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炎康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Cr指标水平以及24小时尿蛋白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Cr指标水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液Ⅳ型胶原(Ⅳ-C)与尿微量蛋白变化预测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微量尿白蛋白/肌酐(mAlb/Cr)比值,将72例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检测各组尿Ⅳ-C、mAlb、转铁蛋白(TRF)和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分析Ⅳ-C/Cr与mAlb/Cr、TRF/Cr、α1-MG/Cr的相关性。结果 A组尿Ⅳ-C/Cr高于正常,B、C组尿Ⅳ-C/Cr、mAlb/Cr、TRF/Cr和α1-MG/Cr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0.01)。DM各组比较,C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0.01)。Ⅳ-C/Cr与mAlb/Cr、TRF/Cr、α1-MG/Cr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3237、0.3749、0.4328)。结论 尿Ⅳ-C作为DM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优于尿微量蛋白,尿Ⅳ-C/Cr、mAlb/Cr、TRF/Cr和α1-MG/Cr进行性升高反映肾脏损害程度,联合检测对预测DM早期肾脏损害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蛋白电泳与尿白蛋白(Mb)/肌酐(Cr)比值诊断糖尿病(DM)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技术对316例DM患者行尿蛋白电泳检测,免疫比浊法行尿Mb检测,碱性苦味酸法行尿Cr检测,并计算尿Alb/Cr比值。结果尿Mb/Cr比值异常176例,其尿液蛋白图谱中除有深而宽的Alb条带外,还出现大分子和(或)小分子蛋白条带;而其比值正常的146例中,54例除有Alb条带外,还有大分子和(或)小分子蛋白条带。结论尿Alb/Cr比值可作为评价DM早期肾损伤的一项实验室指标;其比值正常不能作为否定DM患者存在早期肾损伤的依据,应加行尿蛋白电泳检测,明确是否存在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小常识     
微量尿白蛋白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最简便和敏感的方法。尤其 是目前应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测定运动后尿白蛋白,能在常规方法测出尿蛋白之前, 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小于20微克/分,为正常白蛋白尿期,若尿白蛋白排出量20~200微克/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水平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晨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酸(Cr),肾联检阳性为尿MA,血,尿β2-MG中任何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单项指标阳性率:β2-MG71.57%,尿β2-MG68.42%,尿MA53.68%,多项指标联检阳性率85.26%均高于尿常规(14.73%)和BUN,Cr阳性率(29.47%),差异非常显(P<0.001)。EH2、3级极高危患血、尿微量蛋白肾联检总阳性率100%。结论:血、尿微量蛋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肾功能受损时较肾功能指标BUN、Cr改变出现早,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尿维生素 D 结合蛋白(VDB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102名健康对照组、106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 VDBP、尿 VDBP 与尿肌酐(Cr)比值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与血糖控制不佳组,正常白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血清 VDBP 的正常参考上限为60.6μg/ ml,尿 VDBP/ Cr 的正常参考上限7.76 mg/ g。2型糖尿病组血清 VDBP 及尿 VDBP/ Cr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44.83±6.65)μg/ ml 对(330.92±49.28)μg/ ml,尿:(5.55±2.89) mg/ g 对(15.19±6.38) mg/ g,均 P<0.01],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组血清 VDBP 及尿 VDBP/ Cr 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尿 VDBP/ Cr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尿 VDBP/ Cr 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68%,准确性为83%。结论检测血清 VDBP 水平对于评估糖尿病病情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尿 VDBP/ Cr 与 UACR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胱抑素C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正常与否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胱抑素进行检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正常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1.2±0.4)mg/mmo 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3.9±1.5)mg/mmo L,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正常组患者的胱抑素C含量为(0.7±0.3)mg/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组患者的胱抑素C含量为(1.6±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密切相关,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胱抑素C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能够作为监测指标,对临床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血压病的肾脏损害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高血压病的肾损害 ,对制订防治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研究方法的内容。1 实验室检查1 .1 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muria,MCA)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 ,但常规尿蛋白试验阴性的低浓度白蛋白尿。Parving和 Christensen等[1,2 ] 曾分别报告在未充分控制和新近发生严重高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尿液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 ,待血压控制后又能减少。Parving等 [1] 认为白蛋白尿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联合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患者20例(DN组)、糖尿病(DM)患者96例(DM组)及正常对照组29例,检测3组血清胱抑素C、β2-MG、mALB及Cr,并检测DM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蛋白定性。结果DN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比值均高于DM组,DM组及其尿蛋白定性阴性者的各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DM组HbAlc〉10%者与〈10%者的各检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其对判断早期DN发生、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孕妇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探讨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子痫前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8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00例(轻度30例,重度70例),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单胎孕妇作为对照。检测孕妇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并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最佳诊断值。结果:(1)正常孕妇与子痫前期孕妇及轻、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比较,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高度相关性(r分别为0.799、0.833,P均0.05)。(3)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用于诊断子痫前期轻、重度的最佳值分别为16.32mg/mmol及63.89mg/mmol。结论:UACR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判断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62例受试者中正常糖耐量(NGT)103人、IGT98人、糖尿病(DM)61人,全部进行即刻尿转铁蛋白/肌酐(UTRF/Cr)和尿白蛋白/肌酐(UAlb/Cr)的检测及临床观察指标的测定。结果(1)UTRF/Cr与UAlb/Cr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01。