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管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血压管理,对照组只给予传统血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人院时及人院1周、2周、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CCSS、SSS评分分别为(22.89±8.61)分、(40.59±12.39)分,对照组分别为(31.29±9.59)分、(26.56±15.67)分,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为(14.194-10.71)分,对照组为(30.25±10.11)分、(25.43±16.78)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脑出血病人实施合理化血压管理,对病人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6 h,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在NIHSS评分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能再通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1)。观察组临床预后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临床预后质量高,凸显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确诊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2周后的C反应蛋白变化、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天、1周、2周、1个月观察组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会改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25-1626,162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3周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治疗一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CSS)、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CSS、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CCSS、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血液粘度,疗效确切,是治疗安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和降纤酶配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联合应用血栓通与降纤酶;对照组20例,用降纤酶配合维脑路通。3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5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明显下降(均P〈0.01),且较对照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血栓通和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降纤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予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并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48±10.50vs19.78±14.76,P〈0.05),显效率优于对照组(66.7%vs45.0%,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丹参、川芎嗪静滴治疗,观察组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71%,高于对照组的69.35%(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高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3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较前明显下降(P〈0.05),亚低温治疗组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影响更明显(P〈0.05)。治疗30d后,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应激性疾病,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奥拉西坦加常规药物为治疗组45例,常规药物为对照组45例。观察2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0%(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为P〈0.01),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奥拉西坦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是安全的,适应社区应用。  相似文献   

12.
曹琳彰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377-377,397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4例发病〈3 d的脑梗死患者分为HBO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ES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1%。两组经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较治疗前提高,且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北大之路,恩经复18ug≥9000AU),18ug,im,q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能较快速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神经功能缺损与IL-6等的相关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mRS评分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测定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的下降与超敏CRP、IL-6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后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疗效,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价运动功能,使用改良Barthel(M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孙秀琴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132-13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降纤酶治疗,2组基础治疗相同。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的作用。方法:130例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苦碟子治疗,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72小时内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90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治疗后第21天ES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90天ADL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巴曲酶(东菱迪芙)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6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巴曲酶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