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本体特色,引入文本挖掘法并改进研究模式,结合原始医案数据进行集内关联挖掘,形成医案解析,从中分析周仲瑛教授运用参附药对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优化数据的集内关联挖掘方法,进行临症医案解析。结果:本次研究涉及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涉及病机117条,治法19条,药物256种。集内关联处理后,产生核心症状规则30组,怕冷规则12组;舌象规则30组,苔黄规则4组;脉象规则30组,脉滑规则6组;病机规则30组,气阴两虚规则5组;药物规则30组,炮姜规则7组。结论:周仲瑛教授运用"党参""附子"药对时,高关联症状为"怕冷""便溏";高关联舌脉为"苔薄黄腻,质暗红""脉滑、细、弦";高关联病机为"气阴两虚""湿浊中阻";高关联配伍用药为"炮姜""白术""肉桂"。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引入文本挖掘法,结合原始医案数据进行集内关联挖掘,形成医案解析,分析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优化的集内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医案解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涉及医案147则,患者147人次,主症25条,兼症26条,舌象18条,脉象12条,病机9条,药物30味。经集内关联挖掘规则,主症16组,兼症36组,舌象36组,脉象32组,病机36组,药物30组。结论:本中心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盗汗与发热、恶心与腹痛、咳嗽与咳痰、下肢水肿与神疲乏力,消瘦与纳差五组症状关联度最高。患者舌象多为舌质淡、红或紫,苔薄白腻,脉象多为弦、细、数,高关联病机为虚、毒、痰、热、瘀,高关联配伍用药为白花蛇舌草、茯苓、甘草、陈皮、黄芪、麸炒白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整理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医案,筛选录入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证型、基础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59个医案,涉及药物共370种。共得到高频中药15种,以茯苓、柴胡最多,所用药物多为温、平,归肝、脾经; 症状多见弦细脉、舌红,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3条,配伍多见柴胡-黄芩、白术-茯苓。所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阳上亢证”“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基础方中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与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郁证医案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淋巴瘤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对淋巴瘤的症状、舌脉、病机与药物之间的核心关联规则进行挖掘,以优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中医治疗淋巴瘤医案类论文,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基于FP-Growth加强关联分析算法,对淋巴瘤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38则,患者138人次、354诊次,涉及病机59条,症状215种,脉象18种,舌象80种,药物451种。经集外关联挖掘,产生临床症状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9条,病机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3条,舌象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1条,脉象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18条,临床症状与病机集外关联规则23条。症状-药物高关联规则为神疲、乏力与黄芪,淋巴结肿、夜寐不安与茯苓;病机-药物高关联规则为气虚、血虚与党参、黄芪,气滞、痰与柴胡、香附、夏枯草,脾虚、肾虚与人参、山药。结论中医临床辨治淋巴瘤的核心症状为疲乏、淋巴结肿、睡眠障碍,核心病机中脏腑病位重点为脾虚、肾虚,病理因素侧重气虚、气滞、痰凝,高关联选药为党参、黄芪、夏枯草、香附、山药等,可为淋巴瘤核心病机证素获取及辨机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艾滋病疮疡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对河南省内艾滋病疮疡患者和非艾滋病疮疡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两组患者的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苔厚腻所占比例较高;艾滋病疮疡组与非艾滋病疮疡组中脉象发生率有较大差异。结论: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苔厚腻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其具有湿遏热伏的病机特点;脉象中细脉、弦脉发生率较高,说明其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7.
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方治疗痰饮病的辨治规律及处方用药。方法:通过Medcase V3. 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对经方治疗痰饮病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痰饮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形寒怕冷、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胸闷、咳嗽、水肿、大便稀薄、口干、头晕、呕吐、胃胀、心悸、腹胀、气喘等;舌象中频数较高的有质淡、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苔白腻、质红;脉象频数较高的有细、弦、沉、滑、弱脉;病机依次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水湿内停、肝郁脾虚、气化不利、脾虚失运、痰热互结、痰饮伏肺及脾肾阳虚;常用药物有茯苓、生白术、桂枝、泽泻、白芍、生甘草、生姜、制附片、炙甘草、生半夏、猪苓、川芎、当归、干姜、生麻黄、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生黄芪、大枣、厚朴、全瓜蒌、陈皮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所得结果能初步反映经方治疗痰饮病的辨治规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专利分析,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专利复方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构建复杂网络等。结果:纳入专利复方189条,高频药物有白术、甘草等。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最常用对药为“白术-茯苓”;最常用角药为“延胡索-白术-白芍”;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甘草,茯苓→白术”等;熵层次聚类新处方有“厚朴-枳实-鸡内金-茵陈”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基本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病理特点,以血瘀为重要病理趋势,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基础治法,重视活血化瘀法以求病理机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艾滋病服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与舌脉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回顾性的方法,以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服用HAART治疗艾滋病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舌脉与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对应性分析。结果与高脂血症关联较大的是沉脉、白苔、淡白舌、荣润舌;与贫血关联较大的是薄苔、齿痕舌、弱脉;与消化道不良反应关联较大是淡红舌、黄苔、弦脉;与痒疹关系较大是腻苔、厚苔、数脉。结论从舌脉上看,与HARRT后高脂血症关系最大的为体内脏腑的气血亏虚,兼见痰饮证;与贫血关联较大的为脾虚导致的气血不足;消化道不良反应与肝气乘脾关系较大;痒疹可能与多与HARRT伤脾生痰日久化热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症状分布特点,归纳单纯胸腰椎骨折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2~2006年近5年确诊为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工作,收集相关的证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统计中医证型和辨证要点。结果: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按频次排列主要为:疼痛,舌暗,脉弦,便秘,舌红,脉细,腹胀,纳差。主要辨证分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与单纯胸腰椎骨折各辨椎骨折各辨证要素密节相关的临床症征:气滞血瘀要素:疼痛、便秘、腹胀、舌暗与脉弦;肝肾不足要素:年龄≥50岁,(腰脊部)疼痛、脉弦、脉细、头晕、耳鸣;热要素:便秘、口干苦、舌干、舌红、苔黄、苔黑、脉数;湿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弦、舌红、脉细、苔黄、苔腻、口干苦;气阴两虚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细、脉弱、舌红、口干苦、苔干、眠差、苔少、脉数。结论:单纯胸腰椎骨折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舌暗,脉弦,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12.
