肌、腹直肌)、后伸 30°(竖脊肌、腹直肌)RMS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 结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并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干精准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术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NS组)和超声组(US组),每组50例。US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US-NS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T1)、阻滞完全时间(T2)、麻醉持续时间(T3)、麻醉效果分级、阻滞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S-NS组阻滞成功率高于US组(98.00% vs 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2短于US组[(7.70±1.54)min vs (10.30±1.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3长于US组[(7.95±2.89)h vs(9.69±2.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1长于US组[(7.43±1.36)min vs(5.30±1.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在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拟应用肌间沟臂丛麻醉的78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研究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辅助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臂丛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麻醉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完成及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阻滞完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患者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应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的麻醉效果理想,起效快,镇痛持续时间长,神经阻滞完善,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经典治疗组和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经典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临床和相关免疫学指标,并收集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脓毒症患者仍以细菌感染为主,极少发生单纯真菌感染。病原菌常见于痰和腹腔引流液。免疫调理炎症因子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TNF-α低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IL-10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免疫调理体液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G水平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A、IgM、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与经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调理细胞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经典治疗组显著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较经典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但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没有显著增加(P>0.05)。住院期间,经典治疗组死亡20例,与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死亡13例比较(P<0.05);随访观察,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对以细菌感染为主的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轻度提高IgG水平,升高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脓毒症患者ICU内机械通气和升压药使用的时间,而不增加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TES)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S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TES组自患病后第八天始加作TES治疗共14天,每天给予TES治疗1次,每次磁刺激患侧运动皮层10回。两组分别于患病后第七天(第一次)和患病后第二十一天(第二次)进行TES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记录MEP波幅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S)评分和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患病后第七天,MEP波幅和CMCT、FMS和肌力评分等方面,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患病后第二十一天(TES组治疗14天)后,两组上述结果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特别是TES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发现当第一次给患者行TES治疗后即刻,部分患者肌力即可提高Ⅰ-Ⅱ级,数小时后又减退至原肌力,经数次治疗后患者肌力得到巩固而且逐步提高。治疗前有15例患者未引出MEP,其中TES组8例,对照组7例;治疗后,未引出MEP的15例患者TES组8例中有3例引出MEP,但潜伏期及CMCT明显延长,而对照组无1例引出MEP。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TES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情况、上下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肢体关键肌的肌电信号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sEMG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临床6 m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步行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减重步行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训练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步行能力FAC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以及步行速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训练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MA、FAC、BBS评分和步行速度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功能,提高步行速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活动平板训练联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A型肉毒毒素联合活动平板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自我选择步行速度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GMFM-88的D区和E区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2.210,P=0.030;t=5.157,P0.001);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自我选择行走速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3.719,P0.001;t=2.245,P=0.027)。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活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可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 vs 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1.46±2.13)分、Barthel评分为(57.81±5.6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52±1.84)分、(43.26±4.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