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硝酸银烧灼结合口腔溃疡膜治疗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的效果,选择151例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者仅行单纯硝酸银烧灼治疗,治疗组83例患者硝酸银烧灼后用口腔溃疡膜敷于烧灼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57.3%),P<0.01。提示对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的患者,硝酸银烧灼后用口腔溃疡膜敷于烧灼处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复发,促进糜烂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腭骨鼻嵴切除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行腭骨鼻嵴切除术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术;对照组只用鼻中隔黏膜划痕术。观察两组的术后疗效、术后第5天的并发症及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费用、术后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再出血者,治疗组(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恢复时间,治疗组(5.2±0.5 d)与照组(10.8±1.9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鼻内镜下用腭骨鼻嵴切除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的疗效显著,再出血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任宇 《吉林医学》2010,31(8):1012-1013
目的:探讨应用颞肌筋膜修复治疗鼻中隔大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中隔穿孔的修复手术经验,包括2例为鼻中隔黎氏区黏膜出血,行ND-YAG激光治疗后致鼻中隔穿孔;3例为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后致鼻中隔大穿孔;2例为外伤所致的鼻中隔大穿孔;1例为重金属中毒所致鼻中隔大穿孔,对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全部愈合。结论:应用颞肌筋膜修复鼻中隔大穿孔费用低、适应证广、手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孙薇  范昕 《基层医学论坛》2010,(27):808-808
目的总结鼻中隔黎氏区出血用等离子凝固止血时的护理要点。方法鼻内窥镜检查,低温等离子凝固鼻中隔黎氏区出血点及相应的护理。结果 48例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患者经过等离子凝固治疗后无1例再次出血。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凝固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愈合好,患者痛苦小,精心、熟练的护理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NSR)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EN)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中的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腔阻力、远期疗效及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鼻腔阻力相对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RFEN+NSR组的鼻腔阻力低于NSR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FEN+NSR组术后6、12个月时的疗效评定均为100.0%,显著高于NSR组的89.5%与7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RFEN+NSR组均无复发,NSR组术后6、12个的复发率分别为5.3%、1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鼻腔阻力,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稳固的远期疗效,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出血的手术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出血患者260例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结果 258例术后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治愈率达99.2%.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治愈率高、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7.
吴敬东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45-2046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后对术腔用缝合法关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至2017年期间本院用缝合法对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术腔关闭患者26例设为缝合组,另选同期本院用鼻腔填塞法关闭术腔患者30例设为填塞组。比较两种鼻中隔矫正术后术腔关闭的临床指标。结果缝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与鼻塞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缝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鼻腔粘连例数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结论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患者术后术腔用缝合法关闭对术后疼痛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以及黏膜水肿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可吸收线实施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高分子止血海绵对鼻腔进行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鼻腔粘连2例,对照组患者鼻腔粘连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二次产生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鼻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2 d鼻中隔血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睡眠困难、耳鸣耳闷、溢泪、头部疼痛、鼻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鼻塞、鼻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采用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供经验。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2例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鼻中隔外径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研究组患者接受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3个月随访。于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通气功能(鼻阻力、鼻声反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较术前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最小横截面距前鼻孔距离、鼻阻力参数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探究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黏骨膜完整性、术后疼痛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黏骨膜完整性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创伤较小,患者黏骨膜完整性高,术后疼痛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止血术的临床效果、注意事项及手术要点。方法总结64例难治性鼻出血病人内镜下手术止血的治疗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32~76岁。平均53.2岁,其中鼻中隔、鼻甲黏膜弥漫性出血15例,高血压鼻、鼻咽吴氏静脉丛出血25例,鼻中隔小血管瘤破溃出血14例,血液病鼻出血4例,中鼻道出血4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出血1例,老年鼻中隔黎氏区出血伴心衰1例。结果止血有效62例,止血失败2例,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另1例老年鼻中隔黎氏区出血伴心衰,术中突发心衰死亡。结论内镜下鼻止血术的优点是:直视下止血彻底,术后减轻鼻孔添塞的痛苦,但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术对于反复性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反复性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病例65例,在鼻内窥镜下行常规的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术基础上,切除糜烂出血的黎氏区部分粘膜。结果:经1年临床观察,65例中63例未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适合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同期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术后给予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4 h内,实验组VAS评分,病情轻度、重度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治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鼻腔粘连发生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后黏膜水肿,不增加术后出血和粘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需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观察组80例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88.75%vs 73.75%)及术中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鼻出血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居西藏地区耳鼻咽喉科疾病第6位[1],出血部位以鼻中隔黎氏区为最常见。2000年我科对58例黎氏区出血采用鼻中隔黏膜搔刮并填塞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床资料  58例中,男34例,女24例。藏族30例,汉族28例,13~65岁,平均39岁,均为单侧鼻出血。47例患者来诊时,检查可见黎氏区有活动出血点,局部血管扩张呈球状、团状、条索状、网状;11例黎氏区未见活动性出血,但局部见肉芽状突起,且当天有同侧鼻出血表现。1. 2治疗方法应用1%丁卡因麻…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2~1996年,采用鼻中隔黎氏区粘膜划痕后用立止血粉剂撒在明胶海绵上压于伤面,治疗黎氏区习惯性出血6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对象:60例患者,多为经常、反复、短时、不定量或不明诱因鼻出血。病短者为半年以上,长者达3年以上,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在鼾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鼾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头痛、出血、呛咳以及间歇性窒息)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以及低通气时间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防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血肿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鼻中隔矫正术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行鼻中隔嵴突局部切除术3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90例(术中鼻中隔一侧黏膜破损10例,鼻中隔黏膜完整80例).对80例鼻中隔黏膜完整患者,鼻中隔矫正后行一侧中隔黏膜切开40例,未行一侧黏膜切开40例,术后均予膨胀海绵填塞.结果 行鼻中隔嵴突局部切除、术中鼻中隔一侧黏膜破损、鼻中隔黏膜完整鼻中隔矫正后一侧中隔黏膜切开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黏膜完整而未行一侧黏膜切开的患者中,出现鼻中隔血肿6例,所有病例均无鼻中隔穿孔.行一侧中隔黏膜切开组鼻中隔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一侧黏膜切开组(0 vs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后两侧鼻中隔黏膜完整的患者,鼻中隔矫正后行一侧中隔黏膜切开能有效预防鼻中隔术后鼻中隔血肿.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穿孔一般由鼻中隔矫正术后遗症、鼻中隔黏膜划痕术后遗症、矩状突凿除后遗症、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塑料物埋藏所致,或由鼻息肉术后并发症、鼻中隔冷冻治疗后遗症及外伤性穿孔所致.鼻中隔穿孔修复术的术野狭小,加上呼吸气流直接作用于手术创面,易影响手术操作和创面愈合.本院2000-2007年采用不同术式修复鼻中隔穿孔11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