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学民  张家敏  毛根军  许龙堂  吴荣进  郑樟栋 《浙江医学》2010,32(11):1641-1642,164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25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4例;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查26例,发现病灶24例;B超、CT检查12例,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10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良性间质瘤15例,潜在恶性7例,恶性10例。CD117阳性表达率96.9%(31/32),CD34阳性表达率90.6%(29/32)。有26例患者术后获得6~36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方法,CD117和CD34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证实为胃肠道问质瘤患者的CT表现、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GIST患者中病变位于胃部17例,小肠8例,结肠5例。良性16例,恶性14例。肿瘤病理危险度评估:极低危8例(27%)、低危7例(23%),中危6例(20%),高危9例(30%)。CT影像、预后与病理对照分析.肿瘤形态不规则、浸润性生长、严重瘤内坏死、强化程度和较差预后更多见于高危险度胃肠道GIST(P〈O.05):肿瘤生长部位与GIST的病理危险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T扫描对GIST诊断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在定位、定性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栋  李昭宇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09+117-109,1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独立的、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最常发生于胃(60%~70%),其次为小肠(25%~35%)、结直肠(5%)、食管(〈2%),偶尔可原发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发生在十二指肠者极为少见。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0年10月收治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4%。国外报道GIST的年发生率约在10/百万-20/百万,绝大部分位于胃(52%-58%)和小肠(25%-35%),位于结直肠(2.5%-11.0%)与食管(0~5%)者较少。  相似文献   

5.
张春丽 《河北医学》2002,8(1):50-52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性肿瘤,38例中11例恶性,10例潜在恶性,17例良性,免疫表型特征为:Vimentin(100%),CD34(71.05%)、SMA(60.52%)、Act(39.47%)、NSE(23.68)、S-100(28.95%)不表达CK、EMA、LCA。结论: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非上皮性肿瘤、肿瘤的大小,核分裂相是关系到肿瘤良、恶性和患者预后、生存的最重要因素,免疫组化证实肿瘤可向神经、平滑肌分化。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问质瘤(GIST)是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病理学概念,它包括了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忆GIST仅占胃肠肿瘤的1.2%,大部分为良性,体积较小(直径≤2cm)的间质瘤常无症状,通常是在体检、内镜检查或作为伴发疾病检查时发现。随着瘤体增大,常可出现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部包块、柏油样便和贫血。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问叶性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small bowel stromal tumors,SBST)占胃肠道间质瘤的第二位。SBS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起病隐匿、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深、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本院l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楠静  毕锋  邱萌 《四川医学》2010,31(1):117-1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约80%~90%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机制为c—kit基因突变,导致KIT蛋白异常活化,引起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5%~10%的患者发病机制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α(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5%的患者没有发现基因突变(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相似文献   

