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智能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智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智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应用三级康复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一级康复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三级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PDI评分为(84.32±12.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DI评分(75.44±9.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DI评分分别为(92.33±17.21)分与(87.90±1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为(78.42±7.40)分,对照组患儿生活质量为(64.20±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级康复治疗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应用三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脑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症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于脑炎损伤后1~2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管理,观察对比2组护理效果、临床康复情况、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改变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意识障碍及惊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的FM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脑炎患者急性期稳定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质量,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辅以针灸疗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均在急性期按常规护理,康复组在生命征平稳、无心功能不全、一般状态良好后开始康复护理及针灸治疗。结果:康复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流行性乙脑炎患儿在急性期开始康复护理辅及针灸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频电疗仪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频电疗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中频电疗仪组(40例)采用中频电疗仪配合常规康复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测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中频电疗仪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中频电疗仪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频电疗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便秘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便秘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NIHSS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CCS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QOL积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运动有利于恢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高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FMA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8.
梁明明 《光明中医》2020,(23):3806-3808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市儿童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伴有吞咽障碍的患儿4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护理1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00%,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70.00%(P <0.05);护理后,干预组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与护理前比,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皆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护理后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常规组45.00%(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重症病毒性脑炎伴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肺损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收治110例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MMSE、Fugl-Meyer、LOTCA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健康状态以及情感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MMSE、Fugl-Meyer、LOTCA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MMSE、Fugl-Meyer、LOTCA得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指导可有效促进肺损伤患者神经、运动与认知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脑炎后遗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与护理,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周期为4周。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经过评价,治疗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炎后遗症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于琪  尹艳霞  张文学  孙雪 《新中医》2020,52(6):158-160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记忆商(MQ)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Q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MQ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心理功能、物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利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HAMD、NIHSS、PSQI评分及QL-index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NIHSS、PSQI、QL-index评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冯彦辉  俎志勇  郝丹 《河南中医》2020,40(7):1101-110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80例早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反馈力矩值评分、膝关节反馈力矩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偏瘫,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5.
杨红亚  王同聚  王婷  梁卢允 《光明中医》2012,27(7):1382-1384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提高的作用。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电针治疗加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药物组60例,静点舒血宁;针刺组60例,药物加针刺;针康组60例药物加针刺加康复,3组均治疗21天后观察疗效。结果:3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针康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于前两组。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能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马宵宵  王鹏飞  吴青青 《新中医》2021,53(5):182-185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结合中医呼吸导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患者120例采用电脑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呼吸康复训练结合中医呼吸导引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评价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Borg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配合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MES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早期神经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各项能力的恢复及脑功能重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敷与冰冻马铃薯片外敷对减轻鼠神经因子肌肉注射后疼痛的应用效果,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的减轻疼痛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8月行鼠神经因子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冰冻马铃薯片对肌肉注射部位外敷,对照组热敷肌肉注射部位。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第3、7、14、21天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冻马铃薯片外敷在减轻鼠神经因子肌肉注射后疼痛较局部热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I组、II组、III组,I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常规治疗,II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III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第1、3、5个月的FCA综合功能、BRU分期、FM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第1、3、5个月,I、II组的FCA综合功能、BRU分期、FMA评分均高于III组(P〈0.05)。结论:对于提高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康复训练配合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