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芜湖市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16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开展现况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80.34%。城市居民知晓率(81.25%)高于乡村人群(79.12%),男性知晓率(82.92%)高于女性(78.82%)。各县区之间知晓率有差异,居民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知晓率有影响,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结论居民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全面掌握者很少,不同类别居民之间差异较大。需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科学、准确地宣传艾滋病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广州七所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七所在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态度及行为行调查分析,为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同时了解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对膳食营养摄入的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4月至5月间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七所高校950名大学生行自行设计有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测试中,七所在校大学生回答合理率为73.33%(675/921),其中医学生回答合理率(77.33%,347/449)高于非医学生(67.60%,319/472)(P〈0.01);医学生的平均成绩(11.60±2.18)分高于非医学生(10.14±2.26)分(P〈0.01).同时医学生中高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的得分(P〈0.01);在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营养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P〈0.01)。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提高其营养水平,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54名学生进行抽样,采用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运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疆医学生健康素养百分制平均得分为(55.21±14.58)分,29.7%的大学生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行为素养的具备率最低(6.3%)。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及不同母亲文化程度的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有年级(OR =3.141)和民族(OR =0.248)。结论新疆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状况不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生社会实践对增强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实践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路。方法: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周围人群用药现状调查,教师对调查报,告加以分析等。结果:(1)调查对象以熟人居多;(2)关注到的药物超越教学进度;(3)乐意完成此类作业者91.22%;(4)乐意完成的理由排前三位的是:学习工作方法(79.82%);开阔视野(82、45%);医务工作:膏角色体验(78、94%)。结论:适时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药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培养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及与人沟通、关怀他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提早对医务工作者角色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情况,从而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医学院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且与年级增长呈平等关系,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明确。在医学生中还存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有20.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由于职业接触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有48.4%的学生认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艾滋病人会感到恐惧、害怕;绝大多数大学生想了解更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92.6%),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非常重要者占89.1%。低、中、高年级的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者分别为71.3%、65.8%;57.1%。结论:开设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课程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口市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现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现况,为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海口市7所大学、大专院校以及职高院校注册在读的16~24岁765名青年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资料。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导出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0.69%,对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病毒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低,只有34.38%,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有性行为者占10.46%(80/765),同性恋者占0.39%(3/765),吸毒者占0.13%(1/765),80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发生性行为时使用过安全套的是38人,占47.82%;每次都使用的14人,占17.39%。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75.02%)和报刊书籍(67.41%)。结论大学生对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大于75%,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缺乏正确认识,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有吸毒现象的出现,建议加强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流行地区传播途径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艾滋病人和对照人群掌握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现状,分析人群的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征。结果:高发区人群对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垂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是:90.7%、83.8%、82.4%;对日常接触传播、蚊虫叮咬传播的正确认知率分别是:75.6%、60.7%。病人高于对照人群。结论艾滋病高发区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经的知晓率较高,艾滋病病人的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9.
