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MRI表现与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蛋白水平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6例侵袭性和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与MRI表现上垂体腺瘤最大径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P〈0.05)。Bcl-2、Gal-3的蛋白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最大径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与Bcl-2与Gal-3的表达增高有关。Bcl-2、Gal-3可用于临床对于垂体腺瘤进行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IPA)MRI特征,探讨其最大径、体积与其侵袭性的关系;研究垂体腺瘤(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IPA,并以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NIPA)为对照,PA的性质由MRI表现和术中所见共同确定,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IPA的判断标准采用Knosp分级标准,3、4级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测量PA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最大径,用公式(长×宽×高×1/2)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法检测80例PA组织标本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分析肿瘤的侵袭性特征与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PA多见于大腺瘤及巨大腺瘤,肿瘤的侵袭性与其最大径及体积呈正相关(P<0.05);IPA的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IPA组(P<0.05)。结论:MRI评价IPA侵袭性的准确性较高,其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MMP-9、MMP-14及VEGF可作为判断IPA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Gal-3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垂体腺瘤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IHC)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侵袭组垂体腺瘤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结论 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是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基础.Gal-3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Gal-3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2及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强阳性及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和93.8%,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13.1%和43.5%(P<0.05或P<0.01)。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TIMP-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和43.5%(P<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82.6%(P<0.05)。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26±0.081,0.425±0.083,P<0.01)。侵袭性腺瘤组TIMP-2 mRNA表达(0.209±0.032)较非侵袭性腺瘤组(0.768±0.050)显著降低(P<0.0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7,P<0.05),而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无相关性(r=-0.24,P>0.05)。结论MMP-2高表达及TIMP-2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及TIMP-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侵袭性垂体腺瘤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泛侵袭鞍旁、鞍上、蝶窦,尤其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少见,往往易误诊为脊索瘤。我们收集资料齐全的该肿瘤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非典型垂体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5岁.垂体瘤术后14年,视物模糊3个月,左眼视力丧失1周.14年前,患者因视物成双影,视物模糊2个月就诊,外院诊断为垂体腺瘤,行开颅垂体肿瘤切除.术后1年,上述症状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两次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垂体腺瘤.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视物成双影逐渐加重并于1周前出现左眼视力丧失.MRI提示垂体瘤术后改变,仍有肿瘤残余,侵及双侧额叶、蝶窦、筛窦.术中见肿瘤向额叶生长,向前达额极处,内侧越过中线向对侧生长.肿瘤包膜存在,边界清楚,表面颜色发黑,呈多结节状.鞍内肿瘤有陈旧性出血,肿瘤向后侵及垂体柄,可见包膜.  相似文献   

7.
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50例标本中PTTG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在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有一定表达,在正常垂体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原癌基因PTTG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半乳凝素-3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的表达,其中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P<0.05).结论Gal-3增高可能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MMP 2 )的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性研究 .以寻找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54例垂体瘤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 .并对其中 1 6例患者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对MMP 2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 .免疫组化结果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54例垂体瘤患者中 ,1 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4 2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免疫组化显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 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分别为 3 9± 1 6 ,2 3± 1 4 ,P <0 0 0 1 ) .大型垂体腺瘤和微垂体腺瘤 ,以及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MMP 2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别 .MMP 2的表达与Ki 6 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 0 0 5;P >0 0 5) .侵袭性垂体腺瘤MMP 2mRNA的表达 ,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P <0 0 5) .结论 MMP 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但与肿瘤的大小及分泌功能无明显关系 .MMP 2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一项有效的指标 .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尤其是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仍有待深入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不易,治疗困难,易于复发,预后往往不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术中影像、内穿镜辅助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神经导航系统等领域进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29例表现垂体增大,17例表现垂体无明显增大,但可见形态改变或垂体柄偏移等间接征象。16例表现略低信号,24例表现等信号伴略低信号,6例均匀等信号。