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女 ,2 6岁 ,素与婆婆、小姑不睦 ,丈夫笨拙、懦弱且长期失业 ,生活靠公婆接济。一次与小姑、婆婆吵架后出现手抖 ,当夜突然全身抽搐 ,5分钟后自行缓解 ,意识清楚 ,事后能完全回忆。之后 ,每遇心情不顺便会发作 ,甚至不能见其小姑 ,伴心烦、失眠、健忘等症。诊断为“癔病性抽搐” ,予以认知领悟疗法。经几次治疗后 ,患者抽搐不再发作 ,心烦、健忘、失眠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渐渐变得不太重视自己的症状 ,不关心心理冲突的解决 ,反倒非常关心医生的情况 ,对医生态度和善、言听计从 ,经常找借口拖延治疗时间 ,表现出对医生强烈的仰慕和依…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惊恐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惊恐发作疾病患者共计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28例。治疗组28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5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经过为期15d的治疗,治疗组28例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级别疗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28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级别疗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惊恐发作症状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晓波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96-696
例1男,77岁。因发作性呼吸困难1年,要求再次全面体检人院。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咳喘史,无打鼾,不吸烟。首次发病于西双版纳旅游海拔2000m的登山途中,吸氧缓解。此后无诱因1年之内有5次类似的发作,症状依次渐重,均于夜间突然惊醒、咽部紧束感、气促、喘憋、自述“心脏要跳出来”、胸痛、大汗、四肢发凉、面色苍白、惊恐不安、症状在数分钟内达峰,伴濒死感。每用120救护车送达医院,平喘或强心利尿、稍加处置有时仅于吸氧后10~20min内症状即可缓解。发作时曾有3次伴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4.
年轻漂亮的杨小姐,在3个月前一天晚上,突然感到胸闷、气急、心跳剧烈,好像心脏要从嘴巴里跳出来似的,大汗淋漓,全身颤抖,极度恐惧,不能控制,有一种即将窒息马上死亡的感觉,大喊救命,立即要去医院急诊,家属见状迅速叫救护车送她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刚到医院急诊科,上述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医生检查无异常发现,心电图检查也未见异常。于是医生只能对症处理一下,嘱杨小姐回家。可是,以后的一周里,杨小姐又以同样类似的症状发作2次,每次发作15~30分钟左右,发作无明显诱因。无奈,医生只得把杨小姐收入急诊观察病房检查。在观察期间做24小时心电监护及相关的检查,结果一无所获,发作却没有终止。心理医生会诊后,诊断为“惊恐发作”,经支持性心理治疗,并服用“百忧解”、“佳静安定”后,发作消失。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性 ,6 5岁 ,工人 ,9年前 ,患者无明显原因突感心慌、胸闷、烦躁 ,无气促、喘息、咳嗽、咯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终止 ,以后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发作时感左胸前区闷压感 ,反复入我院住院治疗。 3月前 ,做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房室结双径路快慢型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 ,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数天即出现焦虑不安 ,有大祸临头感觉及运动不安。自称心慌、胸闷 ,反复作心电图检查均正常。于 2 0 0 2年 11月 1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出现胸闷加重 ,胸部压迫感及频…  相似文献   

6.
惊恐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焦虑性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特征。惊恐发作也是精神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而且在综合性医院内科、急诊科亦不少见。因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严重恐惧、害怕与大祸临头感,病人表现呼吸急促、心悸、胸前压迫感或胸痛,有窒息样濒死恐惧,出冷汗,双手发抖或震颤。特别是因害怕突然死亡的患常呈严重不安,甚至呼救等表现。由于发作时心脏症  相似文献   

7.
8.
姜国林 《海南医学》2014,(22):3395-3396
惊恐发作(PA)和癫痫都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两者的发病机理不同,PA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与癫痫的表现极其相似,甚或难以鉴别,尤其当脑电图有痫性放电等少见或罕见的酷似癫痫临床表现时,更要注意与癫痫等疾病的鉴别。现就笔者收治的1例长达6个月之久反复PA误诊为痴笑发作的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廖科 《铁道医学》2013,(12):950-957
发作性精神障碍是一类临床上常见,以发作性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包括惊恐发作、急性妄想发作、爆发性人格障碍等,其中惊恐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1.5%~2%,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强烈濒死感和(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但间歇期正常,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癫痫和惊恐障碍均是发作性疾病,且癫痫发作时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需与惊恐发作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惊恐障碍3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惊恐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及就医行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惊恐发作的年龄18~62岁.初次就诊全部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及呼吸内科.临床表现有自主神经症状和焦虑,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及濒死感等.结论惊恐障碍误诊率高,应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建立联络会诊制度.  相似文献   

