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6年的鼠疫监测及防制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鼠疫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8种,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褐家鼠、臭鼠甸鼯和板齿鼠为常见种;蚤类有7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年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0.58%、28.38%、0.7916和0.5702,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15。结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每年的2月和9月是最适灭鼠期,1—7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大理州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鼠疫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2008-2010年大理州开展鼠疫宿主、媒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捕获的啮齿动物隶属2目3科7属15种.其中家鼠鼠疫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鼠疫疫区室内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啮齿动物检蚤隶属1目4科9属9种,其中黄胸鼠、褐家鼠体表均以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为主;齐氏姬鼠体表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体表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及棕形额蚤为次要染带蚤种.动物检菌17 649份,媒介检菌7549份,鼠血清检验7391份,均为阴性.结论 大理州家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和媒介种群、构成、密度和指数相对较稳定,疫情也相对稳定,但毗邻的丽江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鼠疫疫情,故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毛德强  李洪  陈小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查明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和蚤类、蚊类,了解鼠疫、乙脑、疟疾疫源状况.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于2007年8-10月调查库区2个乡镇7个自然村寨,采用鼠笼鼠夹法捕获野外及室内啮齿动物,梳检鼠体蚤,用粘蚤纸法捕获游离蚤,用吸蚊管法捕获成蚊,采集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清标本,培养分离鼠疫杆菌,检测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乙脑抗体、疟疾抗体,镜检疟原虫.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77只,分类鉴定有2目2科4属9种.捕获游离蚤5匹,梳检鼠体蚤33匹,分类鉴定有2种.捕获成蚊614只,分类鉴定有3属6种.黄胸鼠、印鼠客蚤、中华按蚊为优势种.鼠疫感染指标检验结果 全部为阴性.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21.50%(20/9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00.00%.人疟疾抗体阳性率为14.74%(14/95),未检出疟原虫.结论 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疫源地条件,属于乙脑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鼠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 263只,总鼠密度为13.24%,其中褐家鼠占64.45%,黄胸鼠占14.31%。啮齿目动物3 050只,分1科3属8种;食虫目动物213只,为臭鼠句鼠青1科1属1种。检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19%,总蚤指数为0.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48.05%,蚤指数为1.79。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采集2 751份鼠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广州鼠疫疫源地仍处静息状态,但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采集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形动物隶属2目2科4属10种。家栖鼠密度5.2%,野栖鼠密度3.3%,其中黄胸鼠密度2.2%。染蚤率30.30%,总蚤指数0.74,其中印鼠客蚤指数0.68、室内游离蚤指数0.01;F1抗体和F1抗原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龙岩市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宿主及媒介指标均未达动物鼠疫Ⅳ预警水平,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明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了解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库区的6个乡镇12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8种,以揭家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3种,以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广西西林鼠疫疫情发生及应对措施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掌握动物鼠疫向人间传播规律,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指示动物(犬类)进行日常监测,发现动物鼠疫早期活动迹象。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法检测动物血清中鼠疫F1抗体;病原学检测包括分离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检测动物脏器中鼠疫F1抗原。结果血清(鼠、人、犬)利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总阳性率为0.57%(1/175)、其中指示动物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2.1%(1/48)、而宿主动物鼠血清、人血清均为阴性;鼠脏器应用RIHA法、胶体金法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9%(1/168)、4.17%(7/168)、分离培养为阴性。结论广西西林县存在微弱的动物鼠疫流行。掌握指示动物、宿主动物阳性标本涉及的疫源地,能尽快对疫区进行有效的灭鼠灭蚤处理、切断鼠疫由动物向人间传播的途径、达到最终遏制鼠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季节变化。方法整理核实我所1974—2006年有关鼠疫监测和调查资料,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家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节肢动物有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人蚤等8种,其中印鼠客蚤为该疫源地的主要媒介,1982—2006年云南省自印鼠客蚤累计分离鼠疫菌618株,占92.65%;野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有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等7种,其中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最近在玉龙县发现其染疫蚤;棕形额蚤为次要媒介,1974—2006年自特新蚤指名亚种和棕形额蚤各分离鼠疫菌14株,各占15.56%。从家鼠鼠疫疫源地媒介生物中检出的鼠疫菌集中在6—8月,最高为8月。野鼠疫源地媒介昆虫季节变化调查和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呈双峰,集中于4月和12月。结论两型疫源地有着各自不同的染疫媒介,其地理分布有着明显区别,染疫情况和季节变化也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河北省草原鼢鼠寄生蚤种类、组成及其染疫情况,及时掌握其在鼠间鼠疫流行时的地位和参与程度,为更好地控制鼠间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挖掘法捕获草原鼢鼠,采集其体外寄生蚤进行分类,分离鼠疫菌。结果共发现蚤类3科7属9种;细菌学检验草原鼢鼠111只,蚤细菌培养68组715匹,未分离到鼠疫菌;血清学检验血清88份,未发现鼠疫菌特异抗体。结论凶双蚤为草原鼢鼠的主要寄生蚤,同时携带多种自然染疫的蚤种,有可能参与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进行监测,为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并采其肝、脾及血清分离鼠疫菌和检测F1抗体;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以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家栖鼠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主要为黑线姬鼠;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19%和2.82%;鼠类平均染蚤率1.89%,总蚤指数为0.0493,鼠体寄生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且一直未发现鼠疫疫情,但仍应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及涪陵区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宿主动物调查,万州区捕获鼠形动物170只,密度为3.20%;涪陵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03只,密度为5.95%。(2)鼠体蚤指数:万州区共梳理出鼠蚤151匹,染蚤率22.94%,蚤指数0.888;涪陵区共梳理出鼠蚤64匹,染蚤率7.59%,蚤指数0.211。(3)地面游离蚤指数:万州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5匹,蚤指数0.002;涪陵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未捕获地面游离蚤。(4)鼠疫血清学检查:对万州及涪陵区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万州及涪陵区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监测和分析,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 200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2010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20只,捕获率7.52%,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褐家鼠占94.06%;两次监测均显示褐家鼠为本市优势鼠种。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01)。2005年发现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2010年发现35只鼠形动物寄生79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10.93%,总蚤指数为0.25。染蚤率(χ2=31.2,P〈0.001)和总蚤指数(χ2=1 130.0,P〈0.001)呈下降趋势。2005年获鼠血清458份,2010年获鼠血清315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05年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2010年鼠脏器压印培养320份,均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深圳市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鼠疫媒介生物密度呈下降趋势,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