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脑动脉中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发生HPS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15 min~3 h出现症状,24 ~48 h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10% ~180%4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130%2例,急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恢复正常血流1例,大脑中动脉术后脑出血1例未行TCD检查.8例采取积极控制血压、脱水、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7例痊愈出院,1例脑出血予开颅手术,但终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HPS是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张媚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67-146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3例发生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75%~97%,平均91%。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8.7%,术后15min~1周(平均2.5h)出现头痛(100%),其中伴发高血压8例(61.5%)、局限性癫痫发作5例(38.5%)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4例(30.8%)。经颅多普勒证实,全部病例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血流增加大于100%,CT提示有颅内出血4例,脑组织水肿7例,无明显变化2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高灌注综合征是可预测和预防的。术后常规TCD监测,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睡眠诱导联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状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邢台市信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行睡眠诱导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常用的柯氏音/袖带法测量患者血压水平,并诊断患者高灌注状态发生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与干预前患者的PSQI量表比较,干预后评分有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灌注状态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发生脑出血2例,脑水肿3例,癫痫/谵妄4例,高灌注状态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患者发生脑出血0例,脑水肿1例,癫痫/谵妄1例,高灌注状态发生率为5.71%,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诱导联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最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王爱平 《护理研究》2008,22(4):992-993
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见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颅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由于低灌注区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其代谢需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随着经皮经腔脑血管成形术(FF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开展,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渐增多,但多为血管栓塞、闭塞、再狭窄等缺血事件,HPS极其少见,一旦发生,很难控制和治疗,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诊断和治疗越早,预后越好。研究显示,近30%的严重HPS或诊断较迟的病人将致残,死亡率达50%,故预防及护理相当重要。现将25例H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以提高护理人员对HPS的早期认识和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术后H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观察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探索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45例,回顾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护理经验.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支架植入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00%.支架植入部位:20例(44.44%)患者为椎动脉颅内段,14例(31.11%)患者为颈动脉颅内段,6例(13.33%)患者为大脑中动脉,5例(11.11%)患者为基底动脉.术后并发症:8例(17.78%)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6.67%)患者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2.22%)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2.22%)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操作难度较大,且风险较高,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这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治疗方法,加深临床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3例脑高灌注综合征和1例高灌注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架植入前后血压管理、临床特征、影像数据包括头部CT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术前术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临床处理和临床结局。结果:4例患者经严格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加强监护后,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脑高灌注临床症状缓解。结论:术前严格评估高危因素、术前术后严格控制血压、TCD严密观察脑血流是预防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总结4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严格控制血压,做好早期癫痫发作的护理,以及相关的基础护理和加强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4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高通气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分析高速通气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综述其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果2例在我院诊治的高通气综合征患者。依靠典型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部分或完全复制出主要症状、且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而确诊。治疗上反应用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成功地缓解了患者症状,收到很好的疗效。结论高通气综合征在国内确有发病者,且不少首诊于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可大大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患者的围术期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91例脑动脉狭窄CAS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91例患者全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结论:对脑动脉CAS患者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内自膨支架置入治疗前循环症状性动脉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对23例狭窄段动脉血管治疗,置入Wingspan支架18枚,其余5例仅行Gateway球囊扩张。结果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的79.4%变化为22%。术中1例动脉血管夹层,随访中发现2例再狭窄,1例新发梗死灶。结论 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邓伟胜  凌维汉  王弘 《临床荟萃》2020,35(6):521-524
目的 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平均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3例)和对照组(7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与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通过对可能与ISRS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RS的危险因素有:2型糖尿病(OR=6.392, 95%CI 1.361 30.032)、支架长度>13 mm(OR=1.799, 95%CI 1.209 2.678)、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OR=0.069, 95%CI 0.013 0.383)、椎动脉起始部变异(OR=7.369, 95%CI 1.558 34.860)以及合并多处狭窄病变(OR=8.985, 95%CI 1.339 60.290)。结论 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13 mm、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及合并多处狭窄为预测ISR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更加重视这类危险因素患者的术前评估、随访和复查。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关于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局部机械性血管壁损伤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研究中涉及的安全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狭窄病变22处,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6处、椎动脉4处、基底动脉3处,3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长度为3~10 mm,平均为7 mm,其中6处狭窄长度超过10 mm.行自膨式及球囊膨胀式支架置入,使用脑保护装置保护伞12例.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22枚支架均1次放置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置入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段动脉残余狭窄程度小于20%,与治疗前相比较,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同时再造影的实质期可见脑组织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置入后临床随访6-24个月,20例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7例,1例出现支架内内膜轻度增生,未引起临床症状.经颅超声多普勒随访结果示狭窄部位血流通畅,支架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无主要分支血管的闭塞.结果说明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近期疗效明显,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功能、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评分及FACESⅡ-CV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升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霞 《全科护理》2009,7(31):2829-2830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1例,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无一例发生脑梗死,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结合围术期处理对介入支架治疗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23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单侧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5%,其中C1段狭窄15例,C2段狭窄8例,在远端脑保护伞保护下,行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结果23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DSA证实,术后狭窄率均低于30%,手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患者术中球囊扩张时出现血管痉挛(4.3%),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肤及鼻黏膜出血,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介入前后,在年龄(以60岁为界)、性别(女/男)、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3年以上)等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段狭窄,通过术中应用保护伞并在围术期加强观察及对症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手术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Acute carotid stent thrombosis (ACST) is a rare but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 in the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procedur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port a case and review cases of ACS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CST. CASE SUMMARYWe reviewed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 patient with ACST after CAS. Then multiple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to identify studies reporting ACST from 2005 to 2020. The demographic data, risk factors,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rognosi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CONCLUSIONThe reason for ACST is multifactorial. Proper patient selection, normative anti-platelet treatment, and perfect technical detail ma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CST. Several treatment strategies such as thrombolysi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open surgery may be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ST. Limited data have shown that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s effective with favor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和静脉血管狭窄性疾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动、静脉狭窄性疾病分别以肾动脉狭窄(RAS)和布-加综合征(BCS)为例,回顾性分析22例RAS和46例BCS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并比较其治疗3个月后发生再狭窄的情况。结果22例RAS和46例BCS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后重复造影显示狭窄部位均消失,术后随访3年分别发生再狭窄6例和8例。结论动脉和静脉血管狭窄性疾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3个月内)均良好,远期疗效(3个月~3年)略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4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4例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4/47)。其中术中血管痉挛1例;过度灌注出血1例,抢救无效死亡;穿支破裂出血1例;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4.3%,2/47),死亡1例(2.1%,1/47),严重并发症3例(6.4%,3/47)。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3.5±10.0)%,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19.8±9.2)%。结论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技术成功率高,本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51例病人,良性狭窄14例,恶性狭窄 37例,其中伴瘘道形成者 18例。共置入国产 Z型自膨式吻合口支架 12枚, strecker支架 4枚, wallstent 4枚,国产Z型自膨式带膜支架39枚。结果: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无即刻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狭窄得到改善,瘘道完全封闭。远期疗效与疾病性质、并发症的出现及治疗情况密切相关。结论:食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