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临床观察与血管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成功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的质量和寿命严重影响着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动静脉内瘘被视为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线",保护血管通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血液净化穿刺与常规静脉穿刺相似,多采用针尖斜面向上进行。近年许多报道提出,采用非针尖斜面向上进行穿刺时可减小创面,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延长内瘘寿命等方面比常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2种动静脉内瘘血管拨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 把24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由于自身血管条件限制,动脉和静脉穿刺同一内瘘血管上的患者分别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2820例次拨针时采用先拨动脉穿刺针后拨静脉穿刺针(以下简称动-静脉拨针法)A组,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2350例次采用拨针时采用先拨静脉穿刺针,后拨动脉穿刺针(简称静-动脉拨针法)B组,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渗血、血肿、狭窄、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内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P <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在同一内瘘血管上患者透析结束时,静-动脉拨针法能有效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拨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形成的一种血管通道,是一种能长久且安全使用的永久性通路[1]。中国90% 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血管通路[2],目前,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常见穿刺方法包括区域穿刺、绳梯穿刺和扣眼穿刺,其中绳梯穿刺法的应用更为广泛[3]。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绳梯法穿刺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管长度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药》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纱块按压方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方法将20例内瘘成熟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在透析结束时穿刺点纱块按压选择垂直血管方向,即纱块垂直于内瘘方向按压穿刺点。观察组纱块按压方向平行于内瘘血管按压穿刺点。观察2组患者内瘘50次按压后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血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纱块按压平行于内瘘血管上方,降低了渗血风险,保护了内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提高了内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何春燕 《黑龙江医药》2013,26(4):719-7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式。方法:对4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针对其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37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3年后闭塞,2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未发生1例内瘘感染。结论: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透析过程、结束时以正确按压血管及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樊梅荣  曾财花  殷鹭  陶玲玲 《江西医药》2023,(12):1394-1398
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评估动静脉内瘘血管,绘制动静脉内瘘位点图以指导护士绳梯穿刺。方法研究选取8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建立动静脉内瘘位点图指导绳梯穿刺法,对照组则通过传统方法评估动静脉内瘘进行绳梯穿刺。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穿刺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24小时血肿发生率、绳梯穿刺执行率,两组患者分别在第3、6、9、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评估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绳梯穿刺的执行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不足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后的第6、9、12个月内瘘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导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能够增加护士绳梯穿刺的执行率,降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发生率,降低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后第6、9、12个月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由于内瘘血管需要反复穿刺,尤其使用时间较长的内瘘,穿刺方式不同和护理不到位都往往对动静脉内瘘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给护士也增加了穿刺难度,从而降低了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们自然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需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血液透析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1]。而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是保持内瘘完整性、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本研究通过对比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比较其临床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患者的满意情况,为临床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选择提供  相似文献   

10.
徐浩 《哈尔滨医药》2016,(4):465-466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晶晶 《安徽医药》2016,20(3):586-588
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每次使用时的维护都关乎到内瘘的使用寿命。该文通过对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相吻合,首选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使静脉动脉化,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提高透析患者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现就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内瘘穿刺针穿刺靠近血栓部位的内瘘静脉端,经内瘘穿刺导管间断注入尿激酶;另选外周静脉缓慢滴注肝素盐水。两者联合治疗血栓形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本组52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4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6.9%;治疗时间为0.5~4 h,平均治疗时间2h。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道,也是其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在作内瘘成形术时由于血管内膜的损伤,以及在形成动脉硬化后的静脉上反复穿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等诸多因素,使内瘘的静脉端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形成内瘘完全闭塞。近年来,我院采用仙人掌配合芒硝外敷治疗内瘘静脉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直接穿刺股静脉在急诊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传统的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直接穿刺、深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而对那些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需紧急透析、内瘘成熟前或内瘘失败、未能及时行深静脉置管或外周动脉条件差的患者(血管通路难以建立),股静脉穿刺就有其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将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做好内瘘的保护性使用,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还要有扎实的内瘘护理知识和穿刺水平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现总结以下使用内瘘延长寿命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提高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2012年4~12月对240例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Qcc的穿刺方式,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QCC前、后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达标率及内瘘穿刺失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Qcc前、后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达标率及内瘘穿刺失败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圈员在沟通与协调、积极性、责任心、荣誉感、团队合作、和谐程度、面对问题的勇气、质量改善手法的认识、个人素质修养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QCC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小,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11例上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及使用期内,1例因持续性低血压在使用2年左右时瘘口附壁血栓形成,经导管取栓成功后血流量恢复250 mL以上,其余10例均未发生内瘘阻塞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上臂动静脉内瘘系非常规造瘘部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内瘘血管的穿刺护理,是预防内瘘感染、避免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