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机选取年龄≥60岁、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02例为房颤组,同期同时选取相同条件的非心房颤动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房颤组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钙化49例(占48%),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房颤组38例,对照组18例,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组17例,对照组7例,两组有非常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房颤动的病因以老年退行性心瓣膜钙化为主,其次为高血压病,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已退居第三,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与左房内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心动超声图测定100例经心电图证实的心房颤动左房内径。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持续性房颤组为53.56±8.83mm,阵发性房颤组为41.30±5.96mm,对照组为31±4.5mm。结果表明,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阵发性房颤组的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左房内径与房颤呈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炎症机制及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94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和BNP,同时测定左心房大小。观察hs—CRP和BNP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和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hs—CRP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而BNP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BNP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I)占床疗效,并通过对心电图P波的相关分析以探讨心可舒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9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0.88%、显效23.54%、总有效率92.16%,经x。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其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有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后,其Pdis及Pmax均明显缩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明显缩小Pdis及Pmax,从而有效改善房颤患者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   

5.
林国智 《大家健康》2016,(2):125-126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者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及高血压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 LAD、IVST、LVPWT、LVEDd、LVEF。结果:对照组 LAD 为(36.23±4.83)mm,观察组 LAD 为(30.87±4.04)mm,两组有差异(P <0.05);对照组 IVST 为(9.14±1.28)mm,观察组 IVST 为(11.23±1.54)mm,两组有差异(P <0.05)。两组在 LVPWT、LVEDd、LVEF 方面无差异(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其左心房扩大,室间隔增厚,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尿酸在房颤预防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7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血清BNP和L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者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BNP水平明显比永久性房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阵发性房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的发生率和BNP水平、年龄、左房内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和uA水平、性别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尿酸和房颤无显著相关,脑钠肽在房颤预防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20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83-984,98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分析瓣膜病变检出情况以及瓣膜退行性变伴反流发生率。结果:12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37例(30.8%),二尖瓣硬化与钙化18例(15.0%),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有硬化或钙化者65例(54.2%)。主动脉瓣钙化反流78例,发生率为65%;二尖瓣反流42例,发生率为35%,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反流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常见的表现,对于出现多瓣膜轻度反流的老年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早发现心脏瓣膜的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后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以及再住院率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对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替米沙坦,对照组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均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 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心率、血压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LAD明显缩小、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LAD、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复发率,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hs-CRP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仝峰  慕春言  王景斌  苏毅  杨琴 《中原医刊》2011,(3):48-49,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108例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150mg/d,36例)、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8~2.4(低等强度组,37例)和INR2.5~3.0(中等强度组,35例)三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华法林低等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8.1%、5.7%,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株组较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P〈0.05),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4%、11.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严重致死性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8~3.0能明显降低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INR1.8~2.4时出血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老年房颤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氯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复发率、左心房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房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LAD、LAEDV、LAES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A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显著减少老年房颤复发,改善心房重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旨在对此提供积极预防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拟诊为房颤的患者158例,将65岁及以上定义为老年组59例,65岁以下的9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总患病率为8.2%。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关联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关联因素,临床应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3.
周全昌 《重庆医学》2015,(5):699-70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的相关性。方法16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n=99)和对照组(n=70)。所有患者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定、获取ABI值,并行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计算CACS ,将ABI与CA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平均ABI为1.03±0.16,对照组为平均ABI为1.07±0.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BI的程度分为两个亚组(ABI≥1及ABI<1),两亚组间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ABI与CACS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照组ABI与CACS无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BI降低与CACS相关,ABI可预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事先无心房颤动的549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分成治疗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对照组,随访5年,主要观察两组房颤发生率。结果75例(13.7%)发生了心房颤动。治疗组发生房颤29例(10.1%)明显低于对照组46例(17.9%)。男性与女性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7例(10.24%)和12例(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使用他汀类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明显减少,可能涉及阻止冠状动脉疾病进展效应和其他多种效应如他汀类对CRP、炎症或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方法 将234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 :窦性心律组70例、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 ,并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 NT-proBNP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永久性房颤组NT-proBNP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 ,窦性心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5)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阵发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5)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 ,永久性房颤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 脂联素的水平可能与永久性房颤的反复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用胺碘酮在阵发性房颤(Af)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观察复律前及第12个月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21例(42%),观察组复发9例(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后12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得LAD、LAEDV、LAESV较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LAD、LAEDV、LAESV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螺内酯联用胺碘酮在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有效,而且能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予胺碘酮,试验组予胺碘酮+缬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有6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31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与51.6%,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心钠肽的水平,探讨心钠肽与房颤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房颤组50例,均为2006年4月~200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根据心功能分为心功能Ⅰ级亚组、Ⅱ级亚组、Ⅲ级亚组、Ⅳ级亚组。对照组选择性别、年龄与房颤组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血浆心钠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房颤组血浆心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组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心钠肽水平逐渐增加(P〈0.05)。结论 房颤组患者的血浆心钠肽水平较对照组高,且心钠肽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心钠肽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用血栓通静脉滴注一疗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相关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间治疗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头颅CT血肿容积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缺血区缩小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的早期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重度患儿组(40例)与普通患儿组(52例)。同时以同期的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cTnI与心肌酶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为(12.45±3.98)mg/mL,cTnI为(0.86±0.08)μg/mL,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观察组中重症组患儿心肌酶谱与hs-CRP及cTnI水平均高于普通组患儿,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普通组心肌酶谱与hs-CRP 及cTnI水平均低于重症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重症组心肌损害率为45.00%,普通组为5.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与心肌酶不仅能灵敏监测患儿炎症反应与心肌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患儿病情的及早判断、早期干预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