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大要素中,词汇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最为敏感,变化也最为迅速。为满足实际的需要,词汇几乎时时刻刻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除少量的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以外,绝大多数的普通词汇都有程度不同的意义上的变异。由于古今词义的演变,同样的一个意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而许多词可以表示同一意义的现象在医古文中处处可见,让人难以辨别。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句对可以表示“病愈”和“死亡”两个意义的一些词语分别加以辨析。以便学生在学习医古文时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照掌握它。具有死亡这…  相似文献   

2.
外剥内扎混合痔切除术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采用外剥内扎切除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和护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95例混合痔患者均施行外剥内扎切除术,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并总结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护理措施及体会,同时.探讨了痔的形成原因,术中注意事项、饮食结构指导及中药溶液坐浴的作用。结果:经手术,295例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7d,肛门平整,大便通畅,随访无复发。结论:外剥内扎混合痔切除术是经典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可靠,复发率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在止痛、预防出血、预防尿潴留、抗感染及坐浴等方面加强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练文华 《广州医药》2014,45(1):69-70
阐述吴师机内病外治理论的基础,总结其外治用药方法及用药部位的经验,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和内固定对股骨骨折患者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外固定组(n=40)和内固定组(n=40)。外固定组接受外固定术,内固定组接受内固定术。统计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术后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愈合延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组接骨板、股骨、螺杆的步态最大应力及爬楼梯最大应力明显大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骨折区域步态最大应力、爬楼梯最大应力、股骨各部位的最大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感染率及再骨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外固定和内固定对股骨骨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外固定股骨各部位应力大于内固定,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针内针和针外针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应用针内针方法麻醉,90例患者应用针外针方法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针外针组患者麻醉置管效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外针腰麻联合硬脊膜外腔麻醉方法简易、效果好、同时降低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10例腹膜外(腹膜外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120例传统腹膜内(腹膜内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年龄、术前血象及术中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传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术后排气早、进食早、恢复快等优点。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主要有以下优点:未进行腹腔操作,术后肛门排气快、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术后不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术后腹痛轻、营养好,有利于切口愈合;乳汁分泌早,有利于母乳喂养;操作方法简单并能熟练掌握,对医疗设备无特殊要求。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外固定与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接受外固定治疗,B组接受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为74.00%(37/50),B组优良率为54.00%(27/50)。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13/50)。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外-内-外法缝合治疗半月板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69膝)半月板撕裂患者,均依据症状、专科检查、膝关节MRI及关节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在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撕裂部位新鲜化,然后在腰穿针辅助细钢丝引导下采用外-内-外法缝合半月板的撕裂部位。使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l Committee,IKDC)膝主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膝关节MRI检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3.20±3.51)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半月板再撕裂等并发症发生。MRI检查显示66膝半月板撕裂部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4~14周,平均(7.83±1.25)周;3膝半月板撕裂部显示Ⅲ级信号,但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  相似文献   

9.
混合痔为内外痔静脉丛同时曲张而成,齿线上下痔核隆起连成一体,括约肌间沟消失,若处理不当,易致肛门狭窄或失禁,或残留痔核而易复发,既往治疗多采用外剥内扎术,但其存在手术创面大、术后肛门疼痛剧烈、易发生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我院肛肠外科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应用外剥内扎术联合美辛唑酮栓治疗混合痔Ⅲ期,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嗣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890-3890
目的研究外剥内扎内注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疗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对其采用外剥内扎内注法,并辅以消痔灵液进行治疗。通过患者自述和实验室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8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中痊愈72例,有效7例,1例无效。并发症:1例出现严重出血,其余均未出现排便失禁和水肿现象。结论重度混合痔接受外剥内扎内注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其操作简便,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外固定架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术治疗疼痛感少,手术时间短,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例单侧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18例患者均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结果:应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1],18例患者中,优12例,良2例,可1例.术后1例发生感染出现创面不愈合,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关节退行性病变.结论:正确评估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局部软组织条件及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时机,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固定方式并结合分期治疗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方文广 《当代医学》2014,(10):38-39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或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惠阳区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内固定接骨术,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8.5±5.7)min,手术切口长度为(8.13±1.25)cm,骨折愈合时间为(9.3±1.2)周,住院时间为(21.2±7.2)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9.3±5.2)min、手术切口长度(12.35±1.91)cm、骨折愈合时间(12.7±3.4)w、住院时间(33.1±8.3)d](P〈0.05)。结论相较于内固定接骨术,应用外固定支架的方式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骨折愈合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2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第1次排便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水肿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水肿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水肿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韩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31-132
目的:探索用内病外治(穴位贴敷)方法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确诊肺炎患儿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用穴位敷贴治疗,7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且安全、简捷,无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外剥切口缝合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外剥切口缝合与否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实施外剥内扎术外剥切口缝合,观察组给予外剥切口不缝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脱出或者两者兼有,但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首次排便及术后1周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并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例数显著降低(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外剥切口不缝合具有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是临床上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12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表现显示使用此治疗方法骨痂生长快,疗效满意。结论:骨膜外加压钢板内固定,保护了骨折断端血液供应,能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其中车祸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34例,塌方挤压伤22例。根据Tile’s分型,本组中B型89例,C型4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结果本组中125例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Matta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术后优良率达91.3%。结论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重建骨盆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羽 《当代医学》2014,(17):55-56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0例,分别给予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复位情况、Maxu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Mazur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两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和ORIF两种方法治疗的43例高能量Pilon骨折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组(观察组)25例,ORIF组(对照组)18例,随访6个月至2年,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感染的骨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