9.
刘念斌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04-105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HE病理形态学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28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GIMT)患者,临床资料;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it(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为91.6%(26/28)、CD34为72.8%、SMA为31.1%、S-100为8.6%。良性6例,恶性16例。首次切除大网膜18例,未切除大网膜10例;手术切断端距肿瘤〉5cm;19例,≥5cm8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HE形态学改变结合c—kit(CD117)及CD34、S-100等免疫标记协助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罕见部位的肿瘤,因其发生于十二指肠,毗邻肝脏、胰腺等重要器官,故在诊断和治疗上有特殊性。我院2006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6例GIST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CD34、CD117、Vimenti、Desmin、Aetin、S-100共6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胃15例(54%),小肠11例(39.6%),其他部位10例(36%)。肿瘤直径0.5~20cm(平均6.5cm)。肿瘤最大直径≥5cm,核分裂相数≥5/50HPF及有溃疡形成3项在良性与恶性之间有显著意义。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结果为:11例恶性及潜在恶性GIST中CD34、CD117、Vimenti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例(81.8%)、10例(90.9%)、11例(100%),Desmin(-)、Actin(-)、S-100(+)表达分别为10例(90.9%)、11例(100%)、9例(81.8%)。结论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是何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陈兵  高华  袁建明 《新疆医学》2011,41(3):59-63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病灶部位及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5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并加以随访,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对预后的影响。5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按原发部位分:胃36例,复发者9例,占25%。十二指肠7例,复发者6例,占85.71%。小肠10例,复发者3例。占30%。结直肠5例,复发者2例,占40%。将患者肿瘤直径大小按〈5cm,5-10cm,〉10cm分为三类,其中〈5cm者19例,复发者1例,5-10cm者22例,复发者8例,〉10cm者17例,复发者11例。观察患者肿瘤部位及大小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结果:肿瘤直径大小对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对于肿瘤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肿瘤的大小是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2.原发病灶的位置对于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部位的间质瘤易发生复发或转移,肝及腹膜是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间质瘤是起源于腹腔内任何器官组织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尤其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itumor,GIST)多见,GIST大多数见于成人,儿童极少见。60%~70%发生于胃,20%~30%发生于小肠。GIST由Mazur等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而提出,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4.
2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T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6例胃肠道间质瘤,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肿物直径1.5~14cm不等,发生于胃壁18例,小肠6例,大肠2例;肿瘤直径大于5cm者常出现囊性变、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RIST表达CD117(96.2%),Vimentin阳性(100%),CD34(65.4%),SMA(19.2%),S-100(3.8%)。2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极低、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病例数分别为2例、13例、8例及3例。侵袭行为危险程度与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GR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CD117是其特征性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99mTc-MDP全身ECT骨显像(简称骨显像),其中19例同时进行了X线摄片及CT检查,以比较三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骨显像、X线摄片及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5%、52.6%和57.9%,似然比分别为2、39、1.11和1.38。骨显像对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和乳癌的骨转移瘤敏感度分别为90.9%、77.4%、72.7%和35.7%,似然比分别为9.99、3.43、2.66和0.56。骨转移部位以脊柱和骨盆为多,均为60.8%。提示骨显像适用于骨转移瘤的诊断,其诊断价值高于X钱摄片及CT检查,尤其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胃肠道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胃肠道疾病患者45例(34例为胃肠道肿瘤,11例为非肿瘤性病变),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用不同方法将水引入胃肠道。先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再行2D HASTE序列水成像扫描。结果34例胃肠道肿瘤(胃癌6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小肠腺癌各1例,结肠癌24例)经手术病理及内镜活检与磁共振胃肠道水成像(MRGIH)表现相符合。MRGIH诊断的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55.6%,准确率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MRGIH是胃肠道肿瘤的敏感检查方法,其诊断胃肠道肿瘤的敏感度、准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报告胃肠道间质肿瘤21例中平滑肌瘤13例,上皮样平滑机瘤1例,平滑肌肉瘤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2例(57.1%)、腹痛7例(33.3%)、贫血6例(28.6%);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内镜检查和消化道造影术前基本确诊;21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局部切除7例(33.3%),行肿瘤及相应部位脏器部分切除14例(66.7%),平滑肌肉瘤7例中4例突破浆膜,2例向腔内生长,1例  相似文献   

18.
易琨  黄俊  何文涛  郑伟 《中外医疗》2012,31(21):48+51-48,5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合并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2例(88.00%),行姑息性切除术3例(12.00%)。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6.00%)。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为O.5~3年,术后O.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00%(23/25)、80.00%(20/25)、56.00%(14/25)。结论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加强术前评估以便制定合理而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尽量采取根治性手术,加强围术期管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GIMTs)是指胃肠道所有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织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nor.GISTs)、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纤维瘤和脂肪瘤。目前关于GIMTs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免疫组化分析GIMTs包含的各种间叶源性肿瘤病理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分化及p53、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龙树  贺亚敏  朱长乐 《吉林医学》2009,30(21):2572-257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伴平滑肌和神经分化与肿瘤危险性的关系,以及细胞增殖活性,P53蛋白在GISTs中表达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50例GISTs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MA、S100、Ki6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蛋白表达与肿瘤危险性程度作统计分析。结果:在高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极低度危险性的胃肠道间质瘤中,SM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2%、80%、72.7%、66.7%,各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50%、27.3%、26.7%,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MA和S100可同时或分别在间质瘤中表达;p53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57.1%、40%、18.1%,在极低度危险性组无阳性表达;Ki67阳性率为64.2%、80%、18.1%,6.7%;p53,Ki67表达在高、中危险组与低危险及极低危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可分别或同时表达平滑肌、神经源分化,在肿瘤危险性分级中没有显著差异;p53,Ki67表达与GISTs与肿瘤的危险性分级有显著差异,是判断肿瘤危险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