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瑞格列奈(诺和龙)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DM)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进行评价。方法 停用原口服的磺脲类降糖药物(SU),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后,3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每晚22:00给予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结果 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避免1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联合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中效胰岛素组20例和胰岛素组20例。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及体重变化,结果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联合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少,体重的增加及低血糖的发生事件均较少。结果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可以成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59例2型糖尿病伴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59例,予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0周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变化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明显下降(P〈0.05);体重指数无明娃变化(P〉0.05)。结论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伴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伊娜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07-308
目的观察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及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40例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0例和联合治疗组20例。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及体重,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联合治疗组应用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体重增加亦较少(P<0.01)。结论对于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继发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5%~10%,连续五年后可达40%~50%。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有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进一步衰竭、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加重、磺脲类药物慢性脱敏、肝糖输出增加及周围组织糖利用减少等。本次研究采用日间口服瑞格列奈(由诺和诺德公司生产)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疗效及安全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应用对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本院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32例对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分为A组:重组人胰岛素预混30R组15例;B组:甘精胰岛素组(IG)17例.观察12周治疗前后空腹 餐后2 h血糖,C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HbAlc变化.结果 两组均有降糖效果,且疗效剂量相近,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明显少于预混30R组,且治疗后血清C肽水平均有所改善.结论 应用胰岛素治疗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均有较高的血糖达标率,而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治疗前有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7.
陈勇  金亚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2):108-110
磺脲类口服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继发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0%,连续5年后可达40%~50%^[1]。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有J3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进一步衰竭、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加重、磺脲类药物慢性脱敏、肝糖输出增加及周围组织糖利用减少等。本次研究采用早、中餐口服瑞格列奈(由诺和诺德公司生产)联合晚餐皮下注射预混门冬胰岛素30(由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31例.停用原口服药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2周.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糖代谢参数,计算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等.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4.4±2.1)d,胰岛素剂量平均为(48.6±19.2)U/d,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失效的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和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49例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n=24)和联合组(n=25).治疗12周后,两组的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体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程度给予比较.结果两组的血糖均显示较好的控制(各自与治疗前相比,P<0.01),但联合组与胰岛素治疗组相比应用胰岛素剂量少(P<0.01),体重增加较少(P<0.01),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程度较好(P<0.01).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30R与胰岛素泵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42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与胰岛素泵治疗组,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较好地模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节律,在减少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30R,更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使用胰岛素组仅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吡格列酮组予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体重、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12周后60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吡格列酮+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14.8%(P〈0.001),胰岛素治疗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增加剂量18.6%。结论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安全可靠,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达标时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各80例应用胰岛素针治疗,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06~2006-06在我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A组继发失效患者80例,诊断标准是:口服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有效1 a以上饮食控制良好,口服磺脲类药物足量≥3个月,空腹血糖≥10 mm o l/L持续1个月以上,糖化血蛋白≥9.5%[1]。B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1997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未接受口服降糖降脂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无严重的心、肝、肾重要脏器病变。男31例,年龄(50.…  相似文献   

13.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相关性因素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①统计本院近13年来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率;②比较磺脲类失效组与有效组的年龄、病程、血糖、胰岛素、服药日平均刺激强度、体重指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失效组的病程及平均每天服药强度明显大于有效组;②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失效前空腹血糖不存在差异性;③失效组失效后空腹血糖高于有效组,胰岛贮备功能低于有效组.结论2型糖尿病的病程及口服刺激强度是引起磺脲类继发失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联合体育锻炼对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5例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GI联合体育锻炼组27例和对照组18例,同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护理,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AGI联合体育锻炼组的空腹和餐后1,2h血糖明显下降,有效率为69.2%;对照组仅2例有效。结论应用AGI联合体育锻炼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作为磺脲类与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失效后的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CSⅡ)强化治疗与传统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强化治疗进行比较,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两种方法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有效降低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部分患者可改为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需联合胰岛素治疗,部分患者需依靠胰岛素治疗。但CSⅡ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MDI组短,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部分患者可恢复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性。应用CSⅡ强化治疗比MDI强化治疗能更快速、安全降血糖。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常用磺脲类药物治疗 ,部分患者可导致药物继发性失效 ,每年发生率约为 5 %~ 10 % ,连续用药 5年后可达 4 0 %~ 5 0 % [1] 。本院近 5年来采用普通胰岛素加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5 4例 ,并与单用胰岛素治疗比较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分组 按照WHO(1985 )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诊断标准 ,随机选择服磺脲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本院住院或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10 8例 ,平均年龄 (5 2 .5± 6 .8)岁 ,男 5 0例 ,女5 8例 ,体重指数 (BMI)为 (2 4 .3± 2 .3) ,病程 (5 .9± 3.5 )年 ,空腹…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孙刚  万莹 《临床荟萃》2009,24(21):1909-1910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往往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胰腺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后期才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据英国糖尿病前瞻研究(UKPDS)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β细胞功能减退已达50%以上。磺脲类(SU)药物为胰岛素促泌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糖药物,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SU的疗效逐渐减弱.以致发生继发性失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病人中.CIIS(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紊分泌)与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机理。方法 选择病例时.排除B细胞以外的因素所导致的暂时性磺脲类药物失效。设立正常组、普通糖尿病组和试验组(糖尿病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组)。然后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使普通糖尿病组和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组血糖恢复正常。检测强化治疗前、后胰岛素兴奋试验中血中胰岛素、C肽各点浓度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三组病人0点的胰岛素和C肽无明显差异,1点三组间有明显差异(正常组最高.实验组最低);2点,正常组与普通组无差异.而与试验组差异明显;3点.试验组与正常组无差异.而与普通组差异明显。结论 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时.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可能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往往能有效控制血糖,但随时间延长疗效降低、血糖升高,发生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SFS)。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与难题之一,其发生率以每年5%~10%速度递增。本研究采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56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同时联合瑞格列奈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体质量及BM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体质量、BM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疗效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无明显增加,依从性良好,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