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健全输血医疗文书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在安全输血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 ,安全输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保障医院、病人和供血单位的合法权益 ,按照有关规定医院建立健全输血医疗文书显得非常必要。1 输血医疗文书是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手段1 1 建立输血医疗文书的重要性  1998年 10月 1日《献血法》的颁布实施 ,为加强我国采供血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卫生部按照《献血法》的要求 ,印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 ,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履行输血管理规定 ,保护病人输注血液安…  相似文献   

2.
医院输血科工作职能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莲英 《贵州医药》2000,24(1):50-5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已发展成为医学科学中由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输血医学.医院输血科的相继成立,则标志着输血技术正向临床各专业渗透,发展.因此,现代医学要求,医院输血科的工作职能不应停留在过去单一的供应型模式上,而应向诊断治疗型的新型模式转移,即能参与和指导临床治疗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开展临床科研用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成分输血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技术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6.
韦善求  万永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07-1808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临床红细胞类输血控制及对输血指南的实施状况。方法:采用本院血库资料,将已受血者输血申请单上填报的Hb水平及其实际输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5年来,内科限制性输血(Hb<60 g/L)次数及量分别为42.2%、46.1%;Hb≤70 g/L的输血次数占67.1%,输血量占69.8%,。外科限制性输血(Hb<70 g/L)次数及量分别为22.0%、25.8%;手术及创伤输血达到指南要求(≤100 g/L)的输血次数占65.0%,输血量占68.0%。全院符合指南要求的输血次数及输血量分别为65.7%(392/592)和69.3%(1045/1507.5)。结论:我院近5年输血控制基本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输血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7.
左祝华 《贵州医药》2001,25(12):1135-1136
自体输血临床应用新进展$铜陵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安徽244000)@左祝华~~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毅  何路军 《河北医药》2001,23(6):469-470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从输血医学的发展过程看 ,输血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救死扶伤 ,抢救危重伤病员生命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输血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因此就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成分输血。近些年来输血治疗 ,特别是随着成分输血治疗的进展 ,安全输血倍受关注。要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主要有几方面的任务 :(1)血液中心和血站要保证合格的供血者及质量可靠的血液 ;(2 )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订合理的输血方案 ,为受血者选择适宜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以求达到最佳疗…  相似文献   

9.
李明湘  张凤珍 《河北医药》1997,19(5):292-293
输血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合格的血液输入人体可使病体康复。输入频临死亡的人,可以起死回生。反之,输用了不合格的血液,不但起不到输血应有的效果,反而使机体致病,如输血后引起的肝炎。所以如何保证血液质量做到安全用血是输血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随之采取相应措施以提供合格的血液用于受血者又是输血工作中首先考虑和解决的。但是,血液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比如血源队伍人员组成与管理,各项指标检测的准确度与所采用的试剂及所用的仪器之间的关系,以及检测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素质等问题。经过数道程序直至合理使用于受血者,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设及到一个质量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保证血液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1 质量管理,人的因素第一 有计划的培养一支质量员队伍,在提高血液质量保证安全用血的质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质量员必须由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其素质不仅指具有诸如对工作认真负责,事业性强,有较高质量意识,对事物有较高分析和解决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质量员的工作具  相似文献   

10.
31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大量输血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结果 31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最多,其次为血浆25%,血小板和冷沉淀最少。结论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检验科血库承担全院的输血工作。从血液入库到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做好血库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病人的输血安全。笔者就我科历年来对血库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安全输血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陆晓琴  汪美玲 《江苏医药》1997,23(10):749-750
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经光量子血疗后输血131例,使输血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治疗组131例次,男sl例,女50例,年龄14~72岁。其中上消化道出血52例,外伤失血38例,产后出血11例,宫外孕失血9例,肺结核或肺癌咯血8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白血病3例。治疗前血色素3~7g/I.之间。对照组119例次,男73例,女46例,年龄13~71.5岁。其中上消化道出血47例,外伤失血36例,产后出血10例、宫外孕失血7例,肺结核、肺癌或支气管扩张咯血7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13.
14.
合理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执如 《成都医药》2001,27(4):248-251
  相似文献   

15.
现就有关输血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处理,结合作者本人的临床经验对有关操作技术进行讨论。1 穿刺针的选择和回血的处理 穿刺针首选动静脉留置针或12~16号针头,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现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血器常碰到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缓慢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常采用:(1)高调法行静脉穿刺:将止血钳夹在滴管的上端或将调节器置于紧贴滴管的下端夹闭,待常规操作后穿刺进针可较快见到回血。(2)调节止血带的松紧度和位置:止血带结扎位置离穿刺点不宜太近,一般约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入院治疗的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44例患者,将手术过程中异体输全血400 mL的22例患者为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将手术前22例患者切皮放血400 mL,为自体输血组,同时等量输入羟乙基淀粉,术中患者再输回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血常规变化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1 h至术后24 h Hct及Hb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PT及APTT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且在输血前后均发生延长同时PLT和FIB发生减少(P0.05)。结论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刻认识临床输血。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2001年至2007年住院患者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成分输血呈上升趋势,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手术科室用血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输血要科学合理,提倡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ALT检测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484名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对2004年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129名ALT阳性献血者,并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对献血者的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与ALT检测阳性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检测不合格无偿献血者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检测项目;ALT阳性与HBsAg阳性无相关性,与抗-HCV阳性呈正相关;非病理因素中ALT阳性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体质量超重者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者。结论 ALT阳性检出与HCV感染呈正相关;非病理因素与性别和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杜方安 《医药世界》2010,(9):1068-1068
临床输血是一种异体移植,时而发生的多种输血反应,多种原因导致输血纠纷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做好安全健康输血,避免输血纠纷发生至关重要。笔者对安全应用血液与健康输血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温廷勇 《医药世界》2010,(9):1057-1057,1060
“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目前已被国际输血医学界的人士认为是当前影响“输血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严重威协患者的输血安全,增加了医患纠纷的潜在风险。我院针对“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技术,大力加强“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的防范,有力提高了患者输血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