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多层螺旋CT扫描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CT扫描资料。扫描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1例术前螺旋CT双期扫描对RCC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100%,分期的准确度为94%。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RCC进行较准确的术前诊断,是肾细胞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癌(R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RCC患者的病理及PET/CT影像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高级别与低级别透明细胞癌)和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RCC的肿瘤直径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原发灶,PET/CT检出31个,2个假阴性,检出率为93.94%(31/33)。31个原发灶PET/CT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的软组织团块,其18F-FDG摄取可接近、高于或低于正常肾实质;2个原发灶PET/CT未见异常表现。8例伴静脉瘤栓,19例伴远处转移,瘤栓及转移灶的FDG摄取均高于受累器官本底。不同病理类型组和不同Fuhrman分级RCC的肿瘤最长径及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RCC的肿瘤最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01)。结论 RCC原发灶的PET/CT表现多样,较小的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可无明显异常表现而漏诊;18F-FDG PET/CT在RCC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肾癌的90%。PET/CT已广泛用于RCC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18F-FDG为PET最常用显像剂之一,其他新型显像剂也在不断研发中。本文对PET/CT在RCC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与肾盂移行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参数与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例肾细胞癌及1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同层动态CT扫描,计算动态CT参数,增强后组织的CT增值(AHu),时间-密度曲线升段斜率(S)、组织血管增强比值(TBR)、T-DC类型及相应T-D曲线下面积(AR)值。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及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热点”(hotspot)MVD、VEGF蛋白表达量,并观察肾细胞癌及肾盂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分布。结果 ①癌组织MVD与动态CT参数S、△Hu、TBR、AR及T-DC类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562、0.515、0.53及0.568。VEGF蛋白表达量与MVD及动态CT各参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②三型T-D曲线对应的RCC癌组织MVD分别为128.6、147.5、161.8。三型间有统计学意义。VEGF分别为11442.6、12288.8、12539.2,无统计学意义。③RCC、TCC的斜率S与各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Hu在RCC曲线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TCC除A与C型有显著性差异外,余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AR值,A与B型间无统计学意义,余型间有显著性差异。TCC三型间A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RCC、TCC的TBR无统计学差异。④RCC与TCC增强CT表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类型肿瘤间血管生成的不同。结论 螺旋CT动态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有助于评价肿瘤血供、血管生成情况及其分布,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灌注特点,评价CEUS与增强CT对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2个病灶的CEUS与增强CT检查资料,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2个肾脏占位性病灶中,恶性病灶42个,包括透明细胞癌32个(其中囊性肾癌4个),嫌色细胞癌2个,乳头状细胞癌4个,移行细胞癌4个;良性病灶10个,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个,肾囊肿3个,肾球旁细胞瘤1个。42个恶性肾脏占位性病灶CEUS及增强CT均以快进快退及高增强为主。10个良性肾脏占位性病灶CEUS均以慢进慢退及低增强为主,而增强CT则均以快进慢退及低增强为主。CEUS、增强CT诊断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8.1%、80.0%、86.5%和90.5%、60.0%、82.7%,两种方法诊断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值分别为1.000、0.628、0.780)。结论 CEUS和增强CT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均有较高价值,两者结合有助于肾脏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B超或体检中怀疑肾脏占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例进行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行肾脏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术后对照病理结果,选择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120例患者中。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选择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实验组的44例,来自对照组46例)。对(最终纳入的9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CT扫描各期病变及健肾实质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组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①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皮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4,P=0.105);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平均CT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实验组健肾实质皮质期与对照组皮质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510);实验组健肾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平均C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⑧实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较对照组减低30%。结论:。肾脏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定性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检查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CT尿路造影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对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0例肾癌患者5种病理亚型的CTU扫描各期横断及三维重建特征性表现,并比较各期各类肾癌的CT值。结果:透明细胞癌109例,多不均匀低密度而富血供;乳头状癌21例,多不均匀略高密度而少血供;嫌色细胞癌8例,多均匀略低密度而少血供;未归类癌9例,与透明细胞癌相似;多房囊性癌3例,呈多房囊性肿块。CT值比较:平扫乳头状癌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及未归类癌(P<0.05),后3者无差异(P>0.05)且4者明显高于多房囊性癌(P<0.05);皮髓质及肾实质期,透明细胞癌与未归类癌无差异(P>0.05),但2者高于乳头状癌及嫌色细胞癌,而后2者无差异(P>0.05)且4者明显高于多房囊性癌(P<0.05);排泄期,前4者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多房囊性癌(P<0.05)。结论: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CTU表现各具特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EUS与CT诊断肾细胞癌(RCC)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92例行CEUS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CEUS及CT增强扫描诊断R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CEUS和CT增强扫描在RCC增强程度、增强减退情况及假包膜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及CT增强扫描诊断R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89%(70/73)、57.14%(8/14)、89.66%(78/87)和78.08%(57/73)、50.00%(7/14)、73.56%(64/87)。结论 CEUS显示RCC低速血流、微循环血供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均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9.
M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16排CT肾脏灌注扫描并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19例,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I/ml)50ml,注药速度4ml/s,经Perfusion 3软件处理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健侧肾脏与患侧肾脏的正常肾组织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实质强化,BF值低于正常肾脏皮质,PS值和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肿瘤坏死区灌注值降低。结论:MSCT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直观评价肾癌的微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不同勾画ROI方式对于鉴别肾富血供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8例肾富血供小肿瘤的术前腹部CT。其中肾细胞癌(RCC)62例(RCC组),包括60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2例肾嫌色细胞癌(CCRC);26例良性肿瘤(良性组),包括24例乏脂肪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和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RO)。分别采用传统方法(tROI,50~100 mm2)及小ROI法(sROI,10~20 mm2)勾画ROI,测量并比较组间CT值相关参数;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鉴别RCC与良性肾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以tROI法测量的RCC组的皮质期净强化值及相对强化值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其鉴别RCC与良性肾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及0.667;以sROI法测量的RCC组皮质期CT值、实质期CT值、皮质期和实质期净强化值及相对强化值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其AUC分别为0.783、0.748、0.837、0.815、0.841及0.812。结论 相比tROI法,采用sROI法测量CT值定量参数对于鉴别肾富血供良、恶性肿瘤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