孔薇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紧扣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阻为标之病机特点,以平补脾肾、化瘀清热为治疗大法。针对大量蛋白尿之患者,用药遵循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的原则,以"平"为主;针对水肿较著之患者,以淡渗利湿之品轻药重投;针对湿热症状较著之患者,需在补肾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湿泄浊之法;针对久病入络之患者,需适当配伍藤类药及虫类药以活血利水、化瘀消癥;针对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评估患者疾病进展程度,把握病程各阶段治疗重点,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证,如:脾胃气虚,饮食不化,湿从内生,胸脘痞闷,呕吐或腹泻,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腻,脉虚、缓;肺脾气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痰湿不化,见慢性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脘痞胸闷,乏力,气短,面白无泽,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而滑等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高建忠教授认为,痰湿凝滞是导致月经后期的重要因素,常用"通法"治疗.月经后期兼呕恶呃逆者,用温胆汤理气化痰;兼四肢厥冷乳胀痛者,用四逆散疏肝郁之气;兼食滞胃脘者,用保和方消食化痰行滞,并配伍通经活血药物;痰滞日久兼血瘀者,合用益母草、当归、赤芍、牡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津液不归正化出现痰、湿、饮者,选用祛痰、利湿、化饮之...  相似文献   

16.
陈子秋  庞博 《河南中医》2021,41(4):542-547
目的:分析《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外感热病”“温毒”“内陷”“走黄”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处方,对方剂中药物、主治、功效的频数进行分析,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药物使用频次位于前5位的是大黄、黄芩、甘草、栀子、麦冬等;主治病症频次位于前4位的是热毒、肠结、伤寒、烦躁等;功效频次位于前4位的清热、解毒、导滞、养阴。根据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得到大黄+黄芩等的药物组合,热毒+肠结等的主治病症组合,清热+解毒等的功效组合。结论:《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重视大黄和黄芩的使用,以清热解毒、导滞养阴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任顺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顺平专家门诊就诊的CAG患者70例,共计76张处方,使用81味中药,涉及17种中药类别,总计用药1282频次,使用频数法分析其临床使用的药物和功效类别。结果:70例患者共用药物81种,其频数统计提示,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由高到低依次是党参、白术、茯苓、柴胡、陈皮、姜半夏、紫苏梗、丹参、黄芩、神曲。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任顺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益气健脾化湿、疏肝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清热等为治疗大法,高频药物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并随证酌情加用消食药、温中药、收敛药等。  相似文献   

18.
杨海林  李欠  邱黛玉 《河南中医》2021,41(2):163-165
五苓散方药中,茯苓利小便,治疗作用侧重于津液形成前的"化";猪苓利水道,侧重于津液形成后的利.猪苓使水液"阴化",有直接"利水道"的功效;茯苓使水液"阳化",除"利小便"外,还可"健脾""安神".五苓散中同时运用茯苓和猪苓,既可使水湿从阳以化气,又可使化气后的津液从阴以滋养全身,而后形成小便,促进机体整体的水液代谢.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及比较白术、茯苓与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腹泻大鼠模型胃肠形态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机理。方法:采用破气苦下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腹泻模型。以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灌胃给药,以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炭末推进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以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①病理观察:模型组动物胃肠胀气,胃肠壁均变薄,胃、小肠、大肠充血水肿。经治疗后不同程度的恢复。②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组和茯苓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③血清电解质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a+、K+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组Na+水平和白术组K+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三组对脾气虚腹泻大鼠模型的胃肠形态及水液代谢皆有改善作用;白术茯苓配伍之白术茯苓汤多数指标优于单味药,与单味药比较呈现出协同增效的"相须相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