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进行深入的沟通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02例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调查发生原因,如何预防.方法 分析2009-2010年实习护士202人在工作场所发生心理暴力原因.结果 针对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防止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继续发生.结论 通过对实习护士发生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调查原因,采取预防,达到避免实习护士遭受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两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急诊护士和对应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害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评估量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对700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的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查显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的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管理者应该多关注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及其专业生活品质,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崴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121-122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曾遭受过暴力事件的39名护士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造成受害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结论应预防和避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曾遭受过暴力事件的39名护士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造成受害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结论 应预防和避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春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12-1214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昆明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引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伤害护士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控措施。方法对现在正在昆明市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工作并在过去一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获得的资料采用Colaizzi步骤进行分析梳理。从根本上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引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伤害护士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控措施,保护住院部护士安全。结果昆明市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工作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主要为医院Ⅲ型暴力。结论医院Ⅲ型暴力受多维因素的影响。为降低医院Ⅲ型暴力,医疗机构需建立应对医院Ⅲ型暴力的长效机制,采取措施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以降低医院Ⅲ型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工作场所暴力与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改善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VS)和职业健康量表对某市361名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361名调查对象一年来遭受不同类型暴力者241人,发生率为66.8%;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健康量表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r=-0.297,-0.253、-0.304、-0.134(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其它因素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健康状况下降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47。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有影响,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状况,旨在保护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同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2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及其心理感受。结果临床护士59.65%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心理暴力为主的占52.99%。在遭受暴力后,77.70%感到无助及缺乏安全感;38.26%感到压抑,有倦怠感,对职业价值产生怀疑态度;27.51%有身体不适;17.84%有强烈的离职意向;甚至1.49%被调查者曾产生自杀意念。结论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普遍现象,给临床护士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建议加强管理,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保护临床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陈丽云  陈娇燕  王玲 《海南医学》2014,(11):1693-1695
目的了解抽血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海南5家三甲医院抽血室的122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调查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高达71.3%,其中辱骂、威胁、骚扰性语言、性袭击、无损伤躯体攻击、轻度损伤躯体攻击、明显损伤躯体攻击、造成严重后的躯体攻击的发生率分别是71.3%、46.7%、31.1%、5.7%、18.9%、8.2%、3.3%、0.8%。结论抽血室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生理造成巨大伤害;心理暴力发生率高于生理暴力,需重视心理暴力对护士的消极影响;有必要对护士进行关于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识别护士遭受来自同事的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不同模式,并探讨护士不同心理暴力模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及马氏职业倦怠量表对山东省1 95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可被划分为3种模式: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C1,24.7%)、遭受高心理暴力型(C2,23.1%)和遭受低心理暴力型(C3,52.2%)。“遭受高心理暴力型”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最高(OR=1.91,P<0.001),“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护士次之(OR=4.64,P<0.001)。结论 护士群体中可区分出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遭受高心理暴力型和遭受低心理暴力型3种工作场所心理暴力模式,且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遭受高心理暴力型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显著增高,可能是临床实践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3.
白芳 《海南医学》2013,24(22):3413-3414
目的 探讨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注册护士的离职意愿和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离职意愿总分为17.25分,68.37%的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中的语言攻击、威胁、性袭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和明显损伤的躯体攻击呈显著相关(P<0.01);工作场所暴力频次越高,离职意愿越高.结论 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呈显著相关.因此,预防和有效的干预工作场所暴力,可降低护士的离职倾向,稳定护士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工作压力量表,调查3家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1 880名在职医护人员,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水平。结果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发生率为57.6%。暴力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及5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暴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暴力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分随着暴力频次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风险很高,而且医院暴力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实习护生的影响,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13名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护生进行有关遭受暴力情况问卷调查.结果:73.71%的护生遭受过暴力,其中89.17%的是心理暴力,83.44%护生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忍让回避,21.66%护生遭受暴力后产生职业失望感,17.83%护生缺乏职业安全感,87.26%护生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暴力防范教育和培训不够.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引起实习护生对职业失望感,动摇其专业态度,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降低暴力对护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医疗暴力的发生对护士身心均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易产生委屈、愤怒等情绪,而后面对暴力哑忍,职业倦怠感增强,伦理决策能力下降。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患信息不对称、护士应对能力缺乏、患者体验不良、事件处理流程不规范。在护理管理视角下,从加强护士沟通技巧、提高护士暴力应对能力、改善患者体验、规范事件处理流程、提供安全工作支持等几个方面阐述对预防和处理医疗暴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现状,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调查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6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3所三甲医院的34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后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过去6个月内,临床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得分为15(5,32)分,其中,24.42%的护士曾经遭受过心理暴力行为;不同聘用形式、护理工作年限、技术职称的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 结论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率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且其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给予工作时间短、技术职称低以及合同制的护士更多的心理疏导,通过组织团建活动、鼓励及时上报暴力事件、建立心理疏导小组等形式,降低该人群的心理暴力水平,从而改善其应对方式,使其积极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陆静  周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89-1391
目的:调查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的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探讨提高实习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措施。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院的182名实习护士进行资料调查,对其职业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习护士职业满意平均得分(49.59±4.82)分。不同的年龄、性别、就业经历、学历、实习点选择及是否遇见过工作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场景和受到带教老师认可度的实习护士职业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就业预期实习护士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就业预期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满意度较低,提高被认可度及就业预期可以增加其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了解经历工作场所暴力后艾滋病区护士的心理状况,为促进受暴后的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在艾滋病区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的9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经历工作场所暴力后,艾滋病区护士可出现不良的应激情绪反应和不良的机体行为反应。结论:管理者应注意后期的具有连续性的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干预工作场所暴力和心理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