(2)IGT组的UAlb/Cr(中位数,极差)、UTRF/Cr(中位数,极差)高于NGT组(0.015,0.44mg/mg比0.012,0.58mg/mg,t=-1.981,P=0.049;0.064,4.96mg/mg比0.034,7.30mg/mg,t=-2.249,P=0.026)。(3)各组UTRF/Cr比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蛋白尿的阳性率(41.6%比29.7%,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尿的主要危险因素是DBP,OR=1.064,2hPGOR=1.109,P<0.01;非糖尿病组的主要危险因素是DBP,OR=1.064,P<0.01。结论在IGT阶段已存在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尿转铁蛋白/肌酐比值的检测较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更灵敏,但仍需进一步综合比较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红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 (Hb AGE)与肾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检测 44只 12周和 2 8周病程的链脲佐菌素 (STZ) 糖尿病大鼠和 14只正常对照大鼠的Hb AGE含量 ,并测定尿蛋白 /肌酐 (Pr/Cr)比值及病程 2 8周时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GBMT)。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 ,Hb AGE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与血糖和HbA1c呈显著性正相关 ,但与HbA1c的关系更密切。Hb AGE与肾小球组织AGE(GTE AGE)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6 86 2 ,P <0 .0 1) ,二者与尿Pr/Cr比值和GBMT具显著相关性 ;胰岛素和氨基胍可降低Hb AGE水平 ,减少尿蛋白 ,阻止基底膜增厚。结论 Hb AGE可作为AGE循环标志物 ,反映慢性高血糖和肾小球AGE含量 ,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时的肾脏改变 ,其水平长期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药物规则治疗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心脏、血管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2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全天平均脉压(ABPP),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内径(CA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射血分数(EF),生化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U).评价不同ABPP值对心脏、颈动脉、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PP≥60 mmHg与P\%P\%<60 mmHg比较,E/A值、EF和Ccr均下降(P<0.05),而LVMI、CAD、CAPR、IMT、MAU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可促进心脏、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尿微量白蛋白(MA)和肌酐(Cr)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老年EH患者尿MA/C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老年EH患者尿MA/Cr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4hSBP(P<0.01)、空腹血糖(P<0.05)、高敏C反应蛋白(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可能与24hSBP、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微量白蛋白尿能预报高血压病的心肾血管并发症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 >30 0mg/ 2 4h)不仅见于早期的 1型和 2型糖尿病肾病 ,也见于非糖尿病疾病及原发性高血压。在糖尿病 (特别是 1型糖尿病 )肾病早期诊断中检测微量白蛋白尿具有肯定价值 ,还可预测 1型及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及其死亡率。那么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及肾脏损害是否也有预报及早期诊断价值呢[1] ?1 微量白蛋白尿的产生机制在高血压病患者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阳性率到底有多少 ?1996年Agrawal等[2 ] 对 11343例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脉压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在药物规则治疗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 (PP)与心脏、血管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 ,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 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 2 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全天平均脉压(ABPP) ,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 (CAPR)、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 -中膜厚度 (IMT)及内径 (CAD)、左室重量指数 (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 (E/A值 )、射血分数 (EF) ,生化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及 2 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 (MAU)。评价不同ABPP值对心脏、颈动脉、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影响。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PP≥ 60mmHg与PP <60mmHg比较 ,E/A值、EF和Ccr均下降 (P <0 0 5) ,而LVMI、CAD、CAPR、IMT、MAU升高 (P <0 0 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 ,可促进心脏、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 ,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 ,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早期诊断则有助于该病的控制。目前,国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尿白蛋白(Ab)的检测,而文献报道测定尿转铁蛋白(Tf)能更早提示糖尿病肾病。我们检测了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尿Tf及尿Tf与血肌酐的比值,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我们还对50例病人同时测了尿Ab、β_2-MG、IgG、THP及Ab与血肌酐的比值并作了比较。本文提示,尿Tf是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若同时测定Tf/Cr的比值,则诊断的敏感性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尿PCX、尿白蛋白(UALB)、血清肌酐(CREA)、尿素(UREA)水平,按UALB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将各组间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尿PC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个组间PCX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X水平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0.58,P0.01)。结论检测尿PCX有利于DM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UP/Cr)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103例患者晨尿及24h尿,按24h尿蛋白0.50g界点分为非临床蛋白尿组52例和临床蛋白尿组51例,分析UP/Cr比值及24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UP/Cr比值对应24h尿蛋白0.15g、1.00g和2.00g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52例非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7,P〈0.05),以晨尿蛋白/尿肌酐≥0.09作为24h尿蛋白≥0.15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78,特异性0.60。51例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5,P〈0.01),以UP/Cr≥0.96作为24h尿蛋白≥1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92,特异性为0.93;以UP/Cr≥1.97作为24h尿蛋白≥2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89,特异性为0.85。结论:晨尿蛋白标本测UP/Cr比值是临床蛋白尿患者方便、可靠评估尿蛋白的方法。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需要结合分析24h尿蛋白和UP/Cr比值,以更好的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病易累及肾脏,而肾脏损害的早期,常常不被人们重视,多在尿常规出现蛋白,或尿素氮、肌酐开始有改变时才被人们注意。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往往更早于尿素氮、肌酐、尿蛋白的改变,因此,用β2MG的改变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累及肾脏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