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瘤体动脉分支和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Ⅱ型内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行EVE出现Ⅱ型内漏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瘤体上均有数目不等的通畅的动脉分支,术中并发即时性内漏。结论 瘤体上通畅的动脉分支是Ⅱ型内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根据瘤径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动脉栓塞治疗以防止动脉瘤继发性破裂。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s)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经典治疗方法是AAAs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但手术创伤大,不适于存在心、肺、肾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1990年Parodi等首创了AAAs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因其独特的微创优势被迅速推广,截至2003年美国已施行该手术超过5万例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9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发现Ⅰa型内漏,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3个月复查CT发现Ⅰb型内漏.4例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患者均接受血管塞栓...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GE)后内漏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38例腔内隔绝术并发内漏的诊治体会。38例腔内隔绝术中共4例并发内漏,其中I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1例中转传统手术,其余3例在观察中。DSA是术中发现内漏的有效手段,球囊扩张法、支架法、移植物法和栓堵法是治疗内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治疗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GE)后内漏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38例腔内隔绝术并发内漏的诊治体会.38例腔内隔绝术中共4例并发内漏,其中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1例中转传统手术,其余3例在观察中.DSA是术中发现内漏的有效手段,球囊扩张法、支架法、移植物法和栓堵法是治疗内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病死率极高[1]。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即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手术病死率达14%~21.6%[2]。自1991年  相似文献   

7.
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漏是腹主动脉瘤 (AAA )腔内隔绝术 (EVE)所特有的并发症 ,内漏的存在说明动脉瘤未与循环系统完全隔开 ,动脉瘤有继续增大甚至破裂的可能 ,可导致AAAEVE的失败。我们应用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 (FG医用生物蛋白胶 ,广州倍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来治疗 3例术中Ⅰ型即时性内漏 ,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和结果一、患者资料自开展EVE以来 ,136例AAA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术中即刻发生近端Ⅰ型内漏 17例(12 .5 % ) ,远端Ⅰ型内漏 19例 (13.9% )。对于其中3例患者采用了瘤腔内注射促凝血药物纤维蛋白胶的方法来治疗内漏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漏状态下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瘤腔内压力的变化。方法 通过建立犬AAA EVE后内漏模型,测定内漏存在前后瘤腔内压力的变化。结果 内漏状态下瘤腔内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而内漏封闭后压力显著下降,且曲线平直。结论 瘤腔内压力曲线可作为评估EVE后瘤壁所受负荷的变化,也可作为判断内漏存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关键 《放射学实践》2007,22(2):111-111
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Ⅱ型血管内漏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采用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Ⅱ型血管内漏的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到达流入血管栓塞内漏即为技术成功。临床成功则是实现技术成功的同时,要完全栓塞内漏(complete endoleak embolization,CE)而不是部分栓塞内漏(partial endoleakt hrombosis,PE),并且无需球囊扩张达12个月。远期形态学分析应评价流入血管(吻合状/网状)和流出血管(复杂型/简单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成功情况、内漏特点及球囊状况。结果:30例患采用NBCA行TA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瘤体参数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内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接受EVAR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内瘘,将患者分入内瘘组和无内瘘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瘤体相关参数及术后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和器械进步发展,胸腹主动脉瘤(TAAA)腔内治疗适用范围已越来越广,TAAA腔内治疗微创和安全的特点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TAAA分型、腔内隔绝治疗适应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预防和腔内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迟发性肾动脉闭塞是该术式比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 ,本单位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4月共施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5 2例[1] ,其中 1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右肾动脉闭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术前资料 患者男性 ,80岁 ,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 6年 ,上腹部隐痛 1年余”入院。入院体检 :BP 130 / 85mmHg ,脐左侧可触及一搏动性包块 ,质硬、边界清、无压痛 ,包块上极距肋弓约 2横指。术前CTA示肾下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 ,瘤径长度2 0cm、内径 2 2cm ,瘤体上下径 6 5cm ,前后径4 6cm ,左右径 4 …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Ⅰ型内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EVAR 术的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内漏分为内漏组、无内漏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影像学特点、手术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TEVAR术后Ⅰ型内漏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内漏组14例,无内漏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漏组、无内漏组患者主动脉弓曲率半径(RoC)分别为(23.43±3.98) mm、(30.85±4.33)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近端锚定区长度分别为(13.23±6.71) mm、(32.85±14.97)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弓RoC(OR=0.664,95%CI=0.468~0.942, P=0.022)、近端锚定区长度(OR=0.833,95%CI=0.719~0.964,P=0.014)是TEVAR术后患者Ⅰ型内漏的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弓RoC和近端锚定区长度是Stanford B型AD患者TEVAR术后Ⅰ型内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报道1例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vEDS)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发病过程、诊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其病因。结果 患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胃肠镜检查和胃肠道动脉造影均未发现明确的消化道出血征象。CTA提示腹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主动脉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确诊为COL3A1基因突变相关vEDS。术后随访3年3个月,患者未再发生出血或主动脉事件。结论 vEDS可导致腹主动脉破裂和消化道大出血。该疾病罕见,易误诊和漏诊,基因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裸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裸支架地治疗原发性内漏3例,继发性内漏1例。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裸支架均成功置入,近端内漏完全消除,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受损、裸支架移位和近端内漏复发等并发症。结论:使用裸支架法治疗近端内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 患者男,74岁,既往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0余年,口服药物病情控制良好.5年前在当地医院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超声确诊为腹主动脉瘤,大小约12 cm×8.8 cm,当时无特殊不适,未进一步治疗.2014年6月患者因“左腰背部疼痛,呈酸胀感,站立活动时明显,伴有腹胀、深呼吸受限、纳差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收治入院并完善相关检查.CTA示:肾动脉开口以下巨大腹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大小约16.6 cm×13.2 cm,较前增大,瘤颈角约70°;双侧髂总动脉受累并扩张;双侧髂内动脉狭窄并附壁血栓形成;左侧髂外动脉严重迂曲、折叠;主动脉全程、双侧髂内外动脉管壁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近似人体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内漏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采用6只犬 ,以牛颈静脉间置法或前壁补片的方法形成保留腰动脉的肾下型AAA,经髂动脉行AAA EVE,术中采用修剪人造血管和改变支架附着点的方法形成内漏。结果:血管造影示6只犬动脉瘤形态良好,5只犬形成了即时性内漏,内漏来自近端返流,也有近端返流。结论:通过移植物释放位置的变化可以模拟出与人体EVE后相似的即时性内漏,以供血流动力学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瘤腔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后动脉瘤腔内动脉压的测量 ,评估术后动脉瘤壁所受负荷的减轻程度 ,并进一步讨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成功标准。1 资料与方法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成功放置“人”字型内置人造血管 ,进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 10例。术前测压导管探头在X线透视下定位于动脉瘤腔内 ,术后则定位于人造血管和动脉瘤壁之间 (即隔绝后的动脉瘤腔内 )。外接传感器及测压机 ,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脉压差。2 结 果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 ,动脉瘤腔内收缩压下降(6 2 6± 4 7) %、舒张压下降 (4 4 9± 4 8…  相似文献   

19.
ⅡC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总结累及髂动脉分叉的ⅡC型腹主动脉瘤(AAA)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对42例ⅡC型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19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23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了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即时操作成功41例(97.6%),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3例(7.5%),便血2例(5.0%),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通过对髂内动脉作不同的处理,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ⅡC型AAA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一侧髂骨动脉,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