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3,(12):1686-1686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中方括号内的代码必须规范书写,期刊题名代码为[J],专著书名代码为[M],会议论文集题名代码为[A]论文集名代码为[C],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题名代码为[A]书名代码为[M],学位论文题名代码为[D],报告题名代码为[R],专利文献题名代码为[P],国际、国家标准的标准代号.标准名称代码为[S],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例如[EB/OL]。还有其它如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学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4,(9):1260-1260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中方括号内的代码必须规范书写,期刊题名代码为[J],专著书名代码为[M],会议论文集题名代码为[A]论文集名代码为[C],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题名代码为[A]书名代码为[M],学位论文题名代码为[D],报告题名代码为[R],专利文献题名代码为[P],国际、国家标准的标准代号.标准名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4):508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中方括号内的代码必须规范书写,期刊题名代码为[J],专著书名代码为[M],会议论文集题名代码为[A]论文集名代码为[C],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题名代码为[A]书名代码为[M],学位论文题名代码为[D],报告题名代码为[R],专利文献题名代码为[P],国际、国家标准的标准代号.标准名  相似文献   

4.
致作者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中方括号内的代码必须规范书写,期刊题名代码为[J];专著书名代码为[M];会议论文集题名代码为[A];论文集名代码为[C];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题名代码为[A];书名代码为[M];学位论文题名代码为[D];报告题名代码为[R];专利文献题名代码为[P];国际、国家标准的标准代号.标准名称代码为[S];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例如[EB/OL]。还有其它如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中方括号内的代码必须规范书写,期刊题名代码为[J],专著书名代码为[M],会议论文集题名代码为[A]论文集名代码为[C],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题名代码为[A]书名代码为[M],学位论文题名代码为[D],报告题名代码为[R],专利文献题名代码为[P],国际、国家标准的标准代号.标准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通心胶囊成型工艺。[方法]使用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等数据为考察指标,优选工艺条件。[结果]辅料(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与浸膏粉配比为1:8为宜,生产车间及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61%。[结论]为批量生产提供依据,内包装使用铝塑膜包装,贮存在阴凉干燥处,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猪苓汤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功用滋阴清热利水,为下焦蓄热之利尿专剂,临床用于阴虚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尿血、血淋、热淋之症,常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1]、慢性肾小球肾炎[2]、泌尿系结石[3]、泌尿系感染[4]、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由收集股骨头坏死病例1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观察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及不同性别、年龄、单双侧发病、病程、分期、病因及地区的体质分布差异。结果 70例为兼夹体质发病,60例为单一体质发病。单一体质病例中以阳虚质[18(13.9%)]、湿热质[10(7.7%)]、血瘀质[7(5.4%)]、气虚质[7(5.4%)]4种体质集中分布,兼夹体质以阳虚主兼夹体质比例最高[30(23.1%)],其次为血瘀质[15(11.5%)]及湿热质[9(6.9%)]主兼夹体质。主兼夹体质合并后,阳虚质为股骨头坏死所占比例最高的中医体质[48(36.9%)]、其次为血瘀质[22(16.9%)]及湿热质[19(14.6%)],占全部体质68.5%。不同性别、年龄、单双侧发病、病程、分期及病因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阳虚质、湿热质及血瘀质为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易感体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6岁以上获得知情同意的健康体检人群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血瘀体质得分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危险因素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按血瘀体质得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总样本及不同性别人群中医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10例样本纳入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控制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在总样本中为女性[OR=3.724,95%CI(2.777,4.992)]、经常出差[OR=2.073,95%CI(1.317,3.264)]、经常熬夜[OR=1.575,95%CI(1.276,1.945)]、有慢性病[OR=1.436,95%CI(1.180,1.750)]、饮酒[OR=1.433,95%CI(1.101,1.867)]、长期用电脑[OR=1.312,95%CI(1.041,1.652)]、高文化程度[OR=1.262,95%CI(1.060,1.502)]7个因素;男性为经常出差[OR=2.307,95%CI(1.309,4.068)]1个因素;女性为经常熬夜[OR=1.781,95%CI(1.378,2.302)]、长期用电脑[OR=1.539,95%CI(1.169,2.027)]、有慢性病[OR=1.527,95%CI(1.207,1.933)]、饮酒[OR=1.519,95%CI(1.063,2.170)]、文化程度高[OR=1.249,95%CI(1.016,1.534)]5个因素。[结论]女性、经常出差、经常熬夜、有慢性病、饮酒、长期用电脑、高文化程度是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血瘀体质危险因素不同,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性别对血瘀体质进行针对性的体质调护。  相似文献   

