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菲  王洁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814-18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见[1]。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病情反复,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指SLE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多系统受累,甚至危及生命,也称为狼疮危象[2]。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器官损伤中以肾脏损害为最常见,也最严重。现将我院收治的25例重症SLE伴肾衰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首发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与国外患者的异同性.方法将113例SLE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与MCGE-HARVEY报导的105例[5](以下简称M280)相比较.结果面部蝶形红斑的发生率较M280偏高(P>0.05),雷诺氏现象的发生率比对照偏高(P>0.05),发热的发生率则偏高(P<0.01),肾脏病变及贫血的发生率相似(P>0.05),关节受累则偏低(P<0.01),另胸膜炎,心包炎,癫痫的发生率偏低(P>0.05).关节炎和发热症状具统计学意义,其他症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症状具多样性,因此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RRT联合免疫吸附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及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31例重症SLE患者分为对照组、IA组及CRRT+IA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指南要求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IA组采用在此基础上给予DNA免疫吸附治疗。CRRT+IA组在IA组基础上联合CRRT(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模式CVVH)治疗。疗程为收住风湿免疫科(重症监护病房)后连续3日。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28天死亡率。结果 IA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下降显著(P<0.05);CRRT+IA组较IA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下降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CRRT联合DNA免疫吸附这种多血液净化模式(集成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从而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免疫吸附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3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对照组、IA组及CRRT+IA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指南要求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I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DNA免疫吸附治疗。CRRT+IA组在I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模式)治疗。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组和CRRT+IA组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RT+IA组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IA组下降明显(P0.05)。IA组和CRRT+IA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A组和CRRT+IA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从而改善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Th1/Th2/Th3型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4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结果(1)SLE患者血清IL-4、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FN-γ的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SLE血液系统受累组TGF-β的表达水平低于血液系统未受累组(P<0.05);抗ds-DNA阳性组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抗ds-DNA阴性组(P<0.05),IL-4/IFN-γ比值及TGF-β的表达水平低于抗ds-DNA阴性组(P<0.05)。结论SLE患者的IL-4、IFN-γ表达水平增高,TGF-β的表达水平降低,存在明显的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失调,Th1/Th2/Th3细胞因子网络出现异常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部份检测结果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41例SLE患者,21例重叠综合征患者(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重叠)以及49名健康者三组的尿蛋白(PR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自身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核抗原体/抗-ENA、抗核抗体/ANA).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组的RF、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E患者组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F亦高于对照组(P<0.05);重叠综合征患者组的RF、ANA明显高于SLE患者组(P<0.01),CRP高于SLE患者组(P<0.05).结论 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中RF、ANA、CRP等高于SLE患者,本文测定数据可为临床诊断鉴别SLE是否与RA重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桂芳  刘新霞  周毅 《临床荟萃》2008,23(3):174-176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性激素水平一直没有成为定论,这可能与既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卵巢周期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排除这种影响,明确性激素在SLE血清的水平情况,探讨性激素在SLE发病及病程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23例SLE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的水平,并采用LACC评分法对病例进行活动性评分.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和卵巢周期与病例组1:1配对的原则,同时测定上述6种性激素.结果 2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无论在静止期(14例),活动期(9例),还是SLE全体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而LH在3组比较中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T在SLE全体和活动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SLE患者E2的水平在静止期比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PRL升高,LH与T降低可能与SLE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将SLE患者的自身抗体、补体等SLE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补体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的自身抗体谱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最高;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两者均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呈正相关(P<0.05),但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要高于ANA;补体C3、C4水平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均呈负相关(P<0.05);抗史密斯(Sm)抗体等其余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SLE活动指标数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多项SLE活动指标可更准确地诊断SLE,尤其是当SLE标记性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阴性时,参考ANA、补体C3、C4水平等其他活动指标能减少SLE的漏诊,并能更好地判断SLE活动度,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男女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比分析92例女性SLE与13例男性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 男性组肾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阳性较女性组多见(P<0.05),而女性组则以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消化系统损害、C3降低及抗SSA阳性较多见(P<0.05);经治疗女性组好转率(85.86%)较男性组(53.85%)高(P<0.05),死亡率(5.43%)则较男性组(23.08%)低(P<0.05).结论 SLE患者男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有一定差别,与女性相比,男性内脏损害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0基因5,非翻译区-1位点C/T单核甘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临床特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0例(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两组人群CD40基因-1C/T位点基因多态性,并分析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与临床特征、SLEDAI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CC基因型频率(42.22%)显著高于对照组(24.44%)(P0.05),病例组的CT、TT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等位基因C的频率61.67%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48.33%(P0.05);病例组的CC基因型患者的SLEDAI评分显著的高于CT、TT基因型的患者(P0.05),病例组的CT基因型患者的SLEDAI评分显著的高于TT基因型的患者(P0.05);病例组90例患者,CC基因型患者的的关节炎、盘状红斑、颊部红斑、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的高于基因型CT、TT患者(P0.05);CT基因型患者的的关节炎、狼疮肾炎、盘状红斑、颊部红斑发生率显著的高于基因型TT患者(P0.05)。结论 CD40基因-1C/T位点CC基因型会增加SLE患者的易感性,并且与患者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