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大山  邓峰 《西部医学》2007,19(5):821-82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CEO2)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42例,于伤后24小时至第7天内经颈内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CEO2。结果伤后24小时内,全部患者CEO2明显升高(t=0.48±0.19),2~3d后开始下降。存活组下降幅度较小(t=0.33±0.16)。死亡组下降幅度较大,5~7 d时达到最大(t=0.2458±0.1524),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EO2反映了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和氧的利用能力,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25%~29%浓度的鼻导管吸氧方式,观察1组采用29%~37%浓度的面罩吸氧方式,观察2组采用45%~53%浓度的面罩吸氧方式,每天吸氧5~8 h后再改为29%~37%的面罩吸氧方式.检测入院后第24、48、72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aO2、PaCO2、SaO2等指标在不同组间,观察2组可达正常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及观察1组;在不同吸氧时间,吸氧72 h可达正常值,明显优于24h及48h.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出现脑氧供需失衡,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治疗对脑氧供需平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比较2组入选对象麻醉前的各项氧代谢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入选对象麻醉后10 min的氧代谢指标水平,治疗组的CER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CjvO2和Da-jv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2组入选对象麻醉前的各项血动力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入选对象麻醉后10 min的血动力指标水平,治疗组的Qmean和Wv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DR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麻醉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瑞芬太尼的临床整体效果较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改善作用明显,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泰  梁庆芝 《广东医学》2004,25(2):151-153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过度通气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4 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 3组 ,接受气管插管后以呼吸机控制呼吸 ,分别使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维持为 3 5 (Ⅰ组 ,重度过度通气 ) ,4 0 (Ⅱ组 ,中度过度通气 )和 4 5kPa(Ⅲ组 ,轻度过度通气 )。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和 4h后同步采集并测定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 ,计算脑氧摄取 (CEO2 )和桡动脉 -颈静脉血氧差 [C(a -jv)O2 ]。结果  3组病例过度通气后均可使颅内压 (ICP)下降 (P <0 0 5 ) ;Ⅰ组通气后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 )和颈内静脉血氧含量 (CjvO2 )降低 ,CEO2 增高 ,且与其基础值和Ⅱ组 ,Ⅲ组对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和Ⅲ组通气后SjvO2 ,CjvO2 和CEO2 ,C(a -jv)O2 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短时程过度通气可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CP下降 ,重度过度通气可出现脑氧供需失衡 ,轻至中度过度通气对脑氧供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脑氧代谢、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亚低温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类者的GOS评分结果及治疗前后的脑氧代谢、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不同分类者的GO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氧代谢、脑血流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对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的改善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颅脑伤患者脑氧代谢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复杂 ,CT、NMR只能反应形态结构上的损害 ,临床医生需要既行之有效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来估计伤情及预后 ,并且指导治疗。许多学者发现颅脑创伤就象全身其他部位的创伤一样 ,伤后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一系列代谢紊乱 ,这些代谢紊乱可以造成继发性脑损害。代谢紊乱涉及的范围很广 ,如氧代谢、能量代谢、分解合成代谢 ,并且各器官的代谢紊乱又各具特点。因为发生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的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均明显增高 ,所以多数学者认为 ,造成继发性脑损害最重要的病因是脑组织的氧代谢异常[1 ] 。另外脑的氧代谢指标在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及脑氧摄取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患者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经左颈静脉球部留置导管取颈静脉血,获取氧代谢参数。结果:第1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体循环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靶控输注浓度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及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丙泊酚最佳靶控输注浓度,为临床使用丙泊酚提供研究根据。方法:将30例重度颅脑损伤拟行开颅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3个观察组(每组10例)。实施丙泊酚TCI,目标浓度A、B、C组,分别为3、5、7μg/ml。麻醉诱导后,给予目标浓度。分别于术前(T0)、手术1h(T1)、手术2h(T2)及术毕(1r3)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丙泊酚不同靶控浓度下脑氧代谢均下降,且随丙泊酚血浓度升高,代谢进一步降低,并没有发现代谢失衡现象。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能降低脑代谢,无氧供需失衡发生,脑代谢下降程度与丙泊酚浓度升高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鹿中华  孙昀  李惠  郑瑶  汤艳 《安徽医学》2012,33(6):666-668
