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膀胱鳞腺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膀胱鳞腺混合癌9例,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鳞、腺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全膀胱切除术1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术后9例患者均接受定期随访,生存期11个月-4.2年。结论:膀胱鳞腺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会镇  王安  黄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64-2064
目的总结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9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巨大结石2例,多发性结石7例,2例术中才发现肿瘤被结石粘连遮盖。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行输尿管膀胱种植加双髂内动脉结扎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尚有2例存活。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膀胱憩室癌7例,术前膀胱镜下活检确诊3例,术中冰冻切片确诊4例.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1例行膀胱造瘘术.结果 移行细胞癌3例,2例术后膀胱内局部复发,分别死于肿瘤转移和脑出血;1例随访5年无瘤存活.鳞癌2例,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随访2...  相似文献   

4.
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报告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该2例均有典型肾绞痛病史及合并血尿和脓肿,CT检查提示肾盂癌1例.其中1例术中经冰冻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患肾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无复发;另1例术后行全身化疗,4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2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分析认为,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排泄性尿路造影及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根治性患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5.
膀胱混合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12例膀胱混合癌 ,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12例膀胱混合癌占同期 5 49例膀胱肿瘤的 2 .19% ,其中鳞、腺混合癌 3例 ,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 1例 ,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 6例 ,移行、腺细胞混合癌 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9例 ,全膀胱切除术2例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定期随访 ,生存期 7个月~ 4.2年。结论 :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 ,预后极差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为首选方法 ,早期诊断是改善、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黏液腺癌8例,腺癌3例,移行细胞癌2例。Ⅱ期2例,Ⅲ期10例,Ⅳ期1例。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3个月复发,复发后6个月及7个月死亡。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5个月复发、转移,且复发、转移后4个月及9个月死亡。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1~2年内死亡,4例术后无瘤生存。1例行膀胱全切术后4个月复发,复发后7个月死亡。1例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目前术后14个月,仍无瘤生存。1例肿瘤未能切除,给予放疗和化疗,6个月后死于全身骨转移。结论脐尿管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CT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孟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l例行根治性切除,5例行肾脏切除。随访6个月~2年。结果:5例合并鹿角形结石,术前均未能正确诊断;2例无瘤存活6个月和2年,4例2年内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孟鹿角形结石伴腰痛、脓尿、消瘦等应怀疑肾孟鳞癌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诊治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中经B超诊断3例,CT诊断2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确诊,术后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1例,腺癌1例,移行细胞癌3例。5例均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或膀胱部份切除术,2例复发后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正位新膀胱术,3例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1例加作放疗,2例仅行放疗,5例患者均获随访,存活时间4~68个月。结论明确诊断膀胱憩室癌首选膀胱镜检查及活检,B超、CT和MR对肿瘤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膀胱憩室癌患者行手术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术2例,分别存活18、29个月。膀胱部分切除8例,其中3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内复发,1例失访,本组患者生存时间6~69个月,平均生存17.2个月,1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结论膀胱鳞癌在诊断时临床分期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1岁。TNM临床分期,T3N1M01例,T2N0M02例,T3N0M0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TUR-Bt1例,膀胱全切术1例。其中1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成分,1例含鳞癌成分。2例患者接受2~4个疗程的化疗。4例患者随访11~35个月,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1例无瘤存活35个月,仍随访中。结论膀胱小细胞癌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手术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990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移行、腺细胞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症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其1、3和5 a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例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行B超、盆腔CT以及膀胱镜检查加活检。采用膀胱全切除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4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1例,膀胱鳞癌4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5.6个月。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膀胱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和TURBT术2例3年内均复发;根治膀胱全切术5例,3年内无复发者2例;1例未手术。全组病例生存5年以上者1例。结论:膀胱SCC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术前放疗后行根治膀胱全切术,效果优于单纯膀胱全切术或部分切除术。对于膀胱巨大结石、多发结石均应术中冰冻排除SCC。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付成军  臧光辉徐彦 《吉林医学》2006,27(11):1328-1328,1330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2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进行手术治疗,分别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膀胱全切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12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和前列腺电切术(TUR)15例。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随访3 ̄61个月,肿瘤复发5例,但均未在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手术效果显著,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定  区向新  利庆文  刘春晓 《河北医学》2009,15(11):1293-1295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初步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8~69岁,无远处转移。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腹腔镜下手术时间120~280min(平均180min);开放原位新膀胱术190~300min(平均240min)。腹腔镜下操作出血量400~1000ml(平均600m1);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400~600ml(平均500m)。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白天可控排尿10例(83.3%)轻度尿失禁2例(16.7%)。新膀胱容量180~320ml(平均270m1),尿间隔时间45~120min(平均80min)。1例勃起功能障碍(术前4例有勃起功能)。患者血Cr和Bun正常,未出现酸中毒。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是可行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007年14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14例中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2例行TuRBt术,6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姑息性尿流改道2例。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术后辅助放化疗,有利于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了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术前评估,选择临床分期T2~3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瘤体位于膀胱顶部/侧壁/后壁/前壁、有安全外科切缘、切除肿瘤后有足够膀胱容量的患者接受治疗。男性78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63岁。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用羟基喜树碱浸泡膀胱及切口,11例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肿瘤中位直径2.3cm,病理分期为T2期41例、T3期61例、T4期3例,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7例、低级别38例。76例(72.3%)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20例肿瘤较大的患者行新辅助治疗,56例病理为T3~4期/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接受了辅助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1例(1.0%)外科切缘阳性,未见切口种植。20例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总反应率50.0%。9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期34个月(9~70个月)。29例(30.5%)局部复发,其中16例行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本组5年生存率53.5%。结论选择合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患者需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复习我院自1999年~2009年收治的3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IVP提示膀胱充盈缺损,CT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1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左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膀胱血块清除术+膀胱肿物等离子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辅以膀胱灌注治疗8周。术后病理检查均呈双重形态,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两种不同恶性成分组成,免疫组化结果:2例Vi mentin(++),CK(++),1例CK(++)、Vi mentin(++)、MyoD1(+)、Moglobin(+)、Desin(-)、SMA(-)、S100(-)。3例均诊断为膀胱癌肉瘤。1例术后存活1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特殊异常,后失访。1例术后随访已满6月,无异常,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癌肉瘤临床罕见,其组织分化低,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诊断依据B超、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膀胱5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全膀胱切除术1例.肿瘤位于尿道3例,行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术2例,尿道外口肿瘤切除术1例.14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予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结果 病理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1例,非典型性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混合性肿瘤(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移行细胞癌)8例;尿道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45例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5年,3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TURBT.结论 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误诊,需术后病理检查确诊;TUR是标准治疗方法;大部分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特殊病理类型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需按移行细胞癌处理,进行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