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1962~2010年沧州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沧州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之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以后下降。病死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962~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流行态势提示,传染病防控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廖显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84-1185
目的 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痰、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潮州市1994~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潮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潮州市1994~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5年潮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1977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8.30/10万。各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因为肺结核、麻疹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仍界较高水平。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艾滋病、登革热、麻疹等传染病是潮州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元江县60年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今后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元江县1953~2012年的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元江县1953~2012年共报告传染病28种357 922例,年均发病率3 946.95/10万.消灭了烈性传染染病天花;消除了白喉、脊髓灰质炎、鼠疫、炭疽、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已基本消除了疟疾、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麻风病;新发现传染病有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发病率顺位居前五位的传染病由1953~1962年的流感、疟疾、痢疾、麻疹、百日咳转变为2002~2013年的手足口、腮腺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肝炎.2002~2013年,呼吸道传染病在总传染病发病中的构成比由1963~1972年75.87%降至31.89%;肠道传染病由1953~1962年的9.87%上升至49.8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由1953~1962年的73.06%降至5.67%;血液性及性传播疾病自1990年后有报道,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淋病是元江县当前流行的主要传染病.结论 元江县60年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传染病谱、发病顺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防控工作必须提高传染病法制化管理水平,针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特征制订综合性防控措施并加以落实,重点抓好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以及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5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2004~2008年5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丹东市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55.84/10万~363.6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85.13/10万。5年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6.25%,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32.80%,2008年跃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梅毒为主。结论丹东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学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深圳市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27/10万,发病高峰期处于5~7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46.0%;年均报告男女性别比为1.78:1,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且多为学生、托幼机构儿童、散居儿童,共占发病总数的81.5%。暴发疫情共75起,全部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结论深圳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维持在较低水平,2011~2012年增长较为迅速,2008~2012年间,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暴发场所以托幼机构和学校为主,而免疫规划提高接种相对较低,应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儿童免疫接种率,加强易感人群监测,建议对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是控制流腮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湄潭县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法定传染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5973例,死亡25人,年均发病率249.98/10万,死亡率1.05/10万。发病居前三位病种是肺结核占66.62%;肝炎占16.91%;痢疾占8.64%;其它传染病仅占7.84%;在各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逐年下降,呼吸道和血源性传染病逐年上升。结论肺结核、乙肝、痢疾是湄潭县传染病防治重点,其它疾病仅为散发,要加强健康教育及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掌握固原市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2008—2012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固原市2008—20012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病例7种137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2.91/10万;0~10岁报告发病率最高,为819.67/10万。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37.06%和31.23%。结论固原市丙类传染病各年间的发病率起伏不定,高发病种是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应根据各病种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并认真落实,以有效降低丙类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统计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数据,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2020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88 649 053例,死亡239 297例,年均发病率为500.149/10万,年均死亡率为1.348/10万。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AAPC(95%CI)分别为-19.9%(-25.9%~-13.5%)和-2.0%(-2.6%~-1.4%),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为6.5%(2.1%~11.0%),呈上升趋势。甲类和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AAPC(95%CI)分别为-2.3%(-10.8%~7.1%)和-2.9%(-21.5%~20.1%),较稳定;乙类传染病为5.5%(3.7%~7.3%),呈上升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死亡率较高的是艾滋病和肺结核。丙类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均集中在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遵义市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009~2012年网络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9~2013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689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3.23/10万;居前3位的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2.22%、19.68%和13.44%。以3~8月发病略高,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人群为主,男女比为1.67∶1.00(χ2=3445.64,P<0.01)。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丙类传染病已成为遵义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大对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减少传染病暴发流行,规范传染病诊断与报告,更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疫情研判和防控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康市2012年法定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安康市2012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安康市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12822例,报告发病率225.39/10万,死亡11例,报告死亡率0.42/10万。无甲类传病疫情,乙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乙类传染病第1位为肝炎,报告发病率112.25/10万,第2位肺结核,报告发病率79.78/10万,第3位梅毒,报告发病率20.18/10万;丙类传染病第1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104.70/10万,第2位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92.07/10万,第3位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31.49/10万。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防控乙丙类传染病重点。  相似文献   

13.
聂俊雄  周权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65-1367
目的掌握常德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6~2012年共报告22种甲乙类传染病819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55/10万。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现高度散发状态,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逐年上升态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七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肝炎(未分型)、淋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年龄分布以成人为主。结论常德市传染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应根据该变化特点和人群分布特征,在抓好分类管理的同时,突出以农民为重点人群,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淋病等为代表的多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特别要注意落实行为干预措施,遏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4.
蚌埠铁路辖区50年传染病谱变迁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宏武 《现代医学》2003,31(5):293-295
目的 分析蚌埠铁路辖区1953~2002年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方法,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50年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呈大幅下降趋势;20世纪50~70年代以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8.65%~72.94%;8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1.61%~70.72%;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成为现阶段主要传染病,性病的发病构成比上升,并进入疾病谱前5位。结论 因防治策略正确,大多数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始辖区疾病谱出现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依法开展防治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白云区2008~2012年患传染病的居民的死亡原因.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统计学指标,对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传染病死亡数为227人,年平均死亡率为2.04/10万,传染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传染病主要死因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艾滋病.前三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94.27%.职业以无业或待业居第一位.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是导致白云区居民死亡的最严重传染病,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6.
唐勤 《四川医学》2011,32(5):775-776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我院共报告23种法定传染病2880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280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1600例。主要报告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7.47%。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各年报告均排前5位。结论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是我院报告儿童常见病,肺结核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因此应加大对周围食品餐饮业管理力度,做好托幼机构疾病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人员密集区域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防止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英国-医院内部采取禽流感防治措施 卫生部向威尔士医院工作人员和住院病患提供抗病毒医疗服务。Ysbyty Glan Clwyd和Bodelwyddan有近80人服用了抗病毒药物达菲,因为他们曾接触过一名感染了H7病毒的医护人员。Gwynedd的70名住院病患也已接受健康调查,总共有12人出现了流感样症状,并被实验室诊断确认为病毒感染者。威尔士全国公共卫生服务部(NPHS)强调病人病情都较轻,称该病毒对公众健康所产生的威胁很小,不同于H5N1型病毒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加拿大安大略省发生多重耐药结核菌感染疫情 2007年1月22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省立医院有医生宣称,医院目前接收并治疗了几例多重耐药结核菌感染病人,其中有1例还在法院的命令下被完全隔离。由此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些菌株对几乎所有的常规抗结核药物均耐药,专家们担心这次的暴发可能威胁到全球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家从H5N1禽流感病毒中鉴定了一个致命的基因,这为研制新的疫苗开辟了道路。在H5N1中有很多不同的变种,一些变种使超过半数以上的感染人群致命,而另一些变种对人伤害很少或没有伤害。“我们还不明白这种病毒为什么会致命以及它的病原性分子基础”。BuZhigao在哈尔滨兽医学院告诉路透社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