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胃管留置长度与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管留置长度与胃肠减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将648例胃肠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4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改用“前额正中发际-剑突加上鼻尖-耳垂”的长度55~69cm来留置胃管;对照组按常规插胃;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胀、引出胃内容物的量、缝合口愈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能有效的引出胃内容物和胃肠内积气,两组术后腹胀、引出胃液量和伤口愈合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真正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附1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惠莲 《广西医学》2009,31(2):238-239
目的探讨新生儿洗胃经口胃管置入的最适长度,提高洗胃效果。方法将160例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置入胃管长度为胃管前端平前额正中发际至脐部的距离,对照组应用传统法即胃管前端平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为胃管置入的长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洗胃有效率分别为96.25%、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洗胃胃管经口置入的长度以胃管前端平前额正中发际至脐的距离最合适。  相似文献   

3.
陈筱民 《中国医疗前沿》2013,(24):103-103,108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肠梗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耳垂-鼻尖-剑突的体袁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组以耳垂-鼻尖加上发际-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两组置入胃管后ld内引流量、腹胀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置入胃管ld内,观察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少于对照组;腹胀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合适,可有效提高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4.
郭银业 《中外医疗》2009,28(19):25-25
目的浅析留置胃管到一定长度对于减轻不能由口进食者的痛苦效果甚佳,胃管不易脱出,食物不易返流。方法选自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鼻饲病人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用新方法置入胃管,即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加10cm;对照组60例,用传统方法置入胃管,即鼻尖至耳垂在至剑突的长度,按常规方法插入并固定,确定是在胃内。结果均鼻饲15d,对照组鼻饲的病人中,有14例病人胃管脱出,6例病人因食物返流而患吸入性肺炎;观察组鼻饲的病人无1例发生胃管脱出及吸入性肺炎。结论鼻饲病人采用新方法留置胃管,即置入胃管的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加10cm,可减少传统留置胃管方法的许多弊端,从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对鼻饲病人的治疗和生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焕 《铁道医学》2014,(2):207-208
目的:观察胃管置入长度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置管方法,即胃管置入长度为前额发际至脐部;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即胃管置入长度为前额发际至剑突。手术患者均保留全胃,术后均禁食。结果:从胃管位置、术后腹胀情况、24h引流量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而言,置入胃管的长度为前额发际至脐部时减压效果较好,对术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孔胃管留置长度多少才更合适临床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抽签法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再加13cm,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上要求的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两组病人早期行胃肠减压,一周后行胃肠内营养及胃管内注药。结果:病人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食管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多孔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病人置胃管长度应在常规长度上加13cm,可以使胃肠减压更充分,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甚至食管堵塞)、食管炎情况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最适合的体表测量方法,准确测量新生儿鼻胃管置管长度. 方法选取60例放置胃管的患儿,每例患儿均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脐"新体表测量方法,"前额正中发际-剑突"常规体表测量方法以及实际置管长度的测量,并比较新体表测量方法与常规体表测量方法所测的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为45cm~55cm.观察组胃管插入长度为发际到脐的长度为55-65cm.结观察组在插管到位、有效引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cm~15c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在鼻胃管留置术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经鼻胃管留置保留且神志清楚患者126例,分为达克罗宁组和对照组各63例,达克罗宁组以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对照组以石腊油作润滑剂常规行鼻饲管留置术。2组在置管前均给予护理干预,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一次胃管置管成功率,置管中疼痛、呛咳、恶心等发生情况,置管前后心率的动态改变。结果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度(疼痛、呛咳、恶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置管前后比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达克罗宁组,tk,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留置鼻胃管,能有效减少对咽喉壁及食管的刺激,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鼻胃管插入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学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89-159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洗胃经鼻胃管置入的最适长度,提高洗胃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洗胃的咽下综合征足月新生患儿12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按新的鼻胃管插入方法(插入长度为鼻尖-耳垂-剑突)插入胃管,检查胃管在胃内后,再插入3.0~6.0 cm;对照组按传统的插入方法(插入长度为鼻尖-耳垂-剑突)插入胃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洗胃效果、总洗胃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平均洗胃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洗胃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洗胃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洗胃经鼻置入的胃管长度以按传统插入法插入后再延长3.0~6.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变鼻饲次数对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选择最佳的鼻饲模式。方法将68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每日鼻饲3次,每次250 mL,每5 h~6 h 1次;观察组每日鼻饲7次,每次200 mL,每2 h~3 h 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满意度。结果鼻饲15 d后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血糖紊乱高血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昏迷患者增加鼻饲次数,可减少消化道出血,调节电解质平衡,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置胃管组和不置胃管组,对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呼吸道感染、吻合口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置胃管组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进食时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置胃管组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吻合口漏、腹胀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置胃管是安全可行的,不置胃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在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应常规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1000mg加生理盐水100ml鼻饲,每日三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48h内胃液中潜血、pH值及胆汁酸浓度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24h内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48h内治疗组的病死率也低于常规组(P〈0.05);同一时段治疗组24h内胃液pH值及胆汁酸浓度改善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并应激性溃疡在常规抗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能迅速降低胃液pH值和胆汁酸浓度,有效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留置鼻饲管长度不同对所发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鼻饲管置入长度为45~55cm,观察组为60~70cm。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延长鼻饲管插入长度后,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6-134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DRW型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肝门排气后拔管、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 < 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饲指导在减少出院后长期鼻饲老年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2年8月出院的老年鼻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以相同的鼻饲专项健康教育后出院,实验组以电话询问或上门服务的形式加强鼻饲专项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庭照料者护理鼻饲能力。结果:实验组鼻饲并发症发生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家庭照料者鼻饲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出院鼻饲专项随访可减少长期鼻饲老年患者鼻饲并发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