11.
陈文姬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16-1618
本文报告了一例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伴惊恐发作的心理咨询案例。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和认识领悟疗法对焦虑症伴惊恐发作的来访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辅助心理咨询。通过提高认识、实践锻炼和巩固新的认知结构等三个阶段的心理咨询,成功地达到了"认知重建"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求助者的严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6— 2 0 0 1年共行部位麻醉 6 30 0余例 ,麻醉后出现了 7例焦虑症急性发作 (惊恐发作 ) ,现将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中 ,男 2例 ,女 5例。年龄 18~ 42岁。所患疾病 :甲状腺肿瘤 2例 ,阑尾炎 2例 ,胃穿孔、子宫肌瘤、开放性尺挠骨骨折各 1例。术前准备 :术前 30min阿托品 0 .5mg、鲁米那钠 0 .1g肌注 ,入室后行硬膜外、臂丛、颈丛麻醉 ,效果均较满意。1.2 发作表现 患者入室均紧张不安 ,恐惧欠合作 ,其中大汗 2例、尖叫 2例 ,盖单后窒息感 1例 (撤单后消失 ) ,心慌、胸闷、呼吸困难 2例 ,难以…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8岁,未婚,工人。因多疑、妄闻2年,加重半月,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收住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胸透、心电图)均无异常。以维思通系统治疗。当用至第10天,维恩通日量4mg时,患者症状改善,但突然出现一次惊恐障碍样发作,表现大声呼救,称胸闷,喘不过气来,害怕,有濒死感,控制不住浑身发抖,出汗。急查心电图,除示窦性心动过速外无异常。即给予氯硝安定2mg肌注,心得安10mg口服,七八分钟后患者称感觉好一点,  相似文献   

14.
对25例惊恐发作的住院病人,进行心脏超声诊断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25例惊恐发作病人的心脏超声表明各腔室内径、各瓣膜形态及活动,以及心功能均基本属正常范围,无二尖瓣脱垂发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19例病人有心脏早搏现象,但早搏次数基本在正常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6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气短、胸闷5年,情绪低落、烦躁1个月于2002年6月2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开始常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气短,胸前区压迫感,伴大汗濒死感,每次发作历时1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发作间隙期患者能正常工作、生活。病初每月发作1-3次,以后发作次数增多,每月多至10次,每次发病后患者担心下一次再发作,整天焦虑不安,曾多次到重庆多家医院就诊,反复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共同合作创建了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专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2012年伊始,我刊与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推出"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学术专栏。这个新专栏的诞生,是为了响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通过对心理问题病案的研究和分析,提高中国全科医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居民心理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对心理问题的识别、治疗技术和技巧。解决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并非只是精神病学专家在精神病院里完成的任务。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是最常接触心理健康问题的卫生工作者,全科医学服务也最有机会和可能帮助居民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整体服务,不仅仅关注居民的躯体健康,还要重视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特别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服务,还是相当薄弱的短板,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还相当欠缺,本专栏期望通过各位专家的案例分析,介绍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本专栏由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Melbourne大学的几位专家轮流撰写,他们包括Grant Blashki副教授、Fiona Judd教授、Leon Piterman教授、Shane Thomas教授和Colette Browning教授等。他们既是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学专家,也是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专家。本专栏还将邀请国内外其他专家撰写案例。各位澳大利亚教授合作撰写的著作《全科医学中的精神病学》正在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国内外专家合作进行翻译,期望不久在中国出版。我们共同希望通过本学术专栏和翻译名著等努力,让中国的全科医学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迈上新的台阶。本栏目采用中英文对照发表,所有案例由Monash大学的杨辉教授翻译,并撰写译者按和注释,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7.
对25例惊恐发作的住院病人,进行心脏超声诊断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25例惊恐发作病人的心脏超声表明各腔室内径、各瓣膜形态及活动、以及心功能均基本属正常范围,无二尖瓣脱垂发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19例病人有心脏早搏现象,但早搏次数基本在正常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邢淑华 《吉林医学》2013,34(18):3579-3581
目的:探讨并总结帕罗西汀对惊恐发作患者心血管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安全性,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惊恐发作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进行治疗,每2周记录患者胸痛发作的次数,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4周、8周、12周胸痛发生的次数分别为(11.4±5.6)次、(8.3±5.4)次、(3.1±3.0)次、(2.2±2.1)次、(0.4±1.5)次;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4周、8周、12周胸痛发生的次数分别为(10.4±5.5)次、(9.3±5.8)次、(8.5±3.1)次、(6.5±2.4)次、(1.1±1.6)次。试验组胸痛次数下降的更快,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对惊恐发作患者的心血管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惊恐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将44例惊恐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精神科的常规焦虑障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的惊恐发作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惊恐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惊恐发作患者的发作频率并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惊恐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及就医行为。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面谈逐一填写。结果初次惊恐发作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之间。初次惊恐发作的场所在家发作者40例,占66.7%,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初次治惊恐发作到本院就医期间平均(10.52±12.31)月。来院就医时合并抑郁障碍者20例,占33.3%。临床表现在二个症状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次惊恐发作场所在家发作者最多,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在恶心或腹部难受,发热或寒战症状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