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压泵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泵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折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1周后,两组血浆D-D、FI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T及APT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浆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及AP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泵联合优...  相似文献   

2.
黄海舟 《现代医院》2009,9(8):33-35
目的探讨体重调整固定剂量普通肝素皮下注射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髋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及实验组29例,分别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治疗,两药均为术后12~24h皮下注射,每天2次,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决定,疗程为7d。记录术中术后输血总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测定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计算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输血总量及术后伤口引流液总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及第7天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两组均采取气压治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护理后,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对照组;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气压治疗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压泵治疗预防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2020年12月~2021年4月60例ESD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气压泵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患者D-二聚体(D-D)水平、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D-二聚体(D-D)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4)炎性因子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TNF-α、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5)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戈婕 《医疗装备》2020,(8):176-177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IB)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可改善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并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徐肖珍 《医疗装备》2020,(5):182-183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PTT与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气压泵联合多维度护理干预对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多维度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采用气压泵联合多维度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 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两组PT、APTT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L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泵联合多维度护理干预可改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对健康宣教、基础护理、预防护理以及心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原蛋白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不会对患者的凝血指标产生影响,在确保患者护理满意度基础上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少珠  凌碧娟 《医疗装备》2022,(22):164-166
目的 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人性化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均持续干预1周,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周后,两组APTT、PT、TT均长于干预前,FI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侧、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医疗装备》2022,(22):136-138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干预后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APTT与P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患者发生下肢D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8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n=40)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n=40)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囊肿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玲琦 《医疗装备》2023,(21):132-134
目的 探讨抗栓泵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消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1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DVT预防及心理干预)与观察组(给予抗栓泵联合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的各项凝血指标、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入院时与出院时的消极情绪评分。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总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抗栓泵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干预,能预防患者下肢DVT发生,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5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血流速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治疗后凝血指标等。结果:对照组股静脉血流峰速(44.65±8.16)cm/s、腘静脉血流峰速(24.68±4.49)cm/s、平均(26.86±5.14)cm/s;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57.65±7.54)cm/s、腘静脉血流峰速(37.49±5.47)cm/s、平均(33.49±6.82)cm/s,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2.00%,观察组为3.85%,两组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常规治疗方式上联合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压治疗仪和医用弹力袜分别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及对产妇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医用弹力袜,观察组采用加压治疗仪,两组产妇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术前和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3、7、14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医用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术后早期即强化血栓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下肢(非切口处)疼痛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5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压泵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预防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泵辅助护理,比较两组下肢疼痛、肿胀发生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泵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接受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DVT的发生率以及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为9.26%,低于对照组的24.0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结肠癌患者术后DVT的形成,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防控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14%,两组差异显著,p0.05;下肢肿胀疼痛率上,观察组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凝血功能状况及其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7年9月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00例治疗情况作为观察组,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40例、子痫前期组27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8例和子痫组5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正常妊娠孕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和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左侧下肢、右侧下肢以及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孕产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伴随着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病情的加重,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逐渐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4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血液功能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及早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对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