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不如人意的生活变动或应激事件如住房紧张、拖老带小、下岗生活负担重以及职称评定、子女上学或就业问题等,构成中年人大量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是中年人患癌或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中年人养生保健尤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年仅59岁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去世了,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年人在社会各种岗位上充当着骨干或中坚的角色,虽然他们已较成熟,心理生理状态都较稳定,但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不如人意的生活变动或应激事件如住房紧张、拖老带小、生活负担重、子女上学或就业以及职称职务等问题,会构成他们大量的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而这些心理社会应激源是中年人患癌症或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人到中年,尤应注意养生保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持情绪稳定科学家们发现,人体的免疫能力与精神情绪…  相似文献   

3.
中年人繁忙的工作与紧张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视力,老年人要使晚年生活充实、丰富多采,也需要一双较好的眼睛。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视力,预防或减缓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性疾患等中老年人的常见眼病呢?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这些问题: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有规律,早起早睡。老年人精力有限,不宜熬夜,中年人也不宜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应  相似文献   

4.
王润华 《健康博览》2004,(12):37-37
中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事业上是中流砥柱,家庭中肩负照顾老人和孩子双层重担.到21世纪以来,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竞争的意识越来越强,有些白领人,久坐办公室,扶案少动、晚间挑灯夜战;另些企业家,常常熬夜泡在酒桌上;另有少数人常过不健康的夜生活.这些人由于长期学习、工作、紧张的生活,过度疲劳给身体带来巨大压力,身体素质下降,尚无暇顾及身体健康,他们将面临种种疾病的威胁.如:……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紧张的生活事件,如战争、迁居到不同社会文化和地理环境中、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改变等原因,使溃疡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现代医学证明,一个人如果常在焦虑的心情下紧张工作和生活,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有人统计,胃肠疾患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相似文献   

6.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栋梁,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子女,在社会和家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支撑角色。诸多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他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有的学者称其为中年“紧张病”。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直接引发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糖尿病甚至癌症以及意外伤亡。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过度疲劳、高度紧张以及情绪等因素势必损害中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中年人的自我保健尤为重要。 倘若把健康的身体比作银行,需要收支平衡。中年保健好比“收入”,工作及生活重担好比“支出”。如果一味地要求身体“支出”,不停地工作,势必会导致支出大于收入,出现收支不平衡现象,消耗机  相似文献   

8.
对于养生来说,偷闲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社会生活已回归自然,节奏变慢,每周只工作4天半,人们有大把的休闲时间,生活悠闲自在,国民主要的健康问题也不再是紧张、疲劳和心理不适.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如社会、家庭、自身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针对影响中年人不良心理因素,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及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保健,旨在提高中年人的心理素质,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倩 《健康人生》2001,(2):43-44
中年危机:平静生活背后的暗流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中年期是指35岁至50岁这个年龄阶段."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一般人都视中年人为强者,认为中年人事业有成,家庭稳固,责任重大,是成熟的阶段,理应能处理所有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 其实,当人步入中年期后,仍有许多危机与挑战必须面对,平静稳定的生活与工作背后常常隐藏着暗流,中年以后,健康退化、子女离家、事业发展缓慢、婚姻危机等,若遇上外界的变迁,如下岗失业、经济危机,就更加重中年人的失落与挫败感.可见,人到中年,其心理危机是人人都将会遇到的现象,他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学习、生活的压力逐渐加重,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常常因为某种心理-社会因素,如夫妻争吵、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而诱发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这便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如劳动条件、工时长短,脑力和体力劳动紧张程度、生活水平等方面论述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最后谈到不同社会制度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年人头痛,无论痛的性质、类型、病因等,都是比较复杂的,“头痛医头”往往无济于事,需要辩证施治,对病因处理。 紧张性头痛或称神经性头痛 源于头部肌肉紧张、收缩,头部呈紧束或压迫样,有沉重感,常为跳扯痛,当酗酒嗜烟后更难受。这多是生活动荡、烟酒无度、“方城”通宵、睡眠不足所致。以经理、推销商、公关人员、厂长等多见。 高血压性头痛 中年人因家庭、工作等实际性问题,常常生活在紧张状态,弄得身心憔悴,体力不济,高血压悄悄袭来而不发觉。感觉头不清爽,脑隐痛,有时晕厥或指尖乏力麻木,这是高血压早期脑动脉硬化在作怪。 神经衰弱性头痛 此类多见于知识分子科研人员。他们常身处斗室,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摘研究、干  相似文献   

14.
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化社会的今天,紧张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紧张有积极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过度紧张会导致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发生精疲力竭症状等.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职业紧张也许是疾病和工作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于医务工作者做一些紧张程度以及紧张反应的研究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年人年富力强,任重道远,同时也处在疾病的“多事之秋”。为了保证身心健康,应注意生活中的“加减乘除”。 加 扩大爱好,陶冶情操。人到中年,身体各部功能日趋衰弱,各种疾病会趁虚而入。在工作之余,应培养起各种兴趣,如散步、打太极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减 祛除心理压抑,戒掉不良嗜好。俗语说:“心胸豁达百病除”。中年人应学会化愁绪为乐观,化抑郁为开朗,力争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成功的欢乐中将痛苦冲淡。同时,中年人应摒除一切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 乘 热情交友,诚恳待人,将使你如虎添翼。一些中年人囿于某种工作,天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反应的因素及不同个体特征时工作紧张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11所中小学教师85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组织支持缺乏:40岁~年龄段高于20岁~和30岁~年龄段,20年~工龄段高于10年~和<10年工龄段,高级职称高于初级职称,女性高于男性(均P<0.05);工作紧张和工作压力:男性(2.34±0.51;1.96±0.51)高于女性(2.19±0.59;1.85±0.55,均p<0.05);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主要的因素有时间压力、负性生活事件、环境紧张因素(如噪声、工作场所小等)、任务危险性、任务不确定性、以及客现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缺乏问题(均P<0.05).结论 年龄越大、工龄越长、组织支持越缺乏,工作紧张反应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工作任务本身和社会生活紧张因素影响工作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中年人睡眠质量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岚  陈净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35-3737
[目的]探讨中年人睡眠质量现状. [方法]采用年龄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3地中年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回收问卷273份.中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少于老年人,睡眠质量差于正常人;女性(特别是独身、离异及丧偶女性)睡眠质量最差;40岁出头中年人睡眠最差;在企业单位工作及自由职业者睡眠较差. [结论]中年人睡眠状况不佳.要提高中年人睡眠质量需多方面力量从心理,生理、社会等维度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前我院在创办《中老年保健》杂志时,确定了中老年人群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到目前为止,从订阅者和来信咨询者看,还是以退休者、老年人居多,而中年人偏少。我想,这与中年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重,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有关。另外,很多中年人体力、精力充沛,食欲好,睡得香,怎么会去想"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瞿珉 《长寿》1998,(11)
社会的变革,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中遇到挫折,都会给中年人带来不尽的烦恼。这种烦恼、忧愁不仅造成心理上的变化,也会造成身体上的不适。善于或能够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少人感到难以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情绪低落,思维敏捷程度和清晰度下降,记忆力下降,感到头脑里像一盆浆糊,有时还对工作产生了畏惧感.有时还出现了躯体化反应,如:疲乏无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血压上升等等.压力过大还会引发诸如癌症、关节炎、心脏和呼吸器官的疾病,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官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