10.
(扌衮)法手法参考图谱与质控图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整理[扌衮]法手法参考图谱,建立[扌衮]法手法质控图,为[扌衮]法的手法教学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标准.方法:采用TPA-1型推拿手法参数测试仪,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拿专业教师和医生的[扌衮]法手法进行测试,整理[扌衮]法手法参考图谱,建立[扌衮]法手法质控图.结果:高级职称的推拿教师和医生[扌衮]法的手法合力作用点轨迹形态基本表现为“心形”和“葫芦形”,手法频率平均值为126次/min、标准差为4次/min、警戒限为118~134次/min、控制限为114~138次/min;水平力度平均值为5.5kg、标准差为0.3kg、警戒限为4.9kg~6.1kg、控制限为4.6kg~6.4kg;纵向力度平均值为6.2kg、标准差为0.4kg、警戒限为5.4kg~7.0kg、控制限为5.0kg~7.4kg。结论:[扌衮]法手法参考图谱为“心形”和“葫芦形”,[扌衮]法手法频率平均值为132次/min,水平力度平均值为5.5kg,纵向力度平均值为6.2kg,各项指标相应的质控图可望为[扌衮]法的手法教学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标准,并为科研和推拿专家手法技术的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症候特点、病机变化及治疗规律。[方法]回顾性文献研究。[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和气短、气喘,病机特点为肺脾肾亏虚。[结论]补益肺脾肾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根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科学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住院患者病历进行调查。[结果]2007年医院感染率为4.7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8.20%。[结论]医院感染发生与疾病谱、抗菌药物使用、消毒隔离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朴志娟 《天津中医药》2009,26(2):160-16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方法]单纯性肥胖症患者58例,采用针灸治疗。体针主穴取中脘、天枢、关元、滑肉门、阴陵泉、足三里,并随症加减。耳针取穴为饥点、内分泌、三焦、神门。[结果]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阙穴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毫针刺法,主穴为血海、膈腧、曲池、合谷、委中,10d为1个疗程。神阙穴拔罐每次治疗拔3次,每次拔5min,间隔数分钟。[结果]痊愈8例,好转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5.8%。[结论]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方法]对24例患者使用毫针刺法,主穴为天枢、足三里、支沟及水道、归来;推拿以腰背部膀胱经、腹部为主,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0%。[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取太冲、风池为主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27例偏头痛患者,取太冲、风池穴针刺治疗,每日进行1次,5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止痛迅速、疗效持久、应用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北美患病率为12%~19%[1],我国不同地区统计老年发病率10%~23%[2-3],成人发病率6.07%[4],青少年发病率6.3%[5]。本病临床表现为排便间期延长、长时间无便意、排便困难等,老年患者容易产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为渗透性泻剂[6-7]。2012-12—2013-12,我们采用健脾益肾通便法  相似文献   

19.
防风三种茎与根中色原酮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平原,而东北产的防风产量大、质量佳,素有“关防风”之称,有关种质[1]、栽培方式[2]、采收期[3]、加工方法[4]、产地以及抽薹[5]等影响质量的因素均有报道。本草考证表明防风的  相似文献   

20.
致作者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中方括号内的代码必须规范书写,期刊题名代码为[J],专著书名代码为[M],会议论文集题名代码为[A]论文集名代码为[C],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题名代码为[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