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9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74例 ,女 2 6例 ;年龄 18~ 72岁。肠梗阻发生于术后 10天至 1年。手术术式为阑尾切除 2 9例 ,胃大部切除 15例 ,胃穿孔修补 15例 ,胆囊切除 3例 ,胆总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4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平 《山东医药》2008,48(2):50-50
粘连性肠梗阻是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收治54例胃肠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男36例,女18例;年龄2~65岁,平均50.2岁.  相似文献   

3.
孙志军  洪亮  管小猛 《山东医药》2006,46(30):40-4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因素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进而形成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2001~2005年,我们共收治各种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老年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118例老年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分为实验组60例实施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对照组58例实施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首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首个48 h腹围缩小程度等明显增加(P<0.01),肠鸣音、白细胞等恢复时间缩短(P<0.01),手术率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增加(P<0.01)。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均未复发。认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患者创伤小、痛苦轻,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事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依据是否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危险因素。依据观察组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结果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发生率为23.33%。阑尾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肠吻合术、伴糖尿病、肿瘤患者TNM为Ⅲ~Ⅳ期、患者ASA为Ⅲ级、留置引流管和术后发生感染是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A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切口感染、肠壁损伤、再次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老年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回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月~10月,我们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48例。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就其中手术治疗的时机予以探讨。临床资料:本组男106例,女47例;年龄16~75岁,平均45.5岁。其中手术治疗55例.粘连松解术35例、肠破损修补术13例、肠切除3例、肠瘘修补术2例、小肠排列术(肠壁间断缝合法)2例。术中见有肠绞窄者8例.肠坏死者3例。  相似文献   

8.
钟峰  李胜军  秦修强 《山东医药》2004,44(27):48-48
小儿性肠梗阻易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小肠憩室炎及腹部感染等,其根本原因为肠粘连。1999~2003年,我们共收治小儿粘连性肠梗阻43例。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以解决的继发性后遗症。近年我们收治的48例,有41例是由于过去施行腹部手术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粘连而反复手术者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李积玉 《山东医药》2011,51(48):107-107
术后组织粘连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的组织粘连是有利于创伤愈合的,但是粘连也会导致诸多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慢性盆腔疼痛及不孕等,同时也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0例妇产科手术后组织粘连形成情况,旨在研究手术后组织粘连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兆东 《山东医药》2007,47(16):96-96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炎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处理方法不同,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001~2007年,我科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32~62岁、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肠梗阻的内镜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粘连性肠梗阻的内镜介入性治疗刘良伟管杰曲年文潘兰亭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内镜介入性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使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现将1994年8月以来我院经内镜治疗的1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资料做一总结。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第1次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0 d,无一例并发症发生;2例因考虑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术中因分离粘连引起肠壁破损,被迫行小肠部分切除,经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肠内排列术,治疗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建功  于海泓  蒋洁  郝敏 《山东医药》2006,46(21):85-8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所不同。2000年1月-2005年7月,我们收治术后EPII患者2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01~2013-06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肠梗阻解除时间3~7 d,平均4.5 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能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华  孙威  蒋本春  王强 《山东医药》2011,51(18):99-100
目的 观察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41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结果 本组41例中,1例因术后肠瘘、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第52天死亡,40例痊愈出院.39例随访5~84个月,无因粘连性肠梗阻而再次入院者.结论 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我院外科自2000~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膜损伤后,由于其自然修复作用,几乎都要发生局部粘连,轻则引起腹部不适,重则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2000年12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对143例开腹手术患者应用透明质酸钠(HA)预防术后肠粘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明超 《山东医药》2005,45(21):39-39
多数学者把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肠梗阻定义为术后早期肠梗阻。若对其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997年9月至2004年4月.我们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