刘丹  黄毅  刘征 《重庆医学》2018,(10):1366-1368,1372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AIDS知识掌握程度.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3所学校医学生共747名,采用自填式问卷匿名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部分AIDS基本知识回答的正确率超过87.0%,但对“蚊虫叮咬”或“共用剃须刀、牙刷能否传播AIDS”回答的正确率相对较低,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7.1%的医学生对AIDS感染者持“同情”态度,大一与大三医学生对AIDS感染者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获取AIDS知识排在前3位的途径为:报刊书籍(91.8%)、学校教育(83.9%)、网络(77.5%).结论 高年级医学生对AIDS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暗娼对STD/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求医行为,为在暗娼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STD/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肇庆市娱乐场所346名暗娼人员STI)/AIDS相关知识及求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肇庆市暗娼人群对STD/AIDS基本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剐为74.3%、75t0%,全部答对率分别为36.1%、26.3%;正确就医比例为87.3%;获取STD/AIDS知识来源主要通过书报杂志(55.O%)、电视或广播(54.3%)等大众传播媒介。结论暗娼人群STD/AIDS相关知识有待提高,暗娼人员的STD,址DS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制定适合医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共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结果该院校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2.2%,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之间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只有29%的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如以前一样。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荣强  魏志建 《医学与社会》2000,13(3):34-35,43
目的:调查分析青年医学生对临终关怀认识与态度,探讨对医学生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对青海医学院1999年4月在校医学生整群随机抽样,采用自制医学生心目中的临终关怀调查问卷。结果:353名青年医学生对临终关怀一词未看过(未听说过)和记不起来的占51.00%,对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回管完全正确的仅占3.12%;有91.22%的医学生认为医学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是必要的;有45.61%的医学生表示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专院校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开展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邵阳市一所本科、两所大专院校1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预防相关知识和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等。结果 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分别为76.51%、52.26%、71.86%;大学生希望获得有关知识的途径为专题讲座(68.89%)、宣传小册子(65.74%)、书刊(45.58%)、音像制品(43.66%)、校内宣传栏(32.33%)、校园广播(28.48%)。结论 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还不完善,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全面系统的AIDS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对在海南省3所医院实习的300名医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艾滋病的基本常识掌握较好,正确率在60%-85%,但较专业的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2)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相对较高,知晓者均超过80%,但非传播途径、非正确预防方法掌握较差;(3)医学生中仍存在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现象。结论调查的医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掌握昆明市大学生用药状况,为高校建立合理用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昆明市文科、理工、医学及综合类院校8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3.3%的学生药物知识并非来自常规健康教育,68.1%的学生选择使用中药,57.6%的学生并不知道中药有不良反应,而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于常见用药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7.9%的学生(包括医学生)用药时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我省高校进行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我省高校药学服务需要更完善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南通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实习医师以及医学生的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KAB)状况。方法:对南通市4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南通大学98级实习医师、99级临床专业学生的营养学知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师、护士、实习医师、学生的营养学知识答对率分别为57.35%、54.55%、55.50%及50.75%,医师高于学生(P〈0.05);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差于医师、护士及实习医师(P〈0.01)。医师、护士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基础营养学知识(P〈0.01),医学生的基础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临床营养学知识(P〈0.01),实习医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学知识普遍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建议适当增加高等医学院校的《营养学》教学课时,增开《临床营养学》课程,并能定期为临床医护人员举办营养学知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社会学、人类学、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2003年中国科协制定的科学素养测试体系和问卷模式,对具有代表性的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和毛南族6种少数民族18—69岁的1517人进行抽样调查并分析。结果:贵州少数民族公众绝大多数依靠电视获取信息,而通过公众设施和场馆这些有效而生动的教育形式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很低。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比例,以致富比例最高(82.7%),教师次之(70.7%),顺次是健康与卫生保健(69.5%),农业生产形式(63.9%),科学新发现(56.5%)和新技术的应用(54.3%)。结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送科技下乡,完善农村科技文化基础设施和场所,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电视广播事业,形成网络,是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公众获取科技信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信息道德现状和原因。方法基于江苏省医学生量表调查和访谈,分析高等院校医学生信息素养等概念认知、对信息道德失范现象态度等,并对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调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高等院校医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本科生的信息知识掌握程度优于专科生。本科生对文献引用失范、传播未经证实网络消息认可度高于专科生(χ~2=22.965,P=0.000;χ~2=14.620,P=0.000),专科生对代写论文、网络传播虚假恶意信息认可度高于本科生(χ~2=24.521,P=0.000;χ~2=41.156,P=0.000),专科生更易于发生信息道德失范行为,应予以关注。结论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信息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山西省2006年结核病信息获得途径对公众知晓率的影响,为今后结核病宣传工作重点提供调整和改进的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在全省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核病的公众知晓情况,现场调查后由调查者将调查问卷进行计算机录入,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被调查者中,8条结核病核心信息总条目知晓率为34.92%;不同性别和地域的人群对于结核病的不同信息知晓情况有所不同,但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不同性别、地域及是否患病的人群获取结核病信息的途径也有所不同。结论:山西省结核病公众知晓率低于全国水平,故山西省应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健康教育要重在平时,保持经常性,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城乡15-69岁居民2500人,采用全国公众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360人份,回收有效率94.4%;广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1.22±15.56)分,有61.4%的居民得分在60分以上;其中城区居民平均得分为(65.37±13.03)分,高于乡镇居民得分(50.92±16.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P〈O.01);地区、城乡、文化程度和月收入4个因素是广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城乡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