目的探讨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氧代谢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ICU治疗的27例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其颈静脉与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血葡萄糖测定,计算脑氧利用率(O2Ucc),以及颈内静脉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血乳酸差(V-ALac)、血糖差(V-AGlu)的绝对值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根据近期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V-ALac显著降低(P0.01),O2Ucc、V-APCO2、SjvO2明显升高(P0.01),而V-AGlu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存在脑氧代谢异常,O2Ucc、V-ALac、V-APCO2、SjvO2等指标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TCD检测6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结果 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血管痉挛组与非血管痉挛组的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06,P〈0.05),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X^2=18.54,P〈0.01),PI是评估预后最敏感的指标,PI〉I.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是早期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血糖检测,3个月后接受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结果 颅脑损伤后24h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梁洁梅 《吉林医学》2012,33(13):2838-283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65例颅脑外伤患者定时观察其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早期发现脑水肿、急性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并早期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54例恢复良好,占83.08%;5例表现为轻度残疾,占7.69%;3例重残,占4.62%;3例因为严重的脑挫裂伤合并多脏器损伤而死亡,死亡率为4.62%。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做好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Dlaphragmatic hernia (DH) is an uncommon result of trauma, but presents a severe problem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Right-sided DH is rare, ow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liver and strength of the right hemidiaphragm. Here we present a case of delayed right-sided DH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相似文献   

15.
胡建成 《安徽医学》2013,34(1):36-3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按颅脑损伤GCS计分≤5分者26例,5~8分者52例,所有伤者入院时经简单包扎固定后行头胸腹及骨盆CT检查,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4例,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伤口清创术17例。出院时按GOS分级评分:良好36例(46.2%),轻残14例(17.9%),重残7例(9%),植物状态3例(3.8%),死亡18例(23.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应及早诊断,避免漏诊,密切监护,多科协作,重视并处理好颅内高压和休克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CD脑血流动力学检测诊断脑死亡和评估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TCD动态检测62例GCS≤8分的颅脑创伤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和频谱形态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结合临床病情和(CT、ICP)对照研究。结果 深昏迷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10cm/s,两条以上的血管出现完全舒张期反向血流或钉子状频谱,血流方向指数(DFI)〈0.8,是提示脑死亡的可靠指标。颅内压(ICP)60mmHg是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临界压力指标。PI〉2提示预后恶劣,脑血流特征性改变的出现早于临床脑死亡6-40h。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脑死亡和评估深昏迷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148例全部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0例同时或先后行多发伤手术治疗.伤后半年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良好47例,占32%;中度残疾34例,占23%;重度残疾18例,占12%;植物状态3例,占2%;死亡46例,占3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及专科治疗配合ICU监护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电图改变和病情相关性以及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不同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脑电图检测,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并研究患者预后情况和脑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者中有26例轻度损伤,22例中度损伤,30例重度损伤,脑电图改变程度与损伤程度有关(r=0.6168,P〈0.05)。预后情况随脑电图改变程度升高而变差,两者相关性显著(r=0.6884,P〈0.05)。结论脑电图改变程度和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相关性显著,可以用来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与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实施高压氧与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76.92%)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GCS显示,入院时及治疗第1天两组GCS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4、28天,两组患者GCS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对照组为10.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采取高压氧与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能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治疗安全性高,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患者血糖水平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创伤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轻度增高组以及血糖明显增高组,对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患者相比,血糖轻度增高组和血糖明显增高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病死率均呈现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重度创伤患者血糖的变化,对于临床的治疗以及患者病情的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