结论MR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垂体及信号的改变,结合其特有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The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2(LRIG2) gene expression in pituitary ade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umor invasiveness were studied.The expression of LRIG2 mRNA and protein in human pituitary adenoma obtained surgically was detected by RT-PCR(39 cas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30 cases).It was found that LRIG2 was mostly localized at the nucleus of the pituitary adenoma cells.Its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vasive cases than in the non-invasive cases.LRIG2 protein was positive in 14 cases out of 21 cases of invasive adenoma,but only 2 cases were positive in 9 cases of non-invasive adenoma.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LRIG2 mRNA was 91.3% in invasive cases(total 23 cases) and 62.5% in non-invasive cases(total 16 cases),respectively.LRIG2 gene is overexpressed in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ituitary adenoma invasiveness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under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由于影像技术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iMRI)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得到应用.iMRI可实时反馈手术过程中的信息,有利于肿瘤组织的精确切除,降低了重要血管及神经结构的误伤概率.本文就国内外iMRI技术以及神经内镜、神经导航两种术中实时影像技术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于清太 《海南医学》2011,22(13):102-10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方式。并同术中医师所见的肿瘤生长范围、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查肿瘤强化后边界更清楚,一般肿瘤成像均匀,出血坏死肿瘤成像不均匀。MRI观察侵袭性垂体瘤所累及周围组织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相符率为94.2%。3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同MRI诊断相符率达100%。其中,部位符合率为94.4%,形状符合率为88.9%,出血坏死符合率为91.7%。结论磁共振可清楚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是诊断评价侵袭性垂体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主要依靠影像学,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学检查。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影像学、神经内镜、术中导航的应用和发展、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水平的提高显著改善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还需要多学科干预和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钢  郑履平  唐文渊 《医学争鸣》2007,28(8):711-71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方法:以140例垂体腺瘤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判定的垂体腺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它们的MRI影像学表现,通过计算各项观测指标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报值(PPV)和阴性预报值(NPV),来确定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结果:①肿瘤和海绵窦之间存在正常垂体者NPV为100%;②肿瘤未超过ICA内侧壁切线者NPV为100%,而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者PPV为100%;③海绵窦内侧静脉丛间隙存在者NPV为100%,而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和≥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者PPV均为100%;④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在25% 以下者NPV为100%,而包绕在50% 以上者PPV为100%.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表现为:①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②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③≥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④窦内ICA被包绕≥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 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动态增强MRI对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 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Turner 综合征患儿的垂体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及与相关激素、染色体的关系, 探讨垂体改变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0 年6 月- 2018 年6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儿科诊治的43 例 Turner 综合征患儿,回顾性分析垂体MRI 大小与相关激素、染色体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垂体MRI 多见垂 体正常(22 例,51.2%)和垂体增大(18 例,41.9%);垂体正常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垂体增大组 (P <0.05),雌二醇高于垂体增大组(P <0.05)。结论 部分Turner 综合征患儿垂体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垂 体增大,可能与靶腺(卵巢)功能低下引起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代偿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MRI动态增强及 FFE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5 6例垂体微腺瘤先行矢状位及冠状位 T1 WI和 T2 WI成像 ,然后进行 GD- DTPA冠状 T1 WI动态增强扫描 ,随之行冠状 T1 WI常规延迟 FSE和 FFE序列增强扫描。 结果 :(1)平扫 :直接征象显示 2 8例 (5 0 .0 % ) ,间接征象出现最多为垂体上缘局限膨隆 ,占5 0 %。(2 )平扫显示 2 8例 (5 0 .0 % ) ,动态增强显示 5 5例 (98.2 % ) ,常规延迟增强显示 4 8例 (85 .7% ) ,三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5 )。 5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示。 (3) FSE序列显示 4 8例 (85 .7% ) ,清楚显示 2 6例 ;FFE序列显示 5 1例 (91.1% ) ,清楚显示 35例。两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延迟增强 (FFE序列 )扫描明显提高病变检出率 ,可以避免病变遗漏。  相似文献   

20.
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和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垂体卒中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诊断、治疗垂体卒中的意义。方法 对31例垂体卒中患者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大腺瘤或巨腺瘤。②MRI中瘤体出血多表现为T2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坏死或囊变表现为T2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根据卒中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不规则型和全瘤型。③发现垂体瘤卒中存在某些特殊的MRI表现,如靶心征,分层现象等。④本组病例中侵袭性垂体瘤占58%,非侵袭性垂体瘤占42%。PRL腺瘤占52%,其它激素腺瘤占48%。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侵袭性垂体瘤比非侵袭性垂体瘤,PRL激素腺瘤比其他激素腺瘤都更易出现垂体腺瘤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