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ies,NBSA)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4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根据患者是否咯血复发,将24例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4例患者经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共有11例患者复发咯血。复发组中行主动脉造影者6例(54.5%),明显低于未复发组(92.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发现有NBSA参与供血的患者10例(90.9%),显著高于未复发组(61.5%,P<0.05);复发组患者供血NBSA平均数(2.87±2.70)与未复发组(1.05±1.1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完全栓塞例数5例(45.4%)明显低于未复发组(92.3%)(P<0.05)。 结论责任NBSA的发现和完全栓塞对于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咯血的治疗效果,减少咯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顽固性大咯血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6例大咯血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出血患者行CT平扫、CTA及DsA检查,寻找出血责任血管,分析复发原因,并通过栓塞(PVA/明胶海绵)一药物灌注(垂体后叶素)一再栓塞(弹簧圈)的过程,再次行永久性栓塞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36例患者CT及CTA示基础病变进展1l例、血管漏栓10例、栓塞血管再通8例、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供血18例、侧枝形成5例、支气管动脉一肺动脉瘘2例,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同时存在13例。DsA示出血责任血管55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31支,NBSA20支,肺动脉(PA)4支,36例再次介入栓塞后即刻止血32例(32/36)。结论:对顽固性咯血患者肺部病因治疗是防止栓塞后复发出血的重要因素,寻找出血责任血管是全面、永久栓塞治疗的关键,栓塞材料的选择和方法是提高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NBS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选择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造影显示出血动脉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本组中,对比剂外溢有24例,NBSA与支气管动脉分流6例,对比剂外溢合并甲状颈干一支气管动脉分流2例,NBSA与肺动脉分流3例,假性动脉瘤1例。共栓塞42支NBSA,同时支气管动脉12支,栓塞术后48h内咯血停止。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再次咯血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NBSA可以参与大咯血的供血,漏栓NBSA是大咯血治疗失败和复发咯血的原因之一,急诊NBSA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二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非肿瘤性咯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二次BAE治疗的33例非肿瘤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二次BAE治疗复发性咯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33例患者中肺部基础疾病为支气管扩张20例,肺结核后遗症13例;咯血病史中位时间为4.5年。二次BAE造影结果显示复发原因分别为靶血管再通(21/33,63.6%)、新生侧支循环(9/33,27.3%)、漏栓血管(3/33,9.1%)。二次BAE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年,有19例患者咯血复发,术后1个月、1年、3年、5年累计咯血复发率分别为12.3%、35.7%、61.8%、71.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次BAE术后咯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病灶存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供血(HR=2.81,95%CI=1.07~7.40,P=0.036)。结论 二次BAE治疗非肿瘤性咯血安全有效。病灶存在NBSA供血为影响二次栓塞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NBSA)作为责任血管参与咯血的重要性,为咯血栓塞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5月84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DSA、随访等资料,了解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作为责任血管在咯血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性。结果 84例患者中,共发现责任血管236支,其中NBSA 64支(64/236,27%),且均参与咯血,来源于肋间动脉27支,胸廓内动脉17支,胸外侧动脉3支,膈动脉11支,甲状颈干2支,食道动脉4支;其中有5例患者因漏栓NBSA短期内复发。结论 NBSA是重要的咯血相关动脉,漏栓NBSA或栓塞不彻底是咯血短期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率、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及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栓塞责任NBSA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 对139例接受TAE治疗的咯血患者行系统的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患者原发病为:肺结核66例(2例有胸廓改良术史、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单纯性支气管扩张41例(其中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有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史),支气管肺癌15例,隐原性咯血7例,尘肺3例,支气管结石3例,支气管囊肿1例,脓胸1例,肺癌术后1例,慢性肺栓塞1例.对发现的责任NBSA行栓塞术,观察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概率、责任NBSA分布情况及与原发病的关系.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结果 139例中73例(52.5%)咯血与出现病理性NBSA有关.共计181支责任NBSA,包括肋问后动脉88支、胸廓内动脉27支、膈下动脉21支、食管固动脉20支、胸外侧动脉9支、肩胛下动脉7支、肋颈干5支、甲状颈干4支.肺结核患者咯血的责任NSBA以肋间后动脉(75支)和锁骨下、腋动脉的分支(44支)为主,单纯性支气管扩张者以食管固有动脉(16支)和膈下动脉(17支)为主.本组患者TAE后,即刻止血 69例,包括1次以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支气管动脉(BA)已闭塞无效和复发的19例、BA正常的初治者4例.本组中除1例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后出现同侧小脑梗死和1例行BA和胸廓内动脉栓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获6个月以卜的随访60例.术后间断性痰中带血16例;11例复发,10例再次TAE后停止咯血8例、间断性痰中带血2例,1例外科肺叶切除后咯血停止;其余未再咯血,但1例术后8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2周死于原呼吸衰竭加莺.结论 相邻病灶的刺激和肺血流灌注不良或缺失的心血管疾病可致相应的NBSA参与肺内供血并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系统的血管造影和完整的TAE可提高咯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GS)颗粒和聚乙烯醇(PVA)颗粒用于肋间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 利用同轴导管技术,用3F SP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出血支气管动脉分支,A组(24例)用GS颗粒栓塞;B组(28例) 用PVA颗粒栓塞.结果 A组24例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16例(66.67%),72 h内完全停止咯血7例(29.17%),栓塞止血有效率为95.83%;B组28例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24例(85.71%),72 h内完全停止咯血1例(14.29%),栓塞止血有效率为100%.A、B 2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A组复发6例(25%),B组复发1例(3.57%),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肋间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有效方法,应用PVA颗粒为栓塞剂,安全有效,不易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大咯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影响大咯血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TAE治疗大咯血的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栓塞前后血管造影表现、咯血的责任血管、复发咯血时间、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TAE术后咯血的控制率。结果:大咯血的病因包括肺内肿瘤16例、肺结核14例、支气管扩张11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8例、肺内血管畸形1例、不能明确病因2例。52例患者总共栓塞了72支支气管动脉及13支非支气管动脉,止血成功率90%(47/52)。随访1~57个月,平均29个月,共有14例(30%)复发咯血。复发率最高组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50%(4/8);肺结核组5例复发,复发率36%(5/14);支气管扩张组2例复发咯血,复发率18%(2/11);复发率最低组为肺内肿瘤组(12.5%,2/16)。Kaplan-Meier方法分析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48个月咯血控制率分别为85%、70%、68%。结论:血管内栓塞法对大咯血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预防控制感染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胸廓内动脉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IMA)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3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降主动脉各分支出血动脉栓塞术后,根据对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的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出血的IMA行栓塞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并发症分析。结果出血的IMA有不同程度扭曲、增粗、增生、动脉瘤样改变、动脉与肺循环分流、对比剂外渗等,基础病变多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栓塞术后即时止血率为100%,符合长期随访的10例患者中治愈5例(50%),显效和好转4例(40%),无效1例(10%)。术后并发症有中低度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呃逆,呼吸困难并发呼吸衰竭。结论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结合基础病变性质、部位并仔细分析术前、术中各影像学资料后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检出出血的IMA,对其进行栓塞以完善治疗效果,并且IMA栓塞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血管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早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血管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209例,其中早期复发(1月内)组33例,而晚期复发(1月后)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所有咯血患者术后1月、6月、1年、2年和4年的累积咯血复发率分别为16%、19%、24%、33%和47%。影响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和肺毁损,而影响晚期复发的因素包括慢性肺结核,存在肺循环分流和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影响早期咯血复发的因素包括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和肺毁损,而慢性肺结核,存在肺循环分流和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